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谢灵运山水诗之异同
作者:王
来源:《管理观察》2009年第33
        :东晋时期玄言诗盛行,而玄言诗做为山水田园诗发生、形成过程中的一个关健环节,为陶渊明的田园诗和谢灵运的山水诗便应运而生,起到一定推动作用。然而, 因两人的出身、生活经历不同两人的诗却又呈现出极大的差异,本文从三个层面对二人诗歌差异的原因进行了探讨。
        关健词:心情 审美兴趣 结构特征 语言技巧
       
        陶渊明和谢灵运,是我国古代山水田园文学中具有代表性的卓越诗人。他们差不多生活在同一个时代,思想上都受过儒家和道家的影响;都有着执着的济世意识,又都热爱大自然,盘桓山林;两个人还有着类似的仕而隐、隐而仕,最终又复隐的人生经历。他们的山水田园诗在意境画面和艺术结构上都呈现着鲜明的差异,这种差异既与作为艺术对象的山水和田园有关,也是诗人审美心理心态的自然外现。综观这两位大诗人的田园山水诗, 有以下三个差异之处:
       
        一、诗人心性与心情
       
        陶谢都非常欣赏大自然,对自然之美有他们独有的发现,但在对山水田园的审美态度和心情上,他们也是同中有异,各有特点的。
        陶渊明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农民诗人,抒写了大量以农民生活、生产为题材的文学作品。历来的文学史家称其为隐逸诗人。他因为厌倦了官场中的迎来送往,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决心归隐。所以,陶渊明是怀着无比愉悦的心情归田园居的,正如他的《饮酒》其二中写道: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田园风光诗心远地自偏。只有存心远离污秽尘世,那就会觉得居住的地方也远离了这喧嚣繁杂的尘世。
        谢灵运的寄情山水是一种无奈的选择,他本不想如此,但因为仕途败落,只有把满腹的心事诉之于山水,才能自慰。然而表面的平静难以掩盖其对政治的热衷之情,于是他身在曹营心在
”,犹如一只失的孤雁,百般无奈。确切地说这种寄情山水的生活更让他借酒消愁愁更愁”,所以谢灵运在写这些山水诗时的心情是迷惘徘徊而又无可奈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