摘要: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对区域经济发展至关重要,地方高职院校应提高教学质量,抓住其为高职专业发展带来的机遇,分析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以培养符合企业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专业建设思路,更好的为区域发展服务。
关键词:区域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岗位任务人才培养专业
建设
0引言
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之间的依存关系已被学术界广
为认可,国家示范高职服务区域发展的作用首当其冲,
示范院校专业发展的任务是要建设符合区域发展的重点专业。国家示范高职应思考地区发展需要何种高职教育及高
职专业,解决高职教育对接区域经济的问题,
主要从创新专业建设途径与建设内容入手,
提高高职对地区发展的服务能力,把握好国家政策倾斜与资金投入带来的巨大机遇,完成示范建设任务。
轨道交通专业
1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现状与趋势目前我国直辖市、计划单列市以及大部分省会城市均
在进行地铁建设,国家对轨道交通项目的申报标准[1]为:
地区人口300万以上,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在100亿以上,国内生产总值1000亿以上,规划线路的客流规模达到
单向高峰每小时3万人以上。2013年国务院下放城市轨
道交通项目审批权,可以预见的是会有更多城市建设地铁。国家十二五规划确定到2015年建设实现3000公里
的轨道交通运营里程,
预计到2020年达到6000公里,截止2014年9月,全国已有22个城市运营地铁,共37个
城市地铁建设项目获批,总投资达4万亿。以江苏为例,
六城市地铁项目获批,另有四城市正在上报建设规划,
五个城市同时施工,为全国地铁项目最多的省份。我国各省获地铁工程建设项目如下表1所示:
表1中国大陆省、市已获批轨道交通建设项目一览表
已运营城市
批准在建城市
北京、上海、重庆、天津、沈阳、大连、南京、
苏州、无锡、广州、深圳、成都、西安、杭州、
宁波、武汉、长沙、长春、哈尔滨、青岛、昆
明、郑州
徐州、常州、南通、东莞、佛山、济南、太原、
兰州、合肥、南昌、南宁福州、厦门、石家
庄、贵阳、乌鲁木齐、呼和浩特
2城市轨道交通项目与区域经济关系
徐州市轨道交通项目于2013年获国务院批准,规划至2020年建设三条线路,全长67公里,总投资约443
亿,一号线已于2014年开工。作为苏北第一条地铁,
徐州轨道交通工程意义重大,一线城市经验表明轨道交通将成为城市经济新的增长点,对区域发展的贡献涉及很多方面。第一将带动地铁沿线的房地产业及服务产业发展;第
二将对徐州传统制造业的转型提供支撑;
第三将带来大量就业岗位,对本地高校的专业建设提供平台,
尤其对高职院校更为有利;第四徐州作为旅游城市,
地铁项目对城市层次的提升作用显著,地铁将提高城市的知名度。3传统建筑类高校专业转型中的问题
地铁项目建设需要大量专业人才,
以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人才培养目标主要以施工单位技术员、监理单位监理员等为主。从目前各城市地铁人才需求看,
工程建设和运营管理人才均供不应求。高职院校培养各类高技能应用人才是体现其服务区
域经济的主要方式,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水平,
是轨道交通专业建设的重要内容。地方高职成为轨道交通专业人才培养基地,是专业发展的最合理途径。
传统的建筑类高职,专业建设将面临很多优势与挑战,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3.1师资力量与专业建设资源师资建设是专业建设的基石,新专业须培养优秀专业教师。需大量来自轨道交通企业一线的工程师。建筑类高职在引进企业专家过程中将面临很多困难。
专业建设资源较为匮乏,建筑类专业可提供通用的课
程资源,如基坑工程、混凝土结构工程、
建筑材料、力学、工程管理等课程,但无法满足专业课需要,
如隧道工程、轨道工程、盾构工程等。实验实训方面,
缺乏专业实验实训场所与设备器材,教师也无法满足轨道交通工程项目实验实训的需要。
3.2实习、就业与校企合作资源
目前建筑类高校在校生实习、
毕业生就业与轨道交通行业相关度较低,这对加强与轨道交通工程企业密切合作的要求差距甚远。目前的校企合作在深度与广度上均不能满足轨道交通专业建设发展需要。
3.3专业建设的优势作为传统建筑类高职,发展轨道交通工程技术专业优势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①院校的知名度与社会声誉。
作为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具有较高的知名度与社会声誉,
建筑行业、企业的较为认可,学生的生源质量较高,为培养高技能建筑类人才提供了优质来源。
②建筑类专业的建设经验丰富。
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拥有6个国家级建设专业,建筑类专业的建设经验丰富,可供轨道交通工程技术专业建设参考借鉴。
③地理区位优势。目前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作为淮海地区唯一开设的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技术对口专业的院校,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目前江苏省内有三所开设轨道交通类的高职院校,省内6个城市的地铁项目将为专业的发展提供大量的机会。
4关于专业建设的一些思考
4.1正确把握轨道交通发展方向,
培养行业需要人才轨道交通行业对从业者的要求越来越高,高职人才培养必须从企业发展需要出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要适应行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对地方高职院校的机遇与挑战初探
——
—以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崔蓬勃1陈晶晶1丁謇2
(1.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2.无锡地铁集团有限公司)
283
.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接第283页)
摘要:外贸函电课程是将国际贸易实务和商务英语有机结合的一
