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监会浙江监管局办公室关于金融支持农村经济新型业态发展的通知
制定机关 | |
公布日期 | 2014.06.10 |
施行日期 | 2014.06.10 |
文号 | 浙银监办发[2014]138号 |
主题类别 | 农业管理综合规定建设银行卡种类 |
效力等级 | 地方规范性文件 |
时效性 | 现行有效 |
正文:
----------------------------------------------------------------------------------------------------------------------------------------------------
中国银监会浙江监管局办公室关于金融支持农村经济新型业态发展的通知
(浙银监办发〔2014〕138号)
各银监分局、各直辖监管办,各政策性银行浙江省分行,各国有商业银行浙江省分行(营业部),浙商银行、各股份制商业银行杭州分行,邮储银行浙江省分行、杭州市分行,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杭州办事处(浙江分公司),杭州银行、各城市商业银行杭州分行,省农信联社、杭州辖内各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各信托公司、财务公司(浙江分公司)、金融租赁公司,省银行业协会:
为深入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有效落实2014年中央1号文件、《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金融服务“三农”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4〕17号)相关要求,积极顺应农村经济发展的新趋势、新变化,做好农村经济新型业态金融服务工作,有力推动城乡统筹发展和农业经营体系建设,现将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一、理念先行,充分认识金融服务“大三农”的重要性
农村经济新型业态就是指在发展农业第三产业过程中形成的经济形态,包括农家乐、乡村旅游、现代民宿、运动休闲、电子商务、养生养老等。农村经济新型业态的蓬勃发展,有力带动农业增长、农民增收和城乡统筹建设,也催生了大量新型金融需求。因此,各银行业金融机构特别是涉农银行业金融机构必须打破定势思维,以“大三农”、“全产业”、“价值链”为视
角,认真审视“三农”金融需求,拓宽服务范围,创新产品服务。
二、各司其职,共塑良性金融服务生态环境
在农村金融服务过程中,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尤其是涉农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各司其职,发挥业务专长,共同打造竞争有序、富有活力的金融服务格局。农业发展银行要大力支持农业开发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业银行作为大型银行,应发挥资金实力雄厚、项目管理经验丰富等优势,加强对农村综合开发项目的服务对接。邮政储蓄银行则要加速回归农村市场,下放贷款审批权限,提高审批效率,同时增强风险判断能力。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点多面广、客户基础扎实,要义不容辞地担当起“主力军”作用,持续加强农村普惠金融建设及农业生产主体的金融服务。其他银行业金融机构也要努力下沉服务重心,改进服务方式,提升服务“三农”水平。
三、注重体验,打造生活、生产、消费三大金融服务圈
(一)建设高效服务网络。要动态评估农村经济新型业态对农村基础金融服务产生的变化,要“因地制宜”,调整网点布局,扩大自助机具覆盖面,逐步完善网点的服务功能。要“因
客而异”设计特化服务方式,提高网点及机具服务效率。对农村本地居民,可加强人工服务力量,以通俗易懂的方式推介金融服务;对外来游客,要创新运用电子显示牌、电话热线、短信、二维码等工具提供引导信息,使金融服务就地可得。
(二)打造优质支付环境。积极推动以银行卡为核心载体的支付环境建设。丰富银行卡种类及功能,探索与商户、景点合作发放联名银行卡,搭载电子钱包等支付功能;完善用卡渠道,推广网上银行、电话银行、手机银行,有条件地区可探索安装圈存机,试行移动互联网支付技术。优化用卡环境,探索以政府补贴、银联减费、银行让利相结合的方式降低POS机、银行卡交易成本;开展丰富多样的消费者教育活动及市场营销活动,培育农户用卡习惯。
(三)丰富金融服务功能。以金融服务网点、渠道、工具为载体,提供多样化增值服务,全方位提升消费体验。包括:提供养老、医疗、补助等代收代付种类,增加电费、水费、通讯费等代缴业务;探索搭载保险、理财等便民功能;为商户量身定制集现金管理、企业管理、理财投资为一体的金融服务方案;打造消费服务平台,提供旅游咨询、消费预定、折扣券下载等功能。
四、推动创新,全面提升农村金融服务水平
(一)创新抵(质)押担保方式。推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及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扩大林权抵押贷款规模,努力盘活农村资产。继续完善“一次授信、随借随还、循环使用”的“两卡”( 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丰收卡和农业银行金穗惠农卡)服务模式。运用动产融资的理念,推动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存货为标的融资服务。
(二)打造专属微贷品牌。探索推广微贷技术在农村经济新型业态领域的运用,针对农家乐、民宿等特定行业客户研发专属金融产品。要将行业分析与个体调查相结合,运用现金流分析、交叉检验等调查方法,合理评价客户还款能力及意愿,在此基础上优先发放弱担保或信用贷款,从根本上解决“抵押难”、“担保难”问题,提高贷款可得性。
(三)推广产业链金融服务模式。推动依托农村新型业态的价值链,深入分析上下游环节交易行为,确认各主体第一还款来源(现金流),提供以融资为主的多方位金融服务。对运用电子化和数据化实现经营、管理和销售的客户,要实现对信息数据的运用挖掘,建立信贷模型。鼓励运用产业链方法挖掘“三权”金融价值,实现经营权、收益权的确认和评估,据此提供信贷服务。
(四)提高信贷服务匹配度。针对“三农”反映最强烈的额度、期限、流程等不匹配问题,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推广实地调查,自编财务报表,实施交叉检验等途径,深入了解客户需求,科学设置贷款额度、期限,持续优化还款方式;推行通俗易懂的合同文本,简化信贷档案,优化审批流程,切实提高服务效率;彰显社会责任和企业道德,适度降低贷款利率,与“三农”共成长。
中国银监会浙江监管局办公室
2014年6月10日
——结束——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