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里市自然环境和经济条件对当地的发展
一、地理位置
【位置面积】凯里市位于贵州东南部,是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州府所在地,是贵州省27个经济强县之一。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西部,东抵台江县,西抵福泉市,西南抵麻江县,南抵丹寨县,东南抵雷山,北抵黄平县。东起三棵树镇挂丁南高村,西至炉山镇大田白腊村,地处东经107°40′至108°12′,北纬26°24′至26°48′之间。长51.76公里,宽44.3公里。南起舟溪镇青曼情郎村,北至大风洞乡平良都兰村,面积1306平方公里,占全州总面积4.3%,占全省总面积0.74%,市区位于中部。州、市人民政府驻闹市区。
【地形地貌】凯里市地处云贵高原东侧的梯级状大斜坡带,横跨黔中丘原和
黔东低丘陵两个地貌区,总的地势是西北、西南和东南部较高,中部和东北部较低。西北部马鬃岭、龙王坡和香炉山等山峰的海拔分别为1233米、1290米和1234米,西南和东南部的凤凰山、小高山和够未也等山峰的海拔分别为1275米、1283米和1447米,够未也峰为地势最高点,清水江自西南向中部至东北部切割,构成地势最低地带,中部海拔多在750米以下,清水江出境处仅532米,为地势最低点。全市平均海拔850米,600米至1000米地区,占总面积的83.3%。山地和丘陵占总面积的97.2%。
二、区划交通
【行政区划】
凯里市辖7镇2乡和7街道办事处。即舟溪镇、三棵树镇、万潮镇、龙场镇、炉山镇、旁海镇、湾水镇;大风洞乡、凯棠乡;大十字街道、西门街道、城西街道、洗马河街道、湾溪街道、鸭塘街道、开怀街道。全市总人口63万人。总面积1306平方公里,其中城市规划面积248平方公里,市区面积43平方公里,人口33万人。凯里市是一个以苗、侗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聚居的城市。少数民族占74%,其中苗族占63%,是全国少数民族比重最大的城市之一。
【区位交通】凯里市是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州府所在地,是全州政治、经
济、文化、人才、物流、信息中心,凯里紧邻湖南、广西,是东部沿海地区进入西南,四川、云南两省通往华东、华南的交通要地。凯里处在西南三省承接
长三角、珠三角产业转移的第一梯度上,有地缘之利。近年来,凯里市抢抓国家加大基础设施投入的机遇,全力推进交通建设,着力构筑铁路、公路、航空三位一体的现代立体交通格局。凯里是贵州省建设的27个经济强县(市)之一。处于黔、桂、湘三省(区)结合部,是西南连接华东、华中、华南的重要交通枢纽。凯里地理位置优越,区位优势明显。西距省会贵阳176公里,东距湖南省怀化市309公里。湘黔铁路、株六复线铁路、沪昆高速G60(贵州段为凯麻高速公路、凯玉高速公路)和320国道贯穿全境。凯里黄平机场已开工建设,沪昆高速铁路、夏蓉高速公路、贵广高速铁路即将建成。高速铁路一旦
建成,将极大缩短凯里与各大中心城市的距离,今后凯里到上海1800公里的距离只需5小时左右,凯里到广州1100多公里的距离只需3个多小时。凯里立体交通网络形成后,区位交通优势将凸显出来。
三、自然资源
【气候条件】凯里市的气候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
降水丰沛、多云寡照、冬天严寒、夏无酷暑、无霜期长、雨热同季,具有明显的季风性气候特点。全市平均气温在13.6℃—16.2℃之间,最热月份是7月份,平均气温23.2℃—25.8℃。凯里市境处于全国日照低值区,日照时数平均为1289.1小时,仅占全年可照时数的29%。全年中日照最多的是7月和8月,两个月的日照时数占全年总日照时数的29%。凯里初霜平均日期为12月9日,终霜平均日期为2月23日,无霜期平均为288天。平均年降水量为1240.4毫米,一年中以5月份降水量最多,为208.8毫米。1月份最少,为25.9毫米。
【动、植物资源】全市粮食作物有9大类130多种,蔬菜有11大类100多种,
