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民党改组的经过
中国国民党改组的经过,可以分做三个阶段:民国八年确定党的名称,是第一个阶段;十二年预备“容共、联俄”,始公开的向国民宣言,是第二个阶段;到十三年实行“容共、联俄”,才到了改组完成的第三个阶段。依次叙述如下:
民国元年、二年的国民党被袁世凯解散后,中山于民国三年在日本东京组织“中华革命党”,把从前国民党的所谓温和分子淘汰出去。但“中华革命党”是一种秘密的革命团体,因为在外国居留地政府立案的关系,有些支部仍旧没用“国民党”三字的名称;在国内也不能公开组党。到袁世凯死后,“中华革命党”的团体并不曾消灭;许多党员本来是从前国民党的党员,并且是国会议员,因为国会恢复,暗中以中华革命党的党团作用联络其他的旧国民党员,用别种名目在国会里面活动。所以表面上“中华革命党”、“国民党”两种名称,都不曾公开的揭举出来。而在海外,则一种团体有两种并存的名目,极不统一,因此在民国八年以前,曾经通令海外各支部一律恢复“国民党”的名称。但据缅甸支部八年3月10日的印刷通告,附记谓:“本支部自去年(七年)由‘中华革命党’一改组为‘中国国民党’,惟历接上海本部来件印章,俱用“中华国民党”,帮本支部亦当从之,以昭划一。“可见在八年3月10日以前,本部所用的名称与支部所用的名称尚不统一,有以”中华”两字为冠词的,有以“中国”两字为冠词的。到八年10月10日始由上海的本部公布一种改正的规约,通告各支部一律改用“中国国民党”的名义,于是名称始确定。从七年到八年,中山因为军政府改组,被桂系军阀和政学会所排挤,离粤居沪,一面著书谋改造国民的心理,一面整理党务。《孙文学说》和《
实业计划》的两种著作,全称为《建国方略》(前者为心理的建设,后者为物质的建设),都在此时期内草成发表。他在七年8月30日通告海内外同志的书中说:“·····文深信吾党实系中国之在存亡,使吾党驰而不张,则中国或几乎息;是断不能以蹶踬而磨灭其壮志,犹之操舟逆流,须策力以相支柱。文深有望诸君子之同喻斯旨也。归沪而后,益感救亡之策,必先事吾党之扩张,帮亟重订党章,以促党务之发达。”所以八年10月有改正的党章发布,把名称统一确定了。我们于此可知道民国七八年间是中山护法失败的时期,是南北军阀势力纷起蓬兴的时期,也便是中国国民党新生命的胚胎时期,并且恰好是国内新文化运动勃兴的时期。这是第一个阶段。
在第一个阶段内,中国国民党的新生命虽然应时胚胎了,但与一
般国民尚不曾发生任何关系,因为尚不曾公开的进行党务。(邹鲁《中国国民党史稿》谓:“此时北方为徐世昌所盘踞,南方亦为陆荣廷所占有,故党务不能在国内公开,进行者海外耳。以故八年10月10日所定之规约,几全注意于海外·····)它不曾发表什么对国民的宣言和具体的政纲。到民国九年因得了海外同志经济上的援助,令陈炯明的粤军回粤,取得了广东的地盘,党务略为注重,但也只把党章及海外总支部章程稍微修改一下,仍不曾发表什么宣言和政策。及民国十一年夏间陈炯明背叛,中山蒙难,一般国民都只认为孙、陈个人的争政权,并不觉得陈炯明是叛党;党内的机关报骂陈炯明叛逆,而党外的知识阶级里而,竟有说他们是抬出旧道德的死尸来攻击陈炯明的;这就是因为此时的中国国民党还是在一种秘密结社的情态中,没有向一般国民公开的表示,一般国民并不认识孙、陈在党中的地位关系。所以
并不觉得陈氏如何的不对。归结一句,从八年到十一年中国国民党虽然存在了,还只是该党“老同志”的国民党,与一般国民无交涉。自中山蒙难到沪后,国民党便要开始发生第二阶段的变化了。中山本来有“在革命期内需要一党专政”的信念,并且认定党的组织需要严密,党员宜绝对服从党魁的指挥;所以他的革命方略有军政、训政、宪政三时期的划分及组织中华革命党时党章的制定,更把这种一党专政、服从党魁的精神尽量发挥;及见俄国的布尔什维克党用这种方法发生了效果,中山的信念越加坚决了。但事实上俄国的一党专政成了功,中山还是失败;俄国的布尔什维克党员能受他们的列宁的指挥,中国国民党却不能由中山指挥如意,并且生出陈炯明这种叛徒来;这不能不使中山对于自己的党的组织和革命方法加以反省,对于列宁所用的组织方法加以印证参考。