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发现低年级的小朋友由于年龄小,注意力不能持久、集中,易分散,无耐力。学习生字时,只图“会读,会写,知道了”就算了,根本不注意自己是怎样“读到,写到,知道”的。为此,在识字教学中,我紧紧抓住汉字音、形、义的特点,初步摸索了几种适合儿童特点的学习方法。
一、发挥汉字拼音功能,协助学生识字正音
学习生字,首先要掌握字音。在教学中,我抓住字音的特点,放手让学生复习声、韵母的发音方法和音节拼读方法,自拼生字,初步确定字音。遇到难拼音节时,我用“学生互助,老师指点”的方法来解决。为了巩固字音,我采用了“朋友”、“挑战法”、“开火车”、“小组比赛”、“单
个PK”等方法,学生个个把手举过头顶,跃跃欲试,兴趣盎然,拼读得正确、流利。就连一向不愿和同桌交流的小朋友,也能积极主动举手,正确拼读生字。为了扩大识字范围,分清音同且形相近的汉字,我让学生边拼读,边提醒,边回忆。几分钟后,我问道:“哪位同学知道与‘请’字音形相近的字,我们已学过了哪几个?”话音刚停,小朋友们纷纷举手发言,有的说“晴天”的“晴”;有的说“眼睛”的“睛”;有的说“清水”的“清”。我鼓励他们说:“真棒﹗你们都想得很对。但你们再想想,这些字的音、形有哪些不同呢?应该怎样区分开来呢?”“我知道,我知道。”还没等我说完,小朋友们便又举起了小手,正确的解决了这个问题。水平强的同学并且还逐步了解、掌握了汉字利用“形声”构字的特点,同时受到了初步的归纳、逻辑、思维等的训练。
为了深化知识,让学生能够举一反三,掌握确定一字多音的方法,培养学生思维水平,我让学生认真朗读有关句子,仔细品读,琢磨字词,正确确定字音。例如:在“一行小树”、“行队礼”和“银行”中,我让学生在“行”字下用“▲”做上记号,并要求学生边小声读边用心想:“行”字在这三句话中的读音有什么不同?怎样确定它的读音?依据是什么?经过交流讨论,学生从具体的例子中体会到:一般情况下,多音字该读哪个音,要根据词、语义等来确定。
二、利用汉字构形特点,指导学生识记字形
掌握字形是学生学习生字的“第二部曲”,是识字教学的关键。在教学中,我经常让学生用汉字的笔顺、笔画,汉字的偏旁部首及学过的汉字来分析汉字,识记字形。
汉字的形,多种多样,各具形态。但总的看来,它的构造方法不外乎象形、指事(这两项为造字法)形声、会意(这两项为组字法)转注、假借(用字法),教学中,我紧紧抓住它的构造特点,对症下药,引导学生寻出适合自己的记字方法,并能掌握、利用,解决其他问题。
1、象形
象形是用线条直接描摹实物形状的造字方法。这类汉字在一、二年级出现较多,对这类字,我经常采用“笔顺记字”法和“猜字谜”法。学生感到新鲜,有趣,从而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了他们学习汉字的潜能。例如:教学“小”字时,我采用了“笔顺记字”法,学生很快记住了“小”字,并记下了笔画规则(先中间,后两边)及笔画数(三画)。具体做法分为三步:第一步,按顺序出示笔画卡片“亅”、 “ノ”、“、”,学生认读并书空;让第二步,指导学生将四张卡片在规定的时间内凑成一个“小”字,并念读;第三步,布置思考题,即“小”字的笔画规则是什么,几画写成,第一笔、第三笔各是什么?学生纷纷举手,正确的解决了这些问
题,在掌握这个字的基础上,并很快的出了许多同规则的字:水、山……
在教学“回”字的时候,我则采用了“猜字谜”的方法,具体做法有四步。第一步:剖字,即“四面不透风,一口在当中”,第二步:指名猜字并认读、组词;第三步:指导学生区别“口”和“回”两个字的形,第四步:谁能像老师这样说出“日”“月”两个字?不到一分钟,有学生告诉老师:“四面不透风,一横在当中(日)”,“三面不透风,三横在当中(月)”。我顺势对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方法给予肯定并表扬。
2、指事
它是在一个象形字上加一个符号,或变化原来的字形,或另造一种符号表示一个抽象意思的造字方法。对这类字,我提倡学生用“熟字记字法”来记住字形,调动学生的好胜心,培养了学生的自学水平。
