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高考广州二模作文“跨界与守界”写作分析及范文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语言文字运用I为我们讲述了“跨界者”钟扬的故事。在我们身边有勇敢的“跨界者”,也有兀兀穷年做好一件事的“守界者”。
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反映你的权衡与取舍。
切入角度
1.跨界与守界的优缺点比较。这个角度可以从两类人的角度出发,分别列举跨界者和守界者在自己领域内的优劣,再进行比较。例如,跨界者可能更有创意,但是缺乏专业技能;而守界者则可能效率更高,但是缺乏新意。
2.对于跨界者和守界者的态度和看法。这个角度可以从自己的经历和观察出发,探讨如何看待跨界者和守界者。例如,是否觉得跨界者更值得尊重,或者是否认为守界者更可靠。
3.如何在跨界与守界之间平衡取舍。这个角度可以从实际问题出发,讨论怎样在自己的生
活和工作中平衡跨界与守界的取舍。例如,在学习上,应该多花时间专攻某一门课程,还是要学习其他领域的知识。
4.不同领域之间的跨界合作。这个角度可以从社会角度出发,探讨不同领域之间的跨界合作。例如,科技和艺术的跨界合作,或者商业和环保的跨界合作。
5.跨界者和守界者对于社会进步的贡献。这个角度可以从整体社会角度出发,探讨跨界者和守界者对于社会进步的贡献。例如,跨界者可能推动了科技创新和文化多元性,而守界者则可能保护了传统文化和经验积累。
无论选择哪一个角度,都需要根据材料进行思考和分析,结合自己的观点和经验,形成自己独特的写作视角和主题。同时,需要注意文体、语言表达的规范性和准确性,让文章更具可读性和说服力。
立意角度
1.选择跨越还是守护:生命中的决策。讲述在面对人生关键时刻
做出决策的难度,探讨是否应该将自己的工作重心放在一个领域上一直守护,还是要勇敢地跨越边界去尝试新事物。文章可以从个人经历或者周围人的案例入手,结合“跨界者”和“守界者”的概念阐述两者的优劣,然后写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2.当守界者遇到跨界者:交流与共享的价值。讲述“跨界者”和“守界者”之间的交流互动和抱团取暖的重要性,以及双方从这种交流中获得的启示和收获。可以列举一些具体的例子,比如某个行业内的专家和来自其他领域的人合作开发新产品/项目,或者两个不同领域的艺术家协作创作等等。同时也可以加入一些现实社会问题来论证交流与合作的必要性。
3.逃离舒适区:成为真正的跨界者。探讨人们如何跳出自己的舒适区,提升自己的能力和视野,成为真正的跨界者。文章可以从自我认知和职业规划两个方面入手,引导读者思考自己在工作和生活中是否过于安逸和被动。并提出一些提升自身能力的方法,比如学习新技能、多元化经验积累等等。
守护与创新:如何平衡二者。探讨在不同行业领域下,如何
平衡“守界”和“跨界”的重要性,到一个合适的度。文章可以通过比较各行各业内部的情况,
分析守护和创新各自的价值。同时,也可以引入当今世界快速变化的背景,以及人们对未来的期望,探讨如何将传统与创新结合起来。
5.为什么有时候放弃某些领域是必要的。探讨有时候放弃某些领域是必要的原因和影响,以及这种放弃带给人们的启示和反思。可以通过选取一些成功人士的事例,阐述他们选择放弃一些旧领域的原因和经历,并探讨他们的这种决策为他们带来的积极影响。同时,也要指出这种放弃可能带来的风险和不确定性。
6.寻自己的领域:跨界者与守界者之间的选择。探讨如何到自己擅长的领域,以及在到自己的领域后,如何做出“跨界”或“守护”的选择。可以通过列举一些成功人士的事例,阐述他们如何到自己的领域和做出相应的决策。文章还可以探讨一些方法和技巧,比如如何发掘自己的兴趣等。
典型事例
  1.夏尔·罗贝尔·里歇:是一位跨界成功的科学家。他因为发现了
机体对抗原物质的特异反应而获得了191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除此之外,在业余时