此时中国的共产党已经成立,且已加入第三国际,苏俄因为被白帝国主义压迫,也很想向东方求朋友(据汪精卫的政治报告,中山在民国七年由粤来沪时,曾致电苏俄庆祝他们的成功,鼓励他们继续奋斗。其时各国皆仇视苏俄,列宁得到中山的电报,因之大为感动,视为东方的光明来了,自此积极的想与中国的民党联络。苏俄派到东方来的专使,有一个叫马林。汪氏说:“马林在民国十年曾到广西,总理当时正在桂林。马林去见他。问题当时曾去电到广州给廖仲恺·····说他从前听闻苏俄实行共产,很是诧异,以为俄国的经济状况、共产的条件还未具备,从何实行?马林来,才知道俄国之新经济政策,实与他的实业计划差不多一样,所以非常高兴。这便是联俄的
起点了。可是马林来到广州以后,他却表示非常失望;他以为除去俄新经济政策与总理实业计划相符合
这一点觉得高兴外,此外一切,他都失望。他对陈炯明与本党的组织方法、宣传方法都表示失望。他并且断定香港政府必不容广东政府的发展,陈炯明与总理一定不能相容;这些话他对廖仲恺同志和兄弟都一样说法。”这是在中山未蒙难以前的事)。中山于十一年8月13日被难抵沪,苏俄的代表越飞也于中山抵沪的前一日到了北京。越飞一面在北京与北方的国民团体相酬应,一面即派人携函来沪与中山接洽,彼此的意见渐趋接近。孙中山先生手札墨迹中,载有十一年8月30日与蒋介石书去:“某事近已由其代表专人带函,来问远东大局问题及解决之法,予已一一答之。从此彼此已通问讯,凡事当易商量矣。彼有一军事随员同行,已请彼先派此员来沪,以备详询军事情形,想不久可到也。望兄稍愈则当早来筹备一切······”可见越飞到北京后,即与中山通函通使。又同年11月21日,中山与蒋介石书去:“·····兄前有志于西图,我近日在沪已代兄行之矣,现已大得其要领。然其中情形之复杂,事件之麻烦,恐较之福州情形当过百十倍(时福州方为许崇智等所下,蒋介石亦在福州)。此无怪吾国之志士乘兴而往彼都者,悉皆败兴而返。吾幸而得彼津梁,从此可日为接近。然根本之办法,必在吾人稍有凭借,乃能有所措施。若毫无所借,则虽如吾国之青年共产党,与彼主义完全相同矣,亦奚能为。所以彼都人士,只有劝共产党之加入国民党者,职是故也。此可知非先得凭借不可。欲得凭借,非恢复广东不可。”此函中所谓情形复杂、事件麻烦,大约即指容许共产党加入国民党事,苏俄代表以此为条件。此时中国的共产党员也已经有来加入国民党的了(据汪精卫的政治报告说,共产党员最先加入国民党的为李大钊,是由张继介绍来的,也在中山蒙难居沪时)。中山在与越飞接洽的当中,便决计将中国国民党的组织改进;于十一年9月4日召集在沪各省同志张继等五十三人交换意见,一致赞同改组;9月6日指定茅祖权等九人为改组案
起草委员;到11月15日又召集各省同志五十余人审查全案,推胡汉民、汪精卫为宣言起草委员;12月16日召集同志将宣言稿审查修正,由中山采定,于十二年1月1日发表。这便是中国国民党十二年的(十二年改组的宣言及政纲见本节附录一)。这次改组可注意之点:一是从中华革命党改为中国国民党以后,至此方向全国国民公开的发表宣言,提出比较具体的政策;二是重新将三民主义,为明白广义的解释。例如民族主义在同
盟会时代是极狭义的,以推翻满族的特殊优越地位为目的,清皇位颠覆后,以为民族主义不适用了,并且恐怕惹起国内五族间的裂痕来,所以由同盟会改为国民党时,便把民族主义舍弃了;中华革命党时代也不要民族主义,专取民权、民生的二民主义(因为中华革命党是以推倒袁世凯为目的)。由中华革命党改为中国国民党时正是欧战终了和议开始时,所谓“民族自决”的声浪复由西方播及东方,渐悟及民族主义尚有广义的解释,故仍恢复三民主义;但在民国十二年以前,并未将这种主义的解释明白表示出来,至此始在宣言里面表示,说“吾党所持之民族主义,消极的为除去民族间之不平等,积极的为团结国内各民族,完成一大中华民族,内以促全国民族之进化,外以谋世界民族之平等。”“打倒帝国主义”、“废除不平等条约”的口号虽然尚未提出,“力谋改正条约,恢复我国国际上自由平等地位”,则已成为此次宣言上具体的政纲了。民权主义,也由“建设共和”扩充到“直接民权”的意义;民生主义,由“平均地权”扩充到"节制资本”的意义了。这是第二阶段。
