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母手中线
聂鑫森
阚敢二十五岁了。
在这个世界上,阚敢和母帝的距离最近。从出生到现在,他和母亲没有离开过这个小镇、这条深长的巷子、这个幽静的小院。
在这个世界上,阚敢和父亲的距离最远,远得不知道父亲在什么地方。阚敢五岁时焦躁而豪气冲天的父亲突然辞去小学美术老师的职务,与母亲和气地分手,留下祖传的小院子,净身出户去闯天下。
临别时,父亲说:“我会回来的。”
母亲平淡地说:“请你再不要来打扰我们,我们什么关系都没有了。”
父亲一走就是二十年。
父亲不会不写信来,也不会不寄钱来。阚敢依稀听人说,母亲让镇邮政所在来信上贴上”查无此人”的条子,一一退了回去。
母亲在镇上的手工湘绣厂当工人, 基本工资加上超产奖金,可以维持节俭的生活。
母亲在儿子面前,从不提父亲的名字,仿佛她不认识这个人。
儿子在母亲面前,也从不提父亲的名字。他怕母亲伤心。但他不能不想父亲。
上初中时, 阚敢与同学去郊外爬山攀岩, 不小心摔伤了尾椎骨的神经,后却站不起来了,轮椅成了他最亲密的伙伴,
湘绣厂离家不远,母亲只能领了活计回来做。一边绣花,一边照顾儿子。儿子上厕所,她扶他坐在马桶上;儿子要看书,她给他拿;儿子喜欢坐在轮椅上烙画,她就把电烙铁和木板递过去。做饭、洗衣、缝补、打扫卫生……母亲的一举一动,儿子都看在眼里、印在心上。
母亲五十二岁了,额上的皱纹密了,两鬓的白发多了,只有平静的语气、安祥的脸依旧如昔。阚敢常在心中默诵的古诗是孟郊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 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但他不是“游子”,却是个双脚不能行走的残疾人,是母亲的累赘。母亲靠手上的绣花针养活他,尽管他如今也有了低保可贴补家用,却永远不能有一份丰盈的收入来报效母亲,让母亲好好地颐养天年。
阚敢最痴迷母亲绣花时的形象。 阳光下,月光下、灯光下,母亲一手拿着绷紧了白绢的花堋子,一手捏着绣花针,彩线被穿过来穿过去,声音又细又密,别人听不见,阚敢听得见。
阚敢最喜欢烙的画, 是母亲绣花时穿针引线的那一瞬间的肖像画,熔了一幅又一幅,而且一幅比一幅好。他有扎实的素描功底,那种通常依赖铅笔、炭笔、铜笔,完全依仗线条,刻线,斑点,明暗的单素描技法,在他的烙铁下变得灵动、传神。画面上,母亲戴着老花眼镜,略略眯缝着眼睛全神贯注地穿针引线,脖子上系了一条镂花方巾,鬓角的“留白”表现出月光的质感,画题是《总语手中线》,用楷体字烙在画格的下方。
“妈妈, 这是我的心意,你喜欢吗?”
“喜欢,我经过邮电所的报架时,看到报上登了一则启事,说全国线联征集残疾人的美术作品,你愿意去试试吗?“
“愿意。”
“你挑出一张烙画吧,我去寄。”
“妈妈,由你挑,你最有发言权。”
两个月过去了,阚敢的烙画,不但入选在北京展出, 还得了银奖,奖金是一万元。
这是一条好新闻,电视台、报纸的记者, 都来采访阚敢和母亲,他们突然之间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
夏夜、月光、小院。
该做的家务,母亲做完了。
于是,母亲坐在亮晶晶的月光, 安详地绣花。阚敢把一块一尺见方的三胶板搁在膝盖上,用电烙铁在勾好的底稿上烙画,烙的仍是《慈母手中线》。
母亲说:“儿呀,你的画不值一万元,不能老想着这件事。”
“妈妈,我知道,那是爱心的鼓励。妈妈高兴,就是最大的奖赏。”
“这就好。有妈陪着你哩,什么也不用担心。”
母亲能不担心吗?她一天天地老了,总会离开儿子的,儿子将来怎么办?稍一分神,针尖扎到她的手指上,沁出一颗血珠,她赶快把手指吮在嘴里。
忽然,院门响了。
母亲忙去开了门。进来的是一个陌生的中年人,操着一口广东普通话。“阚妈妈,小阚,我是看了电现和报纸的介绍才知道你们的。正好出差经过此地,就冒昧地来了。
“有什么事吗?”阚敢问。
“我农业余喜欢搞美术作品收藏,想购买一张《继母手中线》的烙画,行吗?”
