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高中历史统编版上第四单元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单选题
1、古代有一位科学家,对于许多新鲜的有经济价值的作物,特别是高产的粮食作物,都亲自做栽培实验。他栽
培试验过从福建引种的甘薯,从闽广引种的棉花,并在晚年写成了一部伟大的著作。这部著作是()A.《齐民要术》B.《梦溪笔谈》C.《农政全书》D.《天工开物》
答案:C
解析:
根据“对于许多新鲜的有经济价值的作物,特别是高产的粮食作物,都亲自做栽培实验。他栽培试验过从福建引
种的甘薯,从闽广引种的棉花”可得出与农业有关,并且涉及到明朝,结合所学,《农政全书》是明代徐光启编
写的有关国计民生的农业科学巨著。分农本、田制、农事、水利、农器、树艺、蚕桑、种植、牧养、制造、荒
政等大类,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技术革新和作者关于农学的创新研究成果。C项正确;A
项是北朝时期的,排除A项;B项是北宋,排除B项;D项主要是手工业,排除D项。故选C项。
2、清朝时的疆域基本奠定了现代中国的版图。这主要得益于清朝()
A.疆域治理措施卓有成效B.政治制度有所创新
C.国际影响力的持续扩大D.社会文化不断发展
答案:A
解析:
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清朝为了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理,因地制宜,采取了多种切合实际的措施,所以主要得益
于清朝的疆域治理措施卓有成效,A项正确;清朝政治制度的创新主要体现在中央,和疆域的奠定没有必然关系,排除B项;清朝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减少与外界交流,国际影响力是下降的,排除C项;社会文化的发展和
疆域的奠定之间没有必然的关系,排除D项。故选A项。
3、清朝军机处设立以后,大学士出现内外中堂之分,入职军机处的为内中堂。因平常批本之事逐渐转入侍读手中,
故外中堂的事务更为简要,即“票拟皆舍人,按故事为之,大学士晨入画可否,然少所更定”。这反映出
A.中枢决策机制发生变异B.朝廷内部权力的失衡
C.官场政治生态得到净化D.内阁票拟权逐渐丧失
答案:B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军机处设立之后,大学士体出现内外中堂格局,而且进入军机的内中堂权力更大,这说明朝廷内部权力失衡,B项正确;决策机制异变在材料中并未体现,排除A项;材料中官员人数并未减少,因此净化无法得出,排除C项;内阁依然掌握票拟权,排除D项。故选B项。
4、明清之际的一些进步思想家,把学术研究范围从儒家经典扩大到自然、社会和思想文化领域,或以
复兴古学(经学)为已任;或独辟蹊径,开诸子学研究新风气;或探究“切用于世”的学问;或会通西学,倾心于“质(物质)测(实测)之学”的研究。他们的研究()
A.呈现出崇实舍虚的新风尚B.促使正统思想发生改变
C.深受西学东渐风气的影响D.批判和否定了孔孟儒学
答案:A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明清进步思想家学术研究范围扩大,注重“切用于世”,A项正确;儒家思想从汉武帝后始终为了正统地位,排除B项;材料与西学东渐无关,排除C项;根据材料“把学术研究范围从儒家经典扩大到自然、社会和思想文化领域,或以复兴古学(经学)为已任;或独辟蹊径,开诸子学研究新风气”可知并不否定孔孟儒学,排除D项。故选A项。
小提示:
5、亲历郑和下西洋的马欢在《瀛涯胜览》中记载:“宝船到彼(满刺加,今马六甲)则立排栅,如城垣,四门要楼……内又立重栅,如小城,盖造库藏仓廒,一应钱粮顿在其内。”随后,船队分头出发到印度洋和太平洋沿岸各国进行外交与贸易,最后再在满刺加汇合。这一记载见证了()
A.中国与亚非国家建立了和平联系B.美洲等地的白银大量地流入中国
C.朝廷放松对私人海外贸易的限制D.中国人逐渐认识到海路的重要性
答案:A
解析:
据题意可知,郑和的船队抵达满剌加后分头出发到印度洋和太平洋沿岸各国进行外交与贸易,所以这一记载见证了中国与亚非国家之间的商业贸易,和这些国家建立了和平联系,A项正确;郑和下西洋时期美洲等地的白银还没有大量流入中国,排除B项;郑和下西洋不属于私人海外贸易,排除C项;仅根据材料内容无法说明中国人逐渐认识到海路的重要性,排除D项。故选A项。