间,他广泛涉猎不同领域,如戏剧创作、历史学、社会学、哲学和心理学等,并写了小说。
2.尼尔斯·玻尔:近代成就最高的物理学家之一,他在1913年提出的原子量子化模型,为当时和后世物理学带来了极大灵感,奠定了量子物理的基础。而有趣的是,玻尔和他的弟弟——数学家哈拉尔德·玻尔是足球运动的疯狂爱好者。兄弟俩一个担任守门员、一个担任前锋,同时为当时丹麦顶级足球俱乐部效力。
3.鲍罗丁:俄国化学家重要研究包括羟醛的自缩合反应(和查尔斯-阿道夫·沃尔茨同时独立发现),苯的衍生物(他第一个合成了苯甲酰氟)和有机物的卤素置换反应(汉斯狄克-鲍罗丁反应)。而他创作的《第2交响曲》和歌剧《伊戈尔王》也是传世之作。他的墓碑上刻着他的作品主题和他研究的化学公式。一位评论家说:“没有一个音乐家只写了那么一点作品而能永垂不朽”。
4.屠呦呦:国之所需、心之所向。1969年屠呦呦临危受命,接受了抗疟药物研究的任务,从此40年潜心研究青蒿素,最终拯救了数千万人的生命。2015年10月5日,屠呦呦因其在抗疟药物方面的贡献,被授予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举世皆惊。
5.李时珍:心怀“百姓有需要,总要有人去做”的信念,坚持要编一本拯救贫病百姓的医书,为此孤军奋战的收集本草27年,跋山涉水之间,遍尝百草。最终写出传世医书《本草纲目》。
6.司马迁:为了实现“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宏伟愿望,虽遭受宫刑,仍忍辱负重,冒天下之大不韪,读万卷史料,走万里路收集秩史,最终历尽艰辛写成了“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史记》,为后人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名言警句文章为什么放弃姚笛
1. 无专精则不能成,无涉猎则不能通也。——梁启超
2.创新将是以知识融合经验,提升制造科技的核心竞争力。——郭台铭
3. 科学事物,必须不断研究,认真实验,得寸进尺地深入、扩展,通过韧性的战斗,才可能获取光辉的成就。——陈佳洱
4. 面对知识体系的日益分化、知识生产的碎片化和学科壁垒林立的现实困境,促进学科跨越融合已成为学界共识。——明海英
5.中国文化本质上具有跨学科性,跨学科观念的变革将为中华文化复兴提供新动力和新空间,我们将迎来中西文化会通、科技与人文会通的新时代。——刘仲林
下水作文
跨界与守界,能力说了算
选择做钟扬那样跨界发展者,还是兀兀穷年做好一件事的“守界者”?这是干事创业者往往遇到的选择。(起:材料引出论题)
在这样一个变革的时代,每个人都需要希望具备更加全面的能力来立足于自己的领域,而对于那些只是守在自己的领域之内不肯跨界的人来说,其局限性就像无法突破的瓶颈。比如爱因斯坦就是借助自己的音乐造诣突破科研的困境。因此,我们需要跨界和守界两者兼顾,在拓宽眼界同时,保持深度和专业性。(承:跨界是时代的趋势)
首先,跨界可以为人们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举例来说,一个理科生可以选修艺术课程,学习美术或音乐等方面的知识,从而提高自己的审美和综合素质;同时,一个文科生也可以学习编程或者机械制造等专业技能,以增强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因此,在跨界的过程
中,我们不仅能够获取新的知识,还能够提高自己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能力。这种能力的提升,对于我们未来的职场竞争和自我实现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承:跨界是人生突破的前提条件)
