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庆玖)教育科研论文《汉字造字法在小学教学中的应用》(共五则)
第一篇:(方庆玖)教育科研论文《汉字造字法在小学教学中的应用》
如何在小学识字教学中渗透汉字造字法
单位:胜境街道外山口小学 姓名:方庆玖 邮编:655500 :*** 摘 要:汉字承载着我国优秀的历史文化和优良传统,传承着炎黄子孙的文明、智慧,汉字具有形体美和丰富含蓄的意蕴。汉字造字法“象形、指事、会意、转注、假借”这六书也为“四体二用”,既是造字法也是识字法。小学识字教学常常偏离汉字起源规律,学生不能全面认识每一个汉字,为此,教师应以丰富的社会历史知识和语言文字知识揭开汉字的“神秘面纱”,让学生真正了解汉字的“真实面目”。从汉字最初起源到定型期的发展历史逐一揭示音形意的过程,提高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词:汉字 造字法 六书 识字方法 创新应用
一、汉字识字教学中偏离汉字造字规律
识字是小学阶段重要课程内容之一,贯穿于整个语文课程的学习中。汉字是中华文化的载体。对于中国人来说,掌握汉字是学习语文的起点,也是学习其他课程和日后发展的基础。在我国的语文教学史上,识字教学历来是启蒙教育阶段的一个重点。汉字是世界古文字中唯一流传至今的文字,是我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根基所在。它不仅外形很美,内涵也极其丰富,一个汉字就是一首诗,一个汉字就是一幅画,一个汉字就是一个谜。所以古人早就有这样精辟的论述:人生聪明识字始。郭沫若也曾经说:“识字是一切探求的第一步”。专家们的论证也说明:识字能促进语言、思维的协调发展。中国传统的语文教育十分重视识字教育。早在纪元前,西汉的史游就编撰了《急就篇》,这大概是成书较早、流传最久的识字教材。之后主要用三百千,即《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这些识字教材,对蒙童进行识字教育。古代蒙学识字,主要有三个方面的特点:集中识字为主要形式;文以载道为一贯传统;背诵识记为基本方法。新中国成立后,教育事业发展迅速。义务教育阶段识字教育不断改革、不断发展,以适应教育的发展和提升民族素质的需要。随着教育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识字教育研究的问题也不断深入。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是识字教学研究的一个活跃期。那时思考和研究的主要问题是,由于小学低年级单纯识字,且识字速度慢(每课书只学三至五个字,当时称之为“三五观点”),对刚入学的儿童来说,这样识字既枯燥,又中断
了语言的发展。据统计在中国有一定影响的识字教学方法有二三十种。其中,侧重从字形入手的有集中识字、部件识字等,侧重从字义入手的有分散识字等,侧重从字音入手的有注音识字、汉字标音识字等,从形义结合入手的有字理识字等,从音义结合入手的有听读识字等,从音形义联系入手的有字族文识字、韵语识字等,此外,还有计算机辅助识字。但是学生还是不能及时有效全面掌握汉字。现阶段小学识字教学存在的问题是:
其一,没有按照汉字的特点和规律进行识字教学。汉字的基本特点是以形表意,形义共体,也就是用形象符号来表达意思,形符即义符。这也是古人造字的基本原则。古人造字明显有便于识别和记忆的特点。对许多汉字,我们都可以“望文生义”,而许多教师常忽视抓住汉字这个特点进行教学识字。并且对汉字的结构规律和基本特点缺乏了解和认识,教学时缘木求鱼,不得要领,要不让学生死记硬背,要不让一个字写好多遍。相当于老师在把孩子往笨哩教,如此刻薄之言却不无道理。汉字的图画性、趣味性,是非常适合小学生的年龄和兴趣特点的,但我们没有很好的开掘和利用好这种有利性。
其二,识字教学中常把汉字的音、形、意相割离开来认识,没有到真正能把汉字的音形意完整结合教学的识字方法。例如游戏识字法、字谜识字法、图画识字法等只重视字形的记忆,
联想识字法、形象识字法只重视字音或字义某方面的记忆。教师们只要求学生会读会写,浅化识字教学目标。
其三,现今的识字教学只重视汉字形体或字音某一方面的表层上的认识或训练,进行机械地记忆,而忽视汉字与社会生活实际相联系的特点。根据汉字造字法的分析,汉字是从社会生活实践中发展而产生的,应把历史社会实际与学生的生活世界相结合形成可感可知的识字方法,从而具体化、生活化、形象化。
其四,现今识字教学中学生不能全面了解汉字的形体、读音、意义的发展演变过程,只局限于今体字(楷体)的肤浅掌握。教师忽视传授汉字所承载的社会历史文化,所以常不能完成识字教学目标。不仅要认识汉字的音形意,还要对学生传授汉字所承载 的各方面的知识。通过识字途径了解和掌握我国的优秀历史文化和优良传统。
二、汉字造字法在小学识字教学中的必然选择和应用实效
(一)“六书”造字法的特点
解决识字教学中存在的这些弊病的唯一的方法是汉字造字法识字,即应用汉字造字方法分析