如:教学“百”字时,首先,我提问:“谁能借用学过的字来分析记住这个字?”经过观察后,学生各抒己见,有的说“白天的‘白’上面加一横,有的说“自己的‘自’去掉一横,再在上面加一横”,有的说 “‘日’字上面加一撇,再加一横”,也有的说 “‘口’字里面加一横,上面加一横一撇”。
学生的回答各种各样,不尽相同,但都达到了一个目的,所以,我都给与肯定与表扬,同时指出第一种方法最好、最简洁。
3、会意
会意是用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或相同的象形符号组合起来,表示一个抽象意思的造字方法。这类字出现较多,不容易记住。对于这类字,我引导学生充分利用汉字的部首,抓住它与客观事物之间的联系,逐步探索规律。
如教学“苗”字时,我先让学生理解“卄”与“田”,在引导学生思考:“汉字的特点卄”与“田”有什么联系,经过讨论交流,学生慢慢体会到:田地上长草,远远地看去就像绿油油的麦苗一样。于是,学生也就记住了这个“苗”字了。
4、形声
形声是有表音和表意两部分组合起来,表示新字的造字方法,是一种半音半意的造字方法。这类字很多,是识字教学中的一个难点,教学这类字时,我采用了“朋友”的方法,协助学生分清表音部分和表意部分,从而掌握字音、字形,为进一步理解字义打下基础。
教学“蜻”字时,首先出示卡片“虫”让学生认读并理解其意,然后让学生上台出它的好朋友“青”,组成“蜻”,学生在认读“蜻”字时发现:“蜻”字的音跟它右边的“青”字音相同。这是,我问:“蜻”是“青”字的音吗,为什么?在老师是引导下,学生充分利用部首很轻易的解决了这个问题,并提出了类似这样的字“蝌”、“芽”。同时,也想出了更多与虫相关的汉字:蚂、蝴、蛙……学生从具体例子中学到了知识,受到了逻辑思维训练。
汉字不光形态多样,而且象形的字很多。书写时,不注意,就会写错。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在教写生字时,我采用了“添笔掉点法”,提醒学生,加深记忆。具体做法是:老师故意给某字添上一笔或者去掉一点(可能出现的),让学生出错误,改正后并使用它,以此,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提升学生书写的准确率。
三、利用直观教具演示,引导学生理解字义
只有准确理解字义,才能保证书写不易出错。而理解字义是低年级小学生学习生字的难点,根据小学生的抽象思维水平不足,形象思维水平强的认知规律特点,在用字义促识字的教学中,我尽量采用直观性较强的手段,协助学生在理解字义的基础上识记生字。如:制作实物模型、实行实地操作、生动具体的动作表演等。
我在教学“舟”的时候,采用了制作实物模型的教学手段,协助学生在理解了“舟”的意思的同时,记住了“舟”字的写法。具体做法分三步,第一步:出示实物——纸船,让学生理解客观的具体事物,在大脑中留下一只小船的模样;第二步:让学生交流船的类别及用途;第三步:在理解字义的基础上,学生动手写字,用心识字、记字。这样一来,学生经过从具体到抽象,由抽象再到具体,理解了“舟”,牢记了“舟”的写法。
在教学“拍、打、摆……”等这些表示动作的字时,我采用了生动具体的动作演示法,协助学生在理解这些字义的基础上,很快地理解并准确的书写了这些生字。在演示的过程中,学生知道:这些表示动作的字都与手相关,这就是为什都有“扌”的原因。这些字能够组成“拍球、拍打……”等,学生就从这样的实例中学到了知识,开阔了思路。
汉字的音、形、义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教学时,要紧紧抓住汉字的特点,合理的把它们结合起来,组成纵横交错、循环往复的课堂活动,紧张、活泼、有趣,使学生感到“知而不烦,学而不厌”,在提升轻松愉悦的课堂中,不知不觉的培养了学生的识字水平,提升了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于晓瑚:《小学生轻松识字》,海豚出版社,2007年1月1日。
[2]王婷:《汉字的起源》,中华学林出版社,2002年5月。
[3]作/译者 蒋艳菊、时金献:《小学教育心理学》,光明日报出版社,2009年12月。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