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国民革命的洪流
南京国民政府(1927~1949年)是中华民国的最高行政机关,由蒋介石中国国民党建立。
【建立】
  1927年四一二后,蒋介石在南京召开会议,决定定都南京,否认武汉国民政府。4月18日,南京国民政府举行成立典礼,蔡元培代表中国国民党中央党部授印,胡汉民代表国民政府接印。
  在成立大会上,发布了《国民政府宣言》,提出国民革命方略4条:密切革命军与人民的配合。造成廉洁政府。提倡保护国内实业。保障农工团体利益并扶助其发展。
  南京国民政府采取委员制,由蒋介石、胡汉民、张静江、吴稚晖等12人为政府委员,胡汉民为政府主席,蒋介石为国民革命军总司令,吴稚晖为总司令部政治部主任。政府下设秘书长、财政部、外交部、民政部、司法部、大学院等部门。政府辖区包括江苏、浙江、安徽(一部)、福建、上海、南京、广东、广西等。
【简史】
  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抛弃孙中山三大革命政策,发出《秘字第一号命令》,通缉共产党首要,继续“清党”,成为一个代表大地主资产阶级利益的政府。7月15日,以汪精卫为首的武汉国民政府宣布正式与共产党决裂。随后,汪精卫即表示愿意与南京国民政府“和平统一”,时值蒋介石宣布下野,终促成宁汉合流。1928年2月3~7日,国民党二届四中全会在南京召开,会议通过了改组国民政府等议案。规定国民政府受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指导、监督,掌理全国政务,政府委员由国民党中央委员会选举,政府部门设有内政、外交、财政、交通、司法、农矿、工商等部以及军事委员会、最高法院、监察院、大学院等。会议推举谭延闿为国民政府主席,蒋介石为军事委员会主席兼国民革命军总司令。国民革命军在白崇禧指挥下,占领平津,进抵滦河流域,东北军退至关外,北伐胜利。1928年6月15日,南京国民政府宣告完成统一大业。
  1928年9月,国民党二届五中全会在南京召开,宣称全国进入训政时期,由国民政府执行训政职责,并决定以五院制组成国民政府。10月,南京国民政府公布《中华民国国民政府组织法》,规定国民政府总揽中华民国之治权,政府由行政院立法院司法院、考试院、监察院组成,设主席1人,委员10~12人,国民政府主席兼任陆海空军总司令。同时,任命蒋介石为国民政府主席兼陆海空军总司令。至此,南京国民政府的政权组织形式渐趋完备。6月2
0日新疆杨增新,7月19日热河汤玉麟,分别宣布易帜。12月29日,张学良在奉天宣布东北易帜,接受南京国民政府领导。31日,国民政府任命张学良为东北边防军司令长官。至此,南京国民政府成为得到国际承认、代表中国的中央政府,实现了形式上的统一,但实际上地方军阀势力依旧盘根错节。
  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1931年12月15日,因九一八事变的舆论压力,蒋介石辞去国民政府主席职务,由林森继任。1932年一二八事变后,国民政府一度迁都洛阳。其间,国民党四届二中全会在洛阳召开,重新推举蒋介石为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兼军事参谋部参谋长。
  1943年8月,林森在重庆病逝。同年9月,蒋介石被推选为国民政府主席兼陆海空军大元帅,并兼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和行政院长,而且还是国民党总裁,实现了党政军一人独裁,11月开罗会议时,蒋介石的政治声望达到顶点。
【政治】
  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名义上为统一的中央政府,实际上难以在全国推行其政令、军令。
  1930~1933年,反蒋派先后在北平(今北京)、广州和福州等地组织国民政府、西南政务
委员会、“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即国民革命军第十九路军组织的福建人民政府)以及其他一些政权机构,与南京国民政府分庭抗礼。1933年,一度出现中国领土上并存三个中央政府:南京、福州、瑞金。
  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在瑞金成立,红军坚决实行抗日和反蒋的方针。
  1932年10月,国民政府成立国防设计委员会,其主要任务是从事军事、国际、财经、文教、工矿、交通、农林等方面的调查,写出专题报告。1934年4月,该委员会改组为资源委员会,隶属于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
  中华共和国1933年11月22日正式成立,至1934年1月13日蒋介石指挥中央军进入福州,只维持了五十多天。
  1934年10月,国民政府所属军队占领瑞金,红军被迫长征。1935-1936年,在追剿红军的过程中,中央军进入了西南军阀的势力范围,蒋介石取得了对湖南、贵州的实际统治权,并着手改造四川、云南及西北的地方军阀集团。
  1935年12月,南京国民政府屈服于日本对华北“特殊化”的要求,在北平设立冀察政务委员
会,以宋哲元为首,名义上隶属于国民政府,实质上是半独立性的政权机构。
  1936年5月,国民政府正式公布《五五宪草》。
  1936年6-9月,蒋介石平息了陈济棠李宗仁为首的叛乱,妥善处理了两广事变。12月12日,蒋介石被张学良、杨虎城扣押,后与周恩来达成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君子协定,蒋介石获释,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1937年七七事变中日战争全面爆发,7月17日,蒋介石发表了著名的“最后关头”演说,即庐山谈话。南京国民政府开始抵抗日本侵略者的进攻。8月14日,国民政府发表《自卫抗战声明书》,激励中国军民奋起抗战。11月,国民政府决定迁都重庆,政府机构先后移往武汉、重庆。
  1937年8月,国民党中央常委会决定设立国防最高会议,由国民党中央、国民政府及军事委员会各部门负责人组成,决定国防大政、国防经费、国家总动员及其他重要事项 。