汉字音形意的特点。这里所指的造字法为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分析字形时所用的方法——“六书”,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转注。
1、象形
汉字的特点
就是造字时,用描摹客观实体的外形来表达词义的一种造字方法。用“象形法”造字,一般都是有形可象的指物名词。许慎对此的解释是:“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象形字的结构特点是依样画葫芦,如日、月、止、目、人、车、行、牛、瓜、眉、虎、高、夕、犬、女等。其中的“画成其物”不是作画,是指创造书写符号。所以,用“象形法”创造汉字,在摹写客观事物时,只勾勒其轮廓,注重字形的简约性和典型性。象形字来自于图画文字,但是图画性质减弱,象征性质增强,它是一种最原始的造字方法。它的局限性很大,因为有些实体事物和抽象事物是画不出来的。因此,以象形字为基础后,汉字发展成表意文字,增加了其他的造字方法,例如六书中的会意、指事、形声。然而,这些新的造字方法,仍须建立在原有的象形字上,以象形字作基础,拼合、减省或增删象征性符号而成。
2、指事
用象征性的符号或在图形上加些指示性符号来表示意义的造字方法。许慎对指事的定义为“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包含抽象的指事物的符号甚至全由抽象符号构成。如卜在其上写作“上”,在其下写作“下”。一眼看去就可以认识该字大概意义,仔细观察就发现意义所在。如:上、下、中、亦(腋)、本、末、未、寸、刃、甘等。
3、会意
会意是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字根据意义之间的关系合成一个字,综合表示这些构字成分合成的意义,这种造字法叫会意。许慎对会意的解释为“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伪,武信是也 ”。字面意思是会合成意,即由若干符号相互构成一种联系来表
达某种意义。如:逐、取、武、及、戒、朝、暮、牧等。
4、形声
此类汉字绝大部分都是合体字,通常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表示意义或字义的形符,另一部分是表示读音的声符。许慎对形声字的解释为“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如:江、河、杨、柳,松、梅等。
5、假借
许慎对假借的解释为“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 有些词原先没有为它造过专用字,只是从现成的字中选取一个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来代替,后来习惯了,这个字也就归 它使用了。如:莫。
6、转注
许慎在《说文解字》中的定义为“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即两个字的部首相同、两个字的意义有引申关系。如:考、老。
其中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书是孤立地分析每一个汉字得出的不同结构类型,而假借和转注则是从历史的角度揭示出汉字孳衍发展的两种方式,也可称为“四体二用”。在识字教学中通常用“四体”(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进行识字教学。汉字源于生活实践,人们根据生活劳动和社会交往的需要创造出具有一定读音和意义的文字符号,最初的汉字是画出来的,笔画繁琐复杂,但形象生动,直接的描摹性和表意性非常明显,例如甲骨文、金文、篆体文等汉字。为了方便书写和应用不断地删减、变形衍化发展为今天的楷书,但简化抽象的
今体字仍然还有造字方法所表示的特点。因此,“六书”造字方法也可以是识字方法。用这种方法进行教学识字才符合汉字的起源与发展规律。才能让学生及时有效掌握汉字的音、形、意,更适合新课程教学改革的要求。
(二)汉字造字法识字在现阶段课程教学改革中有其独特的优越性。
其一,具有形象、直观的生活性,反映了识字过程要走进生活的规律,古汉字具有直接描摹或表现生活中实物形体及形态的特征,有利于学生迅速理解、接受。如“牛”的甲骨文为“”,像牛的头形,突出了牛角。教师在讲解中加以对照,学生更易于理解和认识。“立”的甲骨文为“”,像人站立地上。“日”的甲骨文“”,像太阳形状,表示太阳。这些古汉字形体就像一幅图画,非常生动形象地表现其字意,学生们仿佛在生活中新眼所识一样,能引起他们的思维豁然开朗,在心灵深处留下清晰难忘的形象。
其二,可以让学生了解到我国丰富灿烂的历史文化,一些优秀文明成果学生受到熏陶感染。在认识文字的过程中,学生会收获到方方面面的知识,常会渗透着思想道德教育。例如“女”的甲骨文为“”,像两手在身前交叉并屈膝而跪的人形,反映了父系社会以后妇女屈从于男子的社会现实,学生从而了解到封建社会是男尊女卑的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