门综合性课程,是一门外贸情境设定下的信函写作课。
本文从外贸函电课程的特征及其高职院校外贸函电课程教学现状出发,探讨外贸函电课程的教学模式。为提升高职学生在对外经济贸易活动中的实际操作能力提供一定指导性。
关键词:外贸函电高职院校教学模式
1概述
函电往来是开展对外贸易活动中最频繁也最便捷的之一,是商业活动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随着我国外贸活动的蓬勃发展,针对社会用人单位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各高职院校纷纷开设外贸函电
这门课程。外贸函电旨在培养高职学生阅读,翻译和写作外贸商务信函的能力,使学生能熟练的运用英文处理进出口业务的各环节信函,使高职学生在对外经贸活动中具有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和造就大量胜任对外经贸活动的高素质人才。
2高职院校外贸函电教学现状2.1教师方面
外贸函电这一门课程并不是仅仅是将国际贸易实务
和外贸商务英语简单的重叠。它是一门内容层面较广,
难度较大,实用性很强的综合性课程。这要求教授这一门课
程的老师既要精通商务外贸实务,
又要具备扎实的大学英语听说读写技能。这一特殊性质对教师的综合素质和专业
素质要求很高。目前教授外贸函电老师的总体情况并不乐观,呈现两个极端的状态。首先由担任国际贸易教学的老师教授外贸函电。虽然这类老师已经掌握较扎实的外贸实
务知识,但大多数国贸老师外语基础一般,
再加上多年没有系统练习英语听说读写技能,
即便有少数国贸老师能勉强看懂英文信函,但其实际写作信函能力也十分有限。所以在教授外贸函电这门课程的过程中,他们往往把外贸函电课程等同于国际贸易、商务交流课程来教授学生。只注
重学生外贸实务知识的积累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
却忽视了外贸信函的精髓,忽略了外贸函电的写作规则,写作
中英文词汇和句子结构的选择以及英文语法规则等。其次英语专业出身的老师教授外贸函电这门课程。
这一批老师长期承担大学实用英语的教学任务,中途兼任外贸函电的
教学。虽然是英语专业出身,
自身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很强,也有一定实用英语教学经验,
但毕竟没有系统的国际外贸实务和商务交流知识技能,
只是一味的套用实用英语的教学模式,片面地且过多地重视语法分析,词汇讲解、课文翻译,没有把
外贸实务知识贯穿到整个课堂教学环节中。这两种情况都使高职院校外贸函电教学收效甚微。
2.2学生方面
外贸函电这门综合性的课程对于学生的能力要求同样较高。外贸函电这门课程英文写作书函的比重占据整个课程的中心地位。除了掌握信函英语写作的结构框架外,
还需要熟练掌握外贸流程各环节,
以及对于不同的外贸情境该如何在短时间内拟定出相应的外贸信函。
这一切对于高职学生来讲都是极大的挑战。
因为高职学生大多都来自农村家庭,早期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了不公平待遇及其影响,导致他们的英语成绩
差、底子薄。再加上长期的教学质量的缺失,
致使高职学生失去了英语学习的兴趣和动机。进入大学学习阶段,学生浅析高职院校外贸函电课程教学模式
任露
(四川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业需要,以企业岗位任务需求为导向,
发展职业岗位能力。通过专业调研,将岗位任务及专业技能落实到培养方案中。同时应加强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学习成长型人才。
4.2把握区位优势,
加强校企合作传统建筑类高职轨道交通专业建设一定要抓住地域优势,以服务本地区的轨道交通行业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深入与地区轨道交通企业的校企合作,
加强与本地政府之间的合作,争取到更多本地政府的支持与扶持,努力拓宽实习实训与就业的渠道。
4.3改变师资结构,
提升教师能力应努力提高双师比例,鼓励教师考取行业内执业资格
证书,提高企业工程师的比例,
建立数量稳定、质量可靠的企业兼职教师资源库。改革专任教师下现场挂职锻炼机制,使得教师自身的发展与专业建设息息相关。鼓励教师
不断提升学历,应增加具有博士学位教师的比例,
使教师的水平不断提高。
5结论
地方轨道交通工程为区域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地方高职院校应抓住机遇,做好专业建设工作,
提高教学质量,同时应分析专业建设中的困难,
做到有的放矢,最终做到提高高职院校工程类专业服务轨道交通工程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新华网.2015年地铁运营线达3000公里十二五期间投资或超万亿.news.xinhuanet/fortune/c_122365694.htm,2011-12-02.
[2]方华.论订单培养模式下的高职课程改革与建设[J].中国高教研究,2006(5):49.
[3]卢小青,徐小强.业务快速发展下的人才培养模式[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7(12):80.
[4]谢家的.高职高专轨道交通类专业的办学模式探讨[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08(10):16.
[5]李益.城市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与人力资源开发[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08(8):13.
[6]裘晓东,等.关于轨道交通复合型工程拔尖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究[J].北京教育(高教版),2010(7).
基金项目: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2013-2014学年校级教育科
学研究课题《专业建设与徐州经济社会发展的互动关系研究——
—以我院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技术专业为例》(编号ES2013-9);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2013院科研项目(编号JYA13-13)。
作者简介:崔蓬勃(1986-),男,硕士,河北保定人,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助教,研究方向:城市轨
道交通。
284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