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战略,资本运营和资产经营——基于蒙牛的案例分析
蒙牛集团是时任伊利集团生产经营副总裁的牛根生1999年出走后建立起来的一家小企业,经过很短的时间就高速成长为国内乳业巨头,产品覆盖除台湾省外的所有地区,值得称道的是打开了对内地奶有偏见的香港市场,与可口可乐等名列超市十大品牌之一.
蒙牛的发展战略
蒙牛集团之所以能取得如此快速的成功,自有其不寻常之处。牛根生与其他几名决策者当年都是伊利的骨干,在市场开拓和企业管理上有优势,而当时许多奶企经营陷入窘境,正是在这样的条件下,牛根生提出了“先做市场,再做工厂”一方面可以利用其他奶企的产能,另一方面将更多的资金和精力用于市场开拓。回想改革开放后引进外资,大量的代工厂在为外企挣得更多利润的同时,也发展了自己并拉动了就业,实现了大增长下的小增长,使中国广大地区经济得到蓬勃发展。蒙牛也创造了这种双赢的局面。当年蒙牛一无奶源,二无工厂,三无市场。又面临伊利的打压,在这样困难的环境下靠自己薄弱胡资金解决“三无"难以想象,当然随后蒙牛发展势头迅猛,靠这样的分散生产难以保证产品质量和安全,但在当时的情况下却是明智之举。
蒙牛采用独家经销模式,避免经销商之间恶性竞争,既保护了经销商的利益又维护了自己的品牌价值.经销商有了利益,蒙牛对其的控制也更加有效,例如在“非典”期间,牛奶销售火爆,蒙牛就做出了不许经销商趁势涨价,在维护消费者利益的同时也得到了品牌价值的提升。
蒙牛的营销战略
蒙牛在营销战略上也有突出特,“中国乳都”、“争创内蒙古第二品牌”、“非典"时期的公益营销、“航天员专用牛奶”、香港上市、“超级女生"还有最近网上反响强烈的《乐动青春》音乐剧。这里面不仅有一般的广告造势,也有借助公益的事件营销,有娱乐节目的赞助,也有自制微电影里面无所不在的对品牌内涵的挖掘。对比许多国外广告,蒙牛并不刻意追求标新立异,让人不知所云,而是脚踏实地,既把握当下受众的特点,又捕捉未来发展的趋势.不仅关注知名度更突出其核心优势优质奶源,你会发现蒙牛的成功来自于敢于花钱而不浪费,勇于开拓但不掉以轻心.抢占一线城市,保持主流地位,从而带动二、三线城市的销售.狭路相逢勇者胜,蒙牛不缺乏勇气,也因此有机会成为胜者。
蒙牛的竞争战略
蒙牛品牌代言人从伊利出来独立设厂后,蒙牛为了能更好的发展自己打消对手的戒心,极力避免与伊利等大厂家在奶源、市场等方面的利益冲突。打出争创内蒙古第二,向伊利学习等口号.但丝毫没有放慢前进的脚步。直到后来香港上市和引进机构投资者使自己立足更稳之后,就不再甘居其后,而开足马力开拓市场。试想当时蒙牛若不自量力,极力想抢占一切机会,在强大对手的打压下,一定会举步维艰。
蒙牛的品牌战略
蒙牛注重品牌建设.从刚起步时借伊利、中国乳都提升知名度,到引进机构投资者和香港上市提升国际影响力;从广告语的策划和多类型产品的设计,做专业牛奶,为每款蒙牛牛奶注入其独特的内涵,蒙牛未来星,酸酸乳,新养道其贴近目标顾客的品牌造势和宣传,都赢得了市场业绩的回报。蒙牛特仑苏牛奶在高端消费者市场有很高的市场份额,也是蒙牛利润的有力保证,再加上蒙牛现代牧业的优质奶源正不断建设,需要高端牛奶来承受其较高的成本,所以特仑苏牛奶为了抓住高端客户提高其产品的消费粘性还建立了“特仑苏名仕会”.蒙牛在公益活动中深入参与,在绿环保上以身作则,不仅利用新闻打造出其无与伦比的“钻石品牌”,也以其负责任企业的行动提升了其品牌形象。个人认为蒙牛品牌战略获得成功有一个很关键的点
就是善于抓住人心,贴近目标体。回想过去太子奶单纯用明星代言提升的知名度,就少了一点亲切感。
蒙牛的融资战略
蒙牛在不缺钱的时候引进战略投资者,融进的不仅是资金还有优秀的管理和财务运作能力,有了这样强有力的伙伴,蒙牛才能不断创造稳步同时快速成长的奇迹。当时伊利,光明,新希望都已上市,有了更多资金的融入,正迅速扩张。虽然这些国外的投资者与蒙牛签定的协议暗含乾坤,但到底来说蒙牛也依靠他们的加入不断成长。摩根在蒙牛香港上市中起了很大作用,而在香港上市不仅符合蒙牛国际牛的战略意图,也拥有了比同行更强的融资能力.上市带来的品牌知名度与蒙牛重金进行的产品营销相配合,使蒙牛牛奶这样的内地产品也能在香港市场声名鹊起.蒙牛是中国乳企中出口量最大的。从蒙牛的融资策略可以看出,其充分考虑了优势互补的作用,然后才是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