  1938年7月,国民政府发表《抗战建国纲领》,提出了坚持抗战的各项方针政策,同时,组织国民参政会,听取各党各派对国事政务的意见,以利于抗日和民主。另一方面,抗日战争
进入相持阶段后,国民政府开始执行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政策,不断制造各类惨案,进攻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部队。对此,中国共产党及一切民主力量同其进行了有理、有利、有节的坚决斗争。
  1939年1月,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又决定组织国防最高委员会,代替国防最高会议。国防最高委员会可以指挥国民党中央、国民政府五院以及军事委员会各机构,因而取代了国民政府的一切权力。国防最高委员会委员长由蒋介石担任。
  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国民政府即加入同盟国,对日、德、意法西斯国家正式宣战。日军占领中国境内各租界,上海、香港彻底沦陷。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国民政府代表同盟国,由何应钦主持中国战区受降,并恢复了对中国台湾省和南海诸岛的领土主权。
  1946年5月5日,国民政府由重庆迁回南京。从定都南京到抗战结束,南京国民政府不断完备各种政治设施,其政府体制及职能也发生很大变化。
  1945年8月,蒋介石连发三电,邀请到重庆谈判。最终达成双十协定,并在美国斡旋
下,实现1946年1月13日国共停战。期间,召开了政治协商会议,着手起草宪法。
  1946年6月,南京国民政府撕毁停战协定,发动全面内战。11月召集国民大会,制定宪法。1947 年1月 ,国民政府公布《中华民国宪法》,是《五五宪草》的翻版,迎合了蒋介石实行独裁专制的需要。4月,依据宪法,又公布《国民政府组织法》,并正式改组南京国民政府,蒋介石任政府主席,孙科任副主席,张、孙科、居正、戴传贤、于右任分别任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察院院长,行政院中内政、外交、国防、财政等重要部长,均由国民党人充任。国民政府改组后,国防最高委员会撤销。改组后的国民政府名义上是“多党政府”,实际上仍然是国民党一党专政。
  1948年3月29日,国民政府在南京召开行宪国大,选出蒋介石为总统、李宗仁为副总统。同年秋冬,中国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决战,组织了三大战役,南京国民政府的覆灭已成定局。
  1949年初,国民政府的政治、军事、经济出现全面崩溃,蒋介石不得不在1月21日宣布“引退”,由副总统李宗仁代行总统职权,但实际上仍由蒋操纵着政府的一切政军经大权。4月,由于蒋介石幕后掣肘,李宗仁领导的南京国民政府未能在北平接受中共提出的和平协议。4
月23日,人民解放军渡过长江,占领了国民政府的首都南京。
在此之前,南京国民政府已于2月5日宣布迁往广州,10月又迁往重庆。11月,“代总统”李宗仁以赴美就医为名飞往香港,脱离政府。国民政府余部逃往台湾。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北京宣告成立,标志着南京国民政府在中国大陆22年的统治结束。
【经济】
  1928年7月,南京国民政府召开全国财政会议,决定统一全国财政、建立国家银行、裁撤厘金、实行关税自主、废两改元、整理公债、实行国地税等,从而奠定了国民政府财政管理的基本格局。10月,国民政府通过《中央银行章程》,规定中央银行为国家银行,具有发行兑换券、铸造及发行国币、经理国库及内外公债的特权。
  1935年11月,国民政府实行币制改革,以法币取代银元,作为流通于市场的唯一货币形式。法币政策的实施,使国民政府加速了金融控制,增加了统治力量。抗战初期,国民政府为了适应战时需要,除将所属一些厂矿内迁外,对自愿内迁的民族工业,也给予贷款和运输的便利,还强制一批所需工厂内迁,对发展大后方的经济及抗战,都有重要作用。但是,抗
战期间,国民政府并没有实现其在《抗战建国纲领》中提出的“注意改善人民生活”的要求,民族工业也没有得到扶植。抗战胜利后,由于国民政府统治地区通货膨胀恶性发展,导致国民经济迅速崩溃。
国民党的四大家族是
  1948 年8月19日,南京国民政府发布命令,决定以金圆券代替法币,并实行限价政策,但毫无成效。仅仅9个月,金圆券如同法币一样,成为废纸。1949年2月,迁至广州的国民政府又决定以银圆券取代金圆券,但同样以失败告终。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蒋、宋、孔、陈四大家族所经营、控制的官僚资本,垄断了国民经济的主要部分,成为国民政府的经济基础,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起了严重的遏制、破坏作用,并最终促使国民政府的覆灭。
【军事】
  1928年3月,南京国民政府发布命令继续北伐,并将所辖部队划分成4个集团军,分别由蒋介石(兼)、阎锡山冯玉祥、李宗仁任总司令。北伐结束,国民政府先后于1929年1月和8月两次召开编遣会议,意欲裁减军队,压缩军费。但编遣会议非但没有减少军队,反而激化了各军阀之间的矛盾,导致大大小小的军阀混战,尤以1930年的蒋冯阎中原大战为最,给人民造成极大的灾难。
  从1930~1934年,蒋介石又指挥国民政府军队向中国工农红军及革命根据地发起五次“围剿”,但最终未能消灭革命力量。
  1932年一二八淞沪抗战后,南京国民政府所辖部队在全国人民抗日热情的鼓励下,先后在长城、绥远等地抗击日本侵略者。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国民政府于1937年8月将全国划分成5个战区(后增至11个),在正面战场上抗击日军进攻,先后组织了22个重大会战,其中一部分取得了胜利。同时,中国工农红军主力及南方八省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新四军,开赴敌后,进行游击战争,并不放过有利条件下的运动战,取得了百团大战这样的重大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