果类有6大类70多种,野生牧草有100多种,珍稀古树有10多种,野生动物有数百种;药用动植物有428种。
【矿产资源】凯里是一片古老神奇,美丽富饶的绿土地,自然资源丰富多
样,矿产资源主要有煤、铁、铅、锌、铝土矿、硅石岩、石英砂岩、石油和天然气等。保有储量:煤矿8142万吨、铁矿361万吨、铅锌矿46万吨、铝土矿1.98亿吨、重晶石300万吨。石油和天然气有矿点一处。
【水利资源】境内河流属长江流域沅江水系,有清水江、重安江、巴拉河等
大小河溪153条,其中长10公里以上、集雨面积20平方公里以上的中等河流13条,有溪沟35条。河流径流总量39.89亿立方米,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5.4万千瓦,可开发3.6万千瓦。
三、旅游风情
【旅游风情】凯里是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旅游中心城市,是贵州省东部
旅游集散地。以她为中心的苗族风景旅游区,吸引着大批的海内外宾客。凯里市的旅游以民族村寨风情为特,有被称誉为中国西南高原之花的--南花。南花是贵州东线著名的苗族风情旅游景点。是贵州省确定的乡村旅游示范点之一。它座落在风光如画的巴拉河畔,距市区仅12公里。秀丽的巴拉河畔还有很多迷人的苗寨,如有百年古道、百年粮仓、百年古歌、百年古树的季刀苗寨。有屯军古寨--怀恩堡等。在城北21公里,有麻塘独特的革家风情,革家妇女服侍的彩、图案、样式都自成一体,革家蜡染更是历史悠久、古朴大方。除此之外,还有风情浓郁奇特的青曼;有苗族民间绘画之乡的石青;还有古树奇藤缠绕的翁项等。
【节日风俗】凯里的民族风情浓郁、民族文化神秘独特;民族节日瑰丽多姿、
丰富多彩。一年一度的各种民族节日,如芦笙会、苗年节、吃新节、爬坡节、六月六姊妹节、木鼓节、斗牛节、牯藏节等,还有各种大大小小的集会,而且村寨之间过节的时间也不一样。凯里较大的民族节日就有130多个,素有“百节之乡”之美称。一年一度浓缩苗族文化艺术经典的中国·凯里甘囊香国际芦笙节,已成为国内外人士共同瞩目的民族节日。
这里的民族歌舞绚丽多姿、极富特,有苗族古歌、飞歌、大歌、酒歌、叙事歌等;有苗族芦笙舞、木鼓舞、板凳舞、铜鼓舞等。每逢节日,苗族姑娘便精心打扮、穿着盛装,与苗族小伙们唱起悦耳动听的苗族飞歌,吹起金丝万缕的芦笙恋曲,跳起古朴多姿的民族舞蹈。引得游人流连忘返。
【民族工艺】苗族民间工艺美术丰富多采,久负盛名。最常见的是挑花、刺绣、织锦、蜡染、银饰等几类。其中尤以刺绣和银饰最为有名。
苗族刺绣有着悠久的历史,并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和技巧,它的针法很多,有平绣、瓣绣、缠绣、绉绣、贴花、抽花、打子、堆花等十多种。图案有视为吉祥的龙凤、麒麟和常见的花、鸟、虫、鱼植物等。苗族刺绣工艺精湛,具有相当高的艺术价值。
银饰是苗家服饰的装饰品,全用白银打制而成。佩戴银饰是苗家姑娘、妇女们逢年过节和喜庆日子最常
见、最普遍的一种传统服饰习俗。苗家银饰可以分为:头饰、颈饰、手饰、耳饰、盛装饰、胸饰、童帽饰等几大类。一百多种花样。苗族银饰工艺精湛、古朴大方,是难得的民族民间工艺品,具有收藏价值,深受游客的喜爱。
贵州省内旅游【饮食文化】苗族以农业为主,以狩猎为辅。日常以大米为主食,辅以小麦、
玉米、红薯等杂粮。苗族喜食酸味菜肴。家中来客,除以鸡、鸭、鱼、肉等款待外,各种酸味菜肴亦不可少。酸味菜肴,名目繁多,主要以酸汤系列最为有名,如苗族名菜之一的酸汤鱼。
"酸汤鱼"是苗族较出名的风味名菜,因其肉嫩汤鲜,消除内火,开胃赠欲而受大众的喜爱。"酸汤鱼"有两类,一类是酸汤为主料的"素酸汤鱼",一类是以糟辣为主料的"油酸汤鱼"。"素酸汤鱼"将活鲜鲤鱼割取苦胆后,放入兑有酸汤、食盐的清水中煮至半熟,放入少许广菜、韭菜、白菜或豆腐等煮熟即成,用"辣子水"蘸吃,味鲜可口。"油酸汤鱼"将糟辣用油炒熟,放入清水,将鱼割取苦胆后放入锅内煮熟,撒上葱花、姜末、花椒、辣蓼等香料即成,其特点是油而不腻、味鲜、亮。
四、文化教育
【城市名片】凯里秀丽的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让游人赞叹流连。近几年,凯
