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考考前最后一卷【湖北A卷】
语 文
亲爱的同学,在你答题前,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注意事项:
1.本试卷由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组成。全卷共6页,七大题,满分12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2.答题前,请将你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并在“答题卡”背面左上角填写姓名和座位号。
3.答第I卷(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在“试卷”上无效。
4.答第II卷(非选择题)时,答案用0.5毫米黑笔迹签字笔书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无效。
5.认真阅读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
预祝你取得优异成绩!
第I卷(选择题 共30分)
一、(共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书写或注音有误的一组是
A.愧怍(zuò) 拮据 屏气凝神(bǐng) 莫名其妙
B.商酌(zhuó) 聪慧 栩栩如生(xǔ) 手不释卷
C.鄙薄(báo) 热忱 拈轻怕重(niān) 重峦叠障
D.魁梧(kuí) 致自己一段话霸气高冷的话桑梓 前瞻后顾(zhān) 自出心裁
2.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社会转型,道德趋于多元化。一些人精神 ,价值观扭曲。在扶起跌倒老人或许惹上官司、爱心捐赠恐被挪作他用的 中,善行因利益的考量而 。一个经历着深刻转型的社会,有这样的道德 可以理解,但更应主动正视、积极引导。
A.困惑 迟疑 迷茫 疑虑
B.迷茫 迟疑 迷茫 困惑
C.困惑 疑虑 迟疑 疑虑
D.迷茫 疑虑 迟疑 困惑
3.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A.如果个人信息保护进入民法典,就为个人信息的商业使用划定了一个明确的法律边界。
B.全国取消长途话费和漫游费,这一结果靠的是三大运营商的共同努力取得的。
C.人们生活水平能否稳步提升,关键在于我们各级政府改革的力度。
D.不可否认的是,这个时代已经从根本上颠覆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4.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的一项是
A.收藏家从来不是将艺术品作为商品来对待的人。对他们而言,收藏与其说是一种暂时性的投资,不如说是一种激情:艺术的激情,物质的激情,历史的激情,占有的激情,正是这种激情重新改写了艺术品的意义。
B.地沟油回流餐桌的现象,早些年发达国家也都存在,但现在早有了规范而完备的法规及有效的实施办法。如:在日本,政府高价回收地沟油当作燃料用;美国政府规定,餐馆乱用乱卖地沟油就要被查封……
C.贴标签有诸多负作用,广为人知;然而,大多数人却忽略了,贴标签有非常积极正面的含意:对于事物形成初步、粗浅和表面的印象,可以大幅降低行为的成本。
D.登上观光车,随即收到导览员递上的崭新的东湖绿道导览手册,游览线路、美食攻略、如厕指南一目了然。
二、(共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5~7题。
会背诗算不算本事
①最近《中国诗词大会》很火。背诵竞技的形式,使得很多人说这本质上是一场记忆力大比拼,是高考模式的可悲延伸,是对青少年的误导。确实,我也曾受机械记忆教育的负面影响,因此理解他们的悲叹。但冷静地想想记忆在学习中扮演的角,我觉得如上观点仍有可商榷之处。
②我认为不能以“不就会背个诗吗,算什么本事”这样高冷的腔调去贬低选手的实力。且不说在数年如一日的积累过程中下了多少功夫,单是在最躁动不安的年纪,能腾出安静的心境去装纳诗词,能不盲目追随同龄人聚集的潮流,到平仄韵脚中开辟出一隅静土,这本身就是一种非常可敬的举动。能坐得住、静得下来,这些品质都是我们身上十分稀缺的。
③当然,我不会全盘否定所有的反对者。因为的确很多人透过这档节目,在郑重地表达对“记忆学习”的忧虑。但是我们的忧虑很容易反弹到另一个极端。从前是鼓吹背诵、强调记忆,现在是贬低背诵、贬低记忆,好像那是抹杀想象力、创造力的万恶之源,一看到靠记忆取胜、
考察记忆的竞技与测试,就觉得不科学、反人性,对记忆过度警惕、排斥。一些教英语的反对背单词,一些教中文的反对背诗句,这种行为很偏颇的。
④可能你不愿承认,但很多时候,记忆是理解、创造的基础和前提。在记忆达不到一定量的条件下,奢谈创造是不靠谱的。在单词量达不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没法优美地遣词造句;在对古体诗掌握得不够熟稔的时候,没法泼墨创造。相比于“此节目宣扬死记硬背”,这种贬低记忆、跨越步骤、无视学习规律、片面迎合惰性痛快的“教育理念”,才是对青少年真正的误导。
⑤“不就是会死记硬背么”的背后,有两股根深蒂固的偏见。其一,将所有记忆等同于死记硬背。其实很多时候,如果真的静下心去捕捉到震撼心灵的美感,不必刻意去记也会过目不忘。一说记忆就是死记硬背,只能说明,持有此偏见者是个很不会学习的人。
⑥其二,把记忆和创造人为对立。在网上看到了一条呼声很高的评论:“这样隆重的诗词大会,绝没有一个诗人。”其实就这档节目本身而言,选手只能展示出“会背”的功底,至于到底会不会写,我们完全无法得出结论。但有些人喜欢在记忆力和创造力之间树起人为的对立——特别能背诵的人,都是被束缚的,肯定没有创造力,继而推出“我是不会背,可我没被扼
杀创造力啊”的心理安慰。
⑦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诗歌强大的生命力不仅因为它是种音韵优美的文学体裁,还因为它象征着一种生活态度甚至是一种生活方式。在这样一个离了手机就活不下去、被各式信息碎片裹挟的时代,我们有必要向这些选手投去一瞥敬意,少一点警惕和挑剔,多一点善意与欣赏。只有让诗歌与诗意到自己的位置,它们才可能跨越时空,润泽你我的心灵,对我们的精神世界进行净化和守护。一位网友说得好:让小孩背那么多古诗词有什么用?待他成人时,见到晚霞不是说“真好看”,而是“一片晕红疑著雨,晚风吹掠鬓云偏”。
5.下列不属于文中“会背诗的选手”的特点的一项是
A.盲目追随同龄人聚集的潮流,能静心背诗。
B.数年如一日的积累。
C.每个人都在年纪轻轻时就能沉住气静下心。
D.能坐得住、静得下来。
6.作者否定“不就是会死记硬背么”的说法下列原因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将所有记忆都等同于死记硬背是不对的。
B.记忆是学习必须的过程,不可或缺。
C.能背书不代表没有创造力。
D.记忆不会让人产生惰性。
7.作者对“会背诗算不算本事”的回答,不正确的一项是
A.算本事,因为会背诗的人一定有坐得住、静得下来的品质。
B.算本事,因为会背诗的人能对我们的精神世界进行净化和守护。
C.算本事,因为会背诗的人能寻求“我没被扼杀创造力啊”的心理安慰。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