这次改组所以不曾达到完成的地步,有很明显的几点:一是党章和干部机关的组织虽然经过一番改变,
但还不曾采用苏俄那种细密严切方法;二是干部人员的分配虽然有变更,新旧党员的吸收淘汰未充分的进行;三是共产党员虽已有加入的,但尚不曾公开的容共;四是苏俄的政策虽在进行之中,也尚未达到成熟的进步 。自1月1日发表宣言后,到同月26日中山与越飞发表一篇联合宣言,不久中山回广州重建大元帅政府,越飞也往日本的热海养病去了。据汪精卫的政治报告说,越飞往日本时,中山命廖仲恺和越飞同行,“彼此在热海同住了一个月。此时东方人未知道的许多事情,廖同志便已知之甚详;如俄国之现状,俄国对东方被压迫民族之态度,与俄国何以想和中国携手之原因,都已十分了解。所以·····廖同志由东京回广州,帮助总理做联俄的工作,当时许多同志怀疑,而廖同志却很勇敢坚决地去干·····因为有一个月之久和越飞互相辩论,把各种问题通通研究过了。由此总理与苏俄的关系更日深一日了。是年(十二年) 夏间总理更派蒋介石同志赴俄;蒋同志到莫斯科时,列宁已经病重,但也见过托洛斯基诸人,经过一番切实考察,知道红军的组织和共产党森严的纪律,遂为后日回国改组本党开建党军之一大动机;总理从此便决定与俄携手共同奋斗,程度又进一步;苏俄也决定,想帮助东方民族革命,非帮助本党不可,因此才派鲍罗廷先生到广东来,其时正当陈国民党的四大家族是
炯明、林虎的军队陷了石龙,攻到广州近郊,用尽了滇桂粤湘鄂豫诸军的力,才把他打退。鲍罗廷先生到粤后,与总理商量许久,才决定改组本党;因此才有十三年1月本党改组之事。”(上皆汪精卫在十五年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席上政治报告语)改组的决定在十二年冬初,是年11月预先发表一篇改组宣言,由中山委任邓泽如、林森、廖仲恺、谭平山、陈树人、孙科、许崇清、谢英伯、杨庶湛等九人为临时中
央执行委员(还有候补执行委员五人),请鲍罗廷为顾问;在广州开始党员的严肃登记,着手市党部、区党部、区分部的组织,分头调查农工及中产阶级状况,统一宣传机关,并限制党员对外发表关于常务的意见,设讲习所以训练各区分部执行委员,定十三年1月20日开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名额,每省六人,由总理派三人,各省党员互推三人,海外总支部约十二人),并定大会议事日程纲要。到十三年1月20日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如期开会了,到会出席的共一百六十五人,由中山以总理的资格为主席。中山的开会词中,有些很可注意的语句。例如:·····我从前见得中国太纷乱,民智太幼稚,国民没有正确的政治思想,所以便主张“以党治国”。但到今天想想,我觉得这句话还是太早。此刻的国家还是太乱,社会还是退步,所以国民党的责任还是要先“建国”,尚未到治国,从前革命党推翻满清,不过推倒清朝的大皇帝。但大皇帝推倒之后,便生出了无数的小皇帝·····故中国现在还不能像英美,以党治国·····我们必要另做一番工夫,把国家再造一次。
·····我们十三年以来,在政治上得到了种种经验,发明了种种方法·····此次召集各省同志来广州开这个大会,就是把这些方法公诸大家来采纳·····诸君得了这些新方法,要带回各地方去实行。至于这些新方法的来源,是本党把先进的革命国家和后进的革命国家,在革命未成功之前、已成功之后所得的种种革命方法,来参考比较,细心酌斟才定出来的。当中不完备的地方,在所不免,所以还要这个大会,请大家来研究;以后便要请大家赞成,到各地去实行·····此次国民党改组,有两件事:第一件是改组国民党,要把国民党再来组织一个有力量有具体的政党;第二件便是用政党的力量,去改造国家。所以这次国民党改组,第一件是改组国民党的问题,第二件是改造国家的问题。
这些话的意思,便是要把民国十几年来的历史截断,采用新的革命方法,重新造党以建国,要“把党放在国上”(“把党放在国上”,也是中山在会议席上所说的话)。开会后,即日由中山指定主席团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