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小额贷款行业研究报告第一章行业概况
1.1 定义
在全球范围内,小额信贷(Micro Credit)主要服务于低收入体,提供持续的小额信贷服务。此类信贷区别于传统金融机构的常规服务,特别针对贫困或中低收入人,并提供符合他们需求的金融产品。其核心特征包括小额度、无担保和无抵押,且主要面向贫困人口。由于这些贷款通常无需担保且额度较小,传统商业银行往往不提供此类服务。
国际上的小额贷款机构根据其运营特性可分为商业型和福利型,亦称制度主义和福利主义。制度主义机构,如印尼的人民银行,更强调小额信贷的管理和目标设计中的机构可持续性;而福利主义机构,如孟加拉乡村银行,更侧重于改善贫困人口的经济和社会福利。
在中国,小额贷款是在小额信贷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金融服务活动,贷款金额通常在1000元至20万元之间,主要解决小额、分散、短期、无抵押和无担保的资金需求。与国际上的做法不同,中国的小额贷款并未局限于低收入或贫困人。
广义上的中国小额信贷机构主要包括农村信用社、农业银行和邮政储蓄银行,辅以农业发展银行、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和小额贷款公司等,服务对象主要是小型企业、微型企业、个体经营户和农户。狭义
上的小额贷款机构指的是经地方金融监管批准设立的小额贷款公司。这些公司是根据《关于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指导意见》设立的,由自然人、企业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投资,不吸收公众存款,专营小额贷款业务的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
如无特殊说明,本报告使用狭义的小额贷款机构。
1.2 行业简史
小额贷款行业的发展历程可追溯至20世纪70年代的孟加拉国,当时的小额信贷模式致力于支持低收入体。在中国,小额贷款的引入始于联合国的倡导,而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则负责将这一模式中国化。
1993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成立了“扶贫经济合作社”,借鉴了孟加拉国乡村银行的联保贷款模式,主要目的是扶贫。这标志着小额信贷模式在中国的正式启动。到了1996年,小额贷款受到中国政府的重视,国家相继发布多个政策文件,以加强对小额贷款的支持,使其进入以政府扶贫为导向的发展阶段。
进入2000年,随着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大规模介入,小额贷款的职能逐渐扩展,从单纯的扶贫服务转变为为广大农户、个体工商户和微型企业提供金融服务。2005年,中国人民银行在五个省区启动小额贷款公司试点,标志着小额贷款开始进入快速商业化运作的阶段。
2008年以来,为推动小额贷款行业的持续稳健发展,中国政府陆续出台了一系列重要规范性文件,如《关于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指导意见》(2008)、《小额贷款公司改制设立村镇银行暂行规定》(2009)、《关于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2013)以及《农村信用合作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管理指导意见》(2013)。这些政策在地方政府的支持下,促进了2011至2014年间小额贷款公司的高速发展。
然而,随着宏观经济的下行、企业发展的低迷,以及社会的冲击,小额贷款公司从2014年开始面临业务萎缩和风险防控的压力。特别是自2017年起,随着网络小贷、现金贷以及P2P行业的整顿,小额贷款公司的发展进一步陷入困境。
1.3 发展现状
根据央行披露的统计数据,截至2023年9月末,全国共有小额贷款公司5604家。贷款余额7856亿元,前三季度减少1251亿元。
从区域分布来看,小额贷款公司在中国各地的分布呈现显著的地区差异。经济发达地区如江苏、广东和上海的小额贷款公司数量和规模远超其他地区,反映出这些地区对小额贷款的需求更加旺盛。这与这些地区的经济活动频繁和小微企业众多有关。相比之下,西藏、青
海等地区的小额贷款公司较少,表明这些地区可能是小额贷款行业未来发展的潜在市场。
在资本和贷款余额方面,数据显示,机构和员工数量较多的地区通常拥有更高的实缴资本和贷款余额。这表明小额贷款公司的规模与其资本管理和贷款发放量密切相关。
邮政小额贷款条件第二章商业模式与技术发展
2.1 产业链分析
图中国小额贷款行业产业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