里市先后被授予“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十佳风貌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
”、“全国幼教工作先进市”、“全国教育督导先进市”、“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县”、“全省双拥模范城市”、“全省文明城市”、“全省‘卫生与秩序’创建工作先进市”等荣誉称号。2011年8月凯里市获得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提名资格。
【教育发展】近年来,凯里不断加大对教育经费投入,优先发展教育事业,
全市教育事业进入快速健康协调发展的轨道。截止今年,全市共有幼儿园67所,入院幼儿人数达14195人;小学82所,在校学生43751人;初级中学24所,在校学生19233人,初中毕业升学率达91.6%,比2010年提高18.6个百分点,超省指标6.6个百分点;高中阶段教育学校23所,在校学生20356人;民办教育机构达74人。2011年9月,凯里市率先在贵州省内实行普及高中阶段义务教育,走在了全省前列。
五、经济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2010年,全市生产总值完成78亿元,是“十五”期末的2.1倍,年均增长13.46%;全市财政总收入完成11.02亿元,是“十五”期末的3.15倍,年均增长25.77%;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2.45亿元,是“十五”期末的4.35倍,年均增长34.2%,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47.67亿元,是“十五”期末的2.88倍,年均增长23.57%;预计2011年全市生产总值将增长到100亿元,财政总收入将增加到20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将增加到130亿元,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将增加到60亿元。
凯里市作为贵州省打造“黔中经济圈”的重要节点城市,是全省对接沿海发达地区的桥头堡、对外开放的排头兵和产业承接的示范区。凯里资源丰富,水量充沛,电力充足。凯里主要矿藏有煤、铁、铅、锌、铝土矿、硅石岩等,其中硅石中二氧化硅含量高达98%,名列西南之冠。凯里市目前建有炉山工业园区,截止2012年1月底,园区共有50家企业落户建设,项目总投资450亿元,全部建成可实现年产值500亿元。在工业方面,凯里市主导产业为煤电铝、煤电冶、新能源、新材料、新型建材等,形成了与本地资源开发相适应和配套的工业体系。贵州炉碧经济开发区于2011年7月经省政府批准的省级经济开发区,总规划面积为180平方公里,其中炉山工业园区,含万潮产业园区.规划面积为24平方公里。炉山工业园区位于黔东南州凯里市西北面的炉山镇境内,距凯里市城区35公里,距省会贵阳154公里,距离黔东州福泉市27公里,东邻龙场、万朝两镇,西接黔东州福泉市,南抵本州麻江县,北靠凯里市大风洞乡和本州黄平县。建设地点为凯里市炉山紧邻镇政府的国营农场及周边地区,规划用地2万亩,其中完成详细规划用地1.2万亩,现有收回的国有土地2312亩。炉山循环济经区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发展为目的,以服务为宗旨,实行全新的管理模式和优惠的招商政策办事程序简化,为中外客商提供最优惠的财政政策和土地优惠政策以最优质的服务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炉山循环经济区坚持大资源办大产业的新型工业化思路,正确处理好优化资源配置与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的关系,充分依托凯里市炉山循环经济区周边的资源优势,大力发展资源加工型企业,以资源加工企业为基础 带动发展机械机械制造、黑、有产业,承接中东部及凯里市城区部分产业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