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 EN W U/人物
:始终勇于坚持真理,
叶介甫
无论是时代还是邓
小平时代,(1905—1995 )
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的过程中都是一个举足轻重的
角。和都曾多
次公开说:在社会主义建
设方面经验比较多,他的意见
常常是正确的。以此来称赞陈
云,这是与他在社会主义革命、
建设和改革开放的重任上,始 终勇于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 作风分不开的。曾说:“我 们犯错误,就是因为不根据客 观事实办事。但犯错误的人,并不都是没有一点事实根据的,而是把片面当成了全面。”
一生提倡“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交换、比较、反复”,前9个字是唯物论,后 6个字是辩证法,体现了中国 共产党人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坚持从实际出发的思想精髓。
顶着压力保护干部
延安时期,身为中央组织 部部长的负责审查干部。整风运动期间,中央总学习委 员会副主任康生跳出来攻击陈 云:“中央组织部审查干部右了,太宽了。坏人那么多,让 他们钻到党内来了。”于是, 康生一手导演了 “抢救失足者
运动”,也就是清查特务、内
奸运动。
很快,延安和各根据地的
党政机关、学校和众开始了
大张旗鼓的坦白检举活动。有
的单位没查出特务被视为不正
常;有的单位对九成的干部进
行“抢救”;有的单位用“逼供”
手段要在每两个人中“挖”出
一名特务来。由此,造成了一
批冤假错案。
这时,虽已被康生排
挤到一边,但还是尽自己最大
的力量纠正错误做法,他不怕
惹火烧身,敢于出面为被“抢
救”的人证据、做证人。一
些干部被扣上了 “托派”的帽
子,有的被开除党籍,有的不
被承认在白区时的革命经历。
康生经常拍着胸脯说:“那个
人的样子就像奸细,不然就把
我康生的名字颠倒写。”“那个
修正错误
女的长得那么漂亮,她不当特
务谁当特务!”这些干部感到
委屈,有口难辩,思想负担很
重,有的甚至提出希望组织派
他们上前线杀敌,用为党流尽
最后一滴血的方式证明自己的
清白。
顶着压力开展调查,
花在每个干部身上的调查时间
最多的有两个多月。有一位干
部经审查保留了党籍,但以前
在白区工作的革命经历却不被
承认。他至中央组织部,要
求调查清楚。能给这位同志当
证人的有3位,一位在抗日前
线的八路军129师,一位在国
统区西安,一位在国外,调查
难度非常大。中组部有人提出
放弃调查:“保住他的党籍已
经不容易了,参加革命的时间
早一天晚一天没关系。”大广播胸大
不同意,亲自写信去调查,直
到各方面都回了信,证明那位
同志确有光荣的革命经历。有
人对说:“调查一个人就
用了两个多月,太误事,不值。”
说:“两个月绝对培养不
出一个干部来,花两个月挽回
一个干部再值得不过了。”
提出党内生活“三原则”
1946年10月,国民党撕
2021年第6期■文史博览.
33
人物/ R EN W U
毁“停战令”,重新在东北燃 起战火,集中力量向中共南满 根据地发起进攻。战局严峻, 南满地区党内暴露出严重的意 见分歧。外有严重敌情,内有 意见纷争,自告奋勇,要 求到南满工作。亲自起 草电报说:“去南满任书 记兼政委,很好,望速去。”
临危受命的,于1947 年2月在南满分局第一次扩大 会议上严肃提出,必须加强党 内团结。他说:任何时候,对 待党内的争论,都要有一个原 则态度,这就是“老实的态度,是则是,非则非”;“负责 的态度,争论事小,原则事大,历史上的事小,现在的工作事 大”。4月,在南满分局第二次 扩大会议上,再次强调要 健全党内生活,加强党的建设,以严肃的原则性去解决无原则 的纠纷,并提出党内生活的三 条原则。
对于批评与自我批评,陈 云提出正面地坦率地辨明是非 的原则。他认为:正面地坦率 地辨明是非,这是应有的原则 态度,不是得罪人。否则,就 会助长混乱,不能解决问题。被责备者不要一触即跳。“大 广播”比“小广播”好,正面 讲比背后讲好。是否是事实,一见面就清楚了。
对于党的组织生活, 提出必须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 原则。他强调:民主不仅一般 需要,在目前情况下还有特殊需要。不经大家交换意见,是
不可能集中的,形式上集中了
也难免出错误。不民主,只集
中,必然愈不能集中;多交换
意见,反而容易集中。民主又
必须集中。个人意见不被采纳,
不能生气,也不能不尊重集中
的决定。
对于党员的权利和义务,
提出允许党内发表不同意
见,但必须坚持“四个服从”
原则。他指出:每个党员遇到
不如意的事和人,就不干工作,
或在言论、行动上消极,这是
不对的。遵守纪律的重要,恰
恰是在自己意见不被通过的时
候,或者是有关自己的问题的
时候。在我们党内,个别党员
的利益必须服从全党的利益。
“四个服从”是一个也不能少
的。
这三条原则,使得南满地
区党内分歧逐步解决,为南满
革命事业的巩固和发展奠定了
坚实的组织基础。严肃的党内
生活,是解决党内自身问题的
重要途径,也是党不断发展壮
大的一个重要法宝。
倡导"摸着石头过河”
最早倡导“摸着石头
过河”这一方法,是在新中国
成立初期。1950年4月7日,
他在政务院第27次政务会议
上的发言中谈到物价问题时指
出:“物价涨不好,跌亦对生
产不好。要‘摸着石头过河’,
稳当点好。”
翌年7月20日,他在谈到
“做好工商联工作”时进一步指
出:“办法也应该稳妥,这叫摸
着石头过河。搞急了是要出毛
病的。毛毛草草而发生错误和
稳稳当当而慢一点相比较,我
们宁可争取后者。尤其是处理
全国经济问题,更须注意这点。”
之后,多次谈到要“摸着
石头过河”。
到了改革开放时期,针对
改革开放的新形势、新问题,
更是反复强调要“摸着石
头过河”。1980年12月16日,
他在中央工作会议上发表的
《经济形势与经验教训》的讲话
中谈到改革问题时指出:“我
们要改革,但是步子要稳。因
为我们的改革,问题复杂,不
能要求过急。改革固然要靠一
定的理论研究、经济统计和经
济预测,更重要的还是要以试
点着手,随时总结经验,也就
是要‘摸着石头过河’。”
他在具体谈到城市的经济
体制改革时,认为总方向是正
确的,但仍“要走一步看一步,
及时总结经验,坚持把改革搞
好”。在谈到特区问题时,他
认为“特区要办,必须不断总
结经验,力求使特区办好”。
提倡的“摸着石头过
河”就是为了总结经验,提高
工作效能,进而实现党的战略
目标及任务。
(责任编辑:亚闻)
(邮箱: m)
34 .文史博览■2021年第6期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