6、明代,郴花种植依着因地制宜的规律显现了由南向北,由东向西集中的趋势.棉花传入较早的闽、粤等棉作区因风上不适宜逐渐衰落,而江苏浙江、湖北、山东河北等省.成为后来居上的新棉作区。到了清代中叶,棉花种植进步推广,出现了“寸土皆有”的景象。据此可知,明清时期
A.棉纺织品市场不断扩大B.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C.农产品的土地利用率高D.经济结构形式彻底改变
答案:A
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明清时期,棉花种植遍布全国各地,“寸土皆有”,棉花种植业的大发展,表明国内棉纺织品的市场不断扩大,A项正确;材料信息并未提及政府的态度,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农产品的土地利用率问题,排除C 项;“彻底改变”表述太过绝对,而且材料不能反映,排除D项。故选A项。
7、下图是某一朝代权力结构示意图。该朝代应是()
A.唐朝B.宋朝C.明朝D.清朝
答案:C
解析:
根据材料示意图可知,图中没有丞相,六部直接隶属于皇帝;图中还有内阁、五军都督府以及地方的三司等,综上可判断出是明朝,C项正确;唐朝和宋朝没有设立内阁,并且没有废除宰相,排除AB项;清朝没有五军都督府,而且图中没有清朝重要机构军机处,排除D项。故选C项。
小提示:
8、明仁宗以后,内阁大学士的品级逐渐上升,并且被赋予“公”“保”等虚衔,获得“票拟”职权;同时,皇帝以司礼监代皇帝批阅奏章,奏章除“御笔亲批数本外,皆众太监分批”,宦官掌握了部分“批红”职权。这表明
A.明代皇权呈现出日益衰落的趋势B.宦官权力恶性膨胀且呈失控之势
C.内阁大学士的品级职权逐渐提升D.监阁共理互相制约保证皇权独尊
答案:D
解析:
根据材料可以看出明朝君主给予内阁“票拟”职权,给予司礼监“批红”职权,这表明监阁共理互相制约保证皇权独尊,D项正确;明代皇权呈现出日益衰落的趋势,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宦官权力恶性膨胀且呈失控之势,不符合史实,且与材料无关,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监阁共理互相制约,没有体现内阁大学士的品级职权逐渐提升,排除C项。故选D项。
9、“明正统八年七月,浙江黄岩县民周来保、福建龙溪县民钟普福引导千余倭寇在(浙江)乐清县登岸,由于
乐清防守严密,无处下手,遂又下海遁去。”这则材料可以证明
A.明朝闭关政策加剧了倭寇之乱B.明朝海禁政策阻碍了中外贸易
C.明朝实行海禁有一定的合理性D.倭寇体主要是由中国人组成
答案:C
解析:
材料提到某些沿海居民勾结倭寇试图骚扰,结果因“无处下手,遂又下海遁去”,可见明朝“海禁”有一定合理性,
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海禁”与倭寇之乱的关系,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海禁”与中外贸易的关系,排除B 项;材料只是提到个别中国人勾结倭寇的信息,不能说明朝倭患主要是中国人招致的,排除D项。故选C项。10、内阁成立后,皇帝把原来宰相拥有的议政权分给内阁,行政权分给六部;地方上设三司,分管司法、军事、行政,直接对六部负责。这反映了明朝
A.中央直接管理地方事务B.通过分权举措强化君权
C.宰相制度实际长期存在D.内阁成为法定决策机构
答案:B
解析:
题干材料包含两方面信息:在中央,议政权和行政权分立;地方设三司,对六部负责。无论在中央还是地方,
均实行分权体制,这有利于加强皇权,B项正确;中央直接管理地方事务,不能全面反映材料,排除A项;宰
相制度在明初已被废除,排除C项;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行政机构,排除D项。故选B项。
郑州一日游必去的地方
11、《十五贯》是清初戏曲作家朱㿥创作的传奇。该作品以熊友兰、熊友蕙兄弟的案件,揭露批判了主观臆断
和循规蹈矩的官僚作风。根据昆曲的剧本结构推断,《十五贯》的结局最有可能的是
A.遇到贵人冤案得以平反B.熊友兰为复仇而举兵起义
C.熊友蕙屈打成招被判死罪D.熊友兰、熊友蕙含冤下狱
答案: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