跨界也是人们拓宽视野的一种方式。众所周知,任何一个领域都有着自己的特性和局限性。如果我们只在自己的领域之内守着窝,那么我们的思想和眼界就会变得狭隘。而通过跨界,我们可以接触到不同领域的人、事、物,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和联系。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打破原有的思维定势,开阔眼界,更好地理解世界。比如竺可桢,就是因为历史、政治、地理、气候兼修,从而否定历史学家关于中国王朝的灭亡皆由昏君无道、朝廷腐败造成的观点,认为大部分的朝代灭亡是由气候造成的。如楼兰古国,风沙入侵,无法生存。明末皇帝崇祯这个被称为好皇帝的末代君王,在位期间经历了500年来持续时间最长的旱灾。连续七年旱灾百姓已经易子而食,再加上旱灾之后是水灾,是蝗灾、鼠疫,王朝已经崩塌,李自成的造反、其他社会的不公平只是最后的助推而已。(承:跨界能有所建树)
当然,跨界并不意味着我们要放弃自己的专业性。对于每个人来说,深度和专业性同样重
要。毕竟,一个人如果在某个领域拥有了足够的专业能力,才能真正成为行业中的佼佼者。大数学家陈省身就深知其中奥秘,一生专注于微积分的研究,最终大有所成。可见,我们需要在跨界的同时,保持对自己主业的高度认识,并不断加强相关的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转:守界是成功必不可少的条件)
晏殊在《桃花源记》中说:“大道应当自强不息,量力而行,尽善尽美。”无论是跨界还是守界,能力为上,能者多劳,少能者只有久久为功,攻其一点不及其余,才会水滴石穿,有所斩获。(合:跨界与守界,因能力而定,照应题目)
跨学科式的跨界才是创新之道
做钟扬那样的“跨界者”有大成,做兀兀穷年“守界者”有大得,原因何在?一般而言人文方面跨界者少,科学方面,随着时代的发展,创新非一人之能的时代,跨学科式的跨界才是创新之道。(起:材料引出论题)
传统意义上的创新往往只发生在某一个领域内,例如,一名工程师可能会通过改进产品的功能来实现创新。但在今天,这种单一的专业知识已经不能满足我们对于创新的需求。事
实上,许多伟大的创新都来自于不同领域的跨界合作。最典型的例子就是iPhone手机的问世。它并不仅仅是一款“智能手机”,而是由硬件、软件、设计、人机交互等多个领域的专家协同完成的一项巨大工程。
跨学科式的跨界,可以引入新的思考方式和方法,让创新的思想更加开放和多元化。比如说,在医疗行业中,往往需要结合生物学、计算机科学和制药学等多个领域的知识,才能研发出更有效的方案和药物。这就是今天的大学跨学科的专业如雨后春笋的原因,比如西南交大就有30多门跨学科专业。如材料与力学、从BIM认识建筑工程问题。这些跨界的融合,能够加速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创新。(承:跨学科式跨界的重要性)
国自然基金委陆建华教授曾说过一句话:“跨学科合作并不是简单地将两个学科做拼接,而是将多学科的范式加以融合。”因此,对于融合过程中潜在的能力差异和学术语言障碍,就需要到有效解决途径。需要更多的磨合与融合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但正是这种“摩擦”,才能够促进不同领域的专家之间进行更深入的交流和合作。比如:郁金泰是华山医院的一名神经内科医生,擅长的是对老年认知疾病诊治。而程炜则是一名数据科学家,身居复旦类脑院,他的一项重要研究工作,就是通过国际队列的数据研究老年脑疾
病和大脑衰老机制。一次偶然的交流,让两人意识到,如果两人合作,将能开辟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如何尽早发现脑认知退化并积极预防。但开始时合作并不顺利,因为各有各的逻辑,但随着不断磨合与融合,利用数据处理大量的案例,变得易如反掌,最终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果。(转:跨学科式跨界的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