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方益松的《母爱的颜》一文,完成下列小题。
①刚搬到这个小区,常常见一个5岁的男孩,剃阿福头,走路外“八”字,模样很是滑稽。男孩目光呆滞,说话也结结巴巴、语无伦次。
②时间久了,我也渐渐地知道:男孩,原本有一个很幸福的童年。父亲是某私营企业的厂长,属于那种事业有成、家境富裕的成功人士。然而,不幸的是,两岁时,一场大病,男孩从此痴呆。再后来,更大的不幸降临到他们母子俩身上,父亲丢给母子俩一套房子,无情地离开了这个家。从此母子俩相依为命。
③孩子的妈妈我见过,30岁不到,鱼尾纹却过早地爬上了她的眼角,头上的白发也依稀可见。白天,她要去街道清扫马路,就把儿子丢给热心的邻居,小男孩不哭不闹。常常见小男孩一个人,在妈妈回家的路口一直等着,无论严寒酷暑。小区里,每个人都很同情男孩。爷爷奶奶们也常常给他一些吃的,或者给他披件衣服。有事没事地,大家总要和他拉上几句家常:“妈妈好吗?想不想爸爸?”男孩不言语,只是一个劲傻笑,或者回答,妈妈是绿的!也只有在这个时候,男孩的语气,才铿锵有力,充满自豪与满足。
④听的次数多了,才知道,这不是男孩的随口乱答。可是,男孩为什么会说,妈妈是绿的?妈妈又怎么会是绿的?这句话从此就烙入我的记忆。
⑤直到有一日,区里发放救济品,我和街道的领导一起到男孩家探视。一进门,我才惊奇地发现:室内好多地方,以及家中的每一种电器开关,都被涂上了红绿两种颜。红是危险或不可触及的,而绿则代表安全。比如,饮水机和浴室里的热水器调节阀,开水的那一端被涂成红,而温水的一端则涂成绿;冰箱里,熟食那一格涂成绿;家中的接线板和低矮的线路,甚至连电源总闸、菜刀柄、墙角,以及家中一切不可触碰的尖锐物体也涂成了红。
⑥看到我们不解的神,孩子的妈妈对我们说,儿子比较顽皮,分辨能力又不强,所以,不是被开水烫伤手臂,就被刀具割伤手指。后来,自己就试着让儿子远离红,接受绿为保护。正因为如此,家里从来不敢买绿颜的保温瓶。“可是,为什么一定要选择绿呢?”我们继续问。“我在想,即使将来真的有一天,儿子走失了,再也回不来,他也不会因为闯红灯而被汽车撞伤。最起码,我会知道,在这个世界的某个角落,我的儿子还在,还好好的活着。”说这句话的时候,孩子妈妈声音哽咽,眼泪噙满了眼眶。
⑦好好活着,不期待儿子长成参天大树,但,最起码让儿子的生命之树充满绿,不会枯萎。这就是一个妈妈对儿子最起码的要求。那一刻,我们一行人,都有了一种深深的震撼。我也终于知道,小男孩为什么总是说妈妈是绿的了。原来,在小男孩的心目中,绿就是安全和畅通无阻,同时,也代表着妈妈的无限关爱。而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妈妈更是煞费苦心,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尽可能地赋予小男孩所能接触到的物体以颜,以便让他简单的思维能够懂得远离和逃避伤害。
⑧母爱,本无所谓颜。所谓颜,就是天下每一个母亲盼望儿女健康成长的拳拳爱心,以及她们用自己柔弱的肩膀,为孩子撑起的那一片广阔的蓝天。
19.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提示:说清楚“谁”“做了什么事”“目的是什么”“表现了什么”。
20.联系上下文,思考回答:文章第②段属于哪一种记叙顺序?有什么作用?
21.请从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第③段画线句子。
22.文章以“母爱的颜”为题,有哪些好处?(不少于三点)
23.文章第⑥段画线句与链接材料中两位妈妈都希望孩子活的“好好”的,但两位母亲的希望中又有各自的想法和期盼,请分别说明。母亲阅读答案
(链接材料)“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儿!”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史铁生《秋天的怀念》
【答案】
19. 一位妈妈为使分辨能力不强的儿子安全地生活,把家中危险或不可触及的东西涂成红,把安全的东西涂成绿,表现了母爱的苦心和伟大。
20. 插叙,补充交代了这个家庭的变故(不幸),为后文叙述母子俩相依为命,母亲给家中物品涂红绿两,让孩子远离伤害作铺垫。
21. 运用了外貌描写(或细节描写),通过描写孩子的妈妈鱼尾纹过早地爬上了眼角、头上的白发依稀可见等特点,刻画了孩子妈妈因为生活不幸,过度操劳,憔悴早衰的形象,表现“我”的同情和怜悯之情。
22. (1)新颖夺目,留有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2)化抽象为具体,形象表达了母爱的内涵:希望孩子一生平安,健康成长。(3)暗示文章的线索。(4)提示本文的主题。
23. 本文母亲的希望:她的儿子能够远离和逃避伤害,平安健康地活下去。“链接材料”中母亲的希望:“我”(儿子)能够恢复生活的信心,勇敢地、乐观地、坚强地活下去。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