母亲说:“几子从没卖过画。你是远客,就送你一张吧。”说完,就进屋去取出一张烙画,递给中年人。她想让客人赶快走,别耽误了绣花。
中年人接过画,看了又看,连连称赞。然后,掏出一个很厚实的信封,说:“我不能白要,那会让你们看不起我,我也感到羞耻。我付一万元,这已经很占你们的便宜了。你们不收钱,我也不要画,就当白来一趟。”
母亲只好说:”我们收下就是。”
客人笑呵呵地走了。留下一院皎洁的月光。
阚家隔上十天半个月,就会有人来买画。
每张画都付一万元。
母亲依旧很平静,但心中的波涛却此起彼伏。真有这么多人来买画吗?为什么都是来自广东那个地方?说话的内容不但大体相同,所付画款也是惊人的一致?
终于, 她想明白了是怎么一回事:只可能是有一个和儿子最亲近的人,事业成功了,到最合适的契机,悄无声息而又顺理成章地安排儿子的现在和将来,因为这个人怕遭到她这个母亲的拒绝……
(选 自2015年《小说月刊》,略有删改)
17.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 )(4分)
A.阚敢的父亲与母亲因爱好不同,虽是“和气地分手”,但从她的“不要来打扰我们”的话中可以看出母亲的心中还是非常怨恨父亲的。
B.父亲走后也有写信来、寄钱来,但都被母亲“让镇邮政所在来信上贴上‘查无此人’的条子” 退回去,说明母亲是一个坚强自立的女性。
C.小说结尾处妈妈“想明白了”这一情节,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不仅呼应了故事留下的悬念,还照应了前边的情节,颇具艺术匠心。
D.小说注重于细微处写人,从母亲的话“儿子从没卖过画。你是远客,就送你一张吧”中可以看出母亲是一个朴实又善良的人。
E.小说中“父亲”这个人物虽然着墨不多,但从他“写信、寄钱”,“买画”,为儿子安排“现在和将来”来看,表现了父亲已幡然悔悟。
18.文中划线处两次写到月光,试分析其不同作用。(4分)
答:
19.结合本文,简要分析阚敢这一人物形象。 (6分)
答:
20.小说题目“慈母手中线”,含意丰富,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6 分)
答:
17.(4分)CD(A错在“因爱好不同”;B主要是表现母亲对父亲的怨恨;E“父亲已幡然悔悟”不准确)
18.(4分)
答:①第一处为下文母子俩烙画绣画设置了场景。
②第二处衬托出烙画得到认可母子俩愉快心情。(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19.(6分)
答:①爱母亲,有孝心。但怕母亲伤心从不提父亲;为自己不能“报效母亲,让母亲颐养天年”而 内疚;把母亲为自已的付出记在心里。
②爱烙画,有天赋。“线条、刻线、斑点、明暗的单素描技法在他的烙铁下变 得灵动、传神”;烙画入选残疾人的美术作品,在北京展出,还得了银奖。(每点3分,意思对即可)
20.(6分)
答:①点明了母亲湘绣厂工人的身份;②表现出母亲对儿子的爱;③巧妙地刻画出母亲勤劳、慈爱的形象。 (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