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造工艺
一、名词解释
生产纲领 ----- 指企业根据市场需求确定,在计划期内应当生产的产品产量和精度计划。
生产过程 ----- 指将原材料转变为成品的全过程。
工艺过程 ----- 改变生产对象的形状、尺寸、相对位置和性质等,使其成为成品或半成品的过程。
工艺规程 ----- 规定产品或零部件制造工艺过程和操作方法等的工艺文件。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 ----- 规定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和操作方法等的工艺文件。
工序
一个或一组工人,在一个工作地对同一个或同时对几个工件所连续完成的那一部分工艺过程
机械加工工艺系统安装
工件经一次装夹后所完成的那一部分工序
工位
为了完成一定的工序部分,一次装夹工件后,工件与夹具或设备的可动部分相对刀具或设备的固定部分占据每一位置所完成的那部分工序
工步
在加工表面和加工工具不变的情况下所连续完成的那一部分工序
走刀
在一个工步内当被加工表面的切削余量较大,需几次切削时,则每进行一次切削称为一次走刀
尺寸链 ----- 在机器装配或零件加工过程中,由相互连接的尺寸形成封闭的尺寸组。
封闭环 ----- 尺寸链中在装配过程或加工过程最后(自然或间接)形成的一环。
基本时间 ----- 直接用于改变工件的尺寸、形状和表面质量等消耗的时间。
可变费用 ----- 直接与年产量有关,随年产量的增减而成比例变动的费用。
不可变费用 ----- 与年产量无关,不随年产量的增减而变化的费用。
强迫振动 ----- 由外界周期性激振力引起和维持的振动。
自激振动 ----- 在一定条件下,由振动系统本身产生的交变力激发和维持的一种稳定的周期性振动。
常值系统性误差 ----- 顺次加工一批工件中,其大小和方向保持不变的误差。
变值系统性误差 ----- 顺次加工一批工件中,其大小和方向按一定规律变化的误差。
机械加工精度 ------ 指零件加工后的实际几何参数(尺寸、形状和位置)与理想几何参数的
符合程度。
经济精度 ----- 在正常的加工条件下,所能较经济地保证的加工精度和表面粗糙度。
配合精度 ----- 指配合面间达到规定的间隙或过盈的要求。
相对运动精度 ----- 指有相对运动的零部件间在运动方向和运动速度引起的位置上的精度。
完全互换装配法 -----在全部产品中,装配时各组成环不需挑选或改变其大小或位置,装入后即能达到封闭环的
公差要求。
二、选择题
1.下列不属于工序分类的是 (  C  )
  A、 工位        B、 工步      C、 装配    D、 行程
2.下列不属于工艺过程的是 ( C  )
  A、铸造          B、车削      C、包装      D、热处理
3.在加工表面、刀具都不变的情况下,所连续完成的那部分工艺过程称为 (  B  )
  A、工序          B、工步      C、工位      D、进给
4.工艺系统、制造系统与生产系统的层级关系是 (  B
  A、生产系统>工艺系统>制造系统        B、制造系统>生产系统>工艺系统     
C、制造系统>工艺系统>生产系统        D、工艺系统>制造系统>生产系统
5.一个完整的工艺系统由 ( D )构成
  A、机床、夹具、机床附件和工件          B、机床、辅具、刀具和工件   
C、机床、夹具、刀具和量具              D、机床、夹具、刀具和工件
6.下列易引起工件表面金相组织变化的加工方法是 (  D
  A、铣削          B、钻削      C、车削      D、磨削
7.关于加工顺序的安排和设备的选择错误的是 (  C
  A、加工阶段粗精分开                    B、安排时效处理   
C、加工顺序为基准先行、先孔后面        D、所用设备依批量不同而异
8.箱体平面的加工常用方法不包括 ( D  )
  A、刨削          B、铣削        C、磨削      D、车削
9.属于几何误差的是 (  C
  A、测量误差      B、刀具磨损    C、刀具误差  D、工艺系统受热变形
10.不能减少毛坯形状造成的误差复映规律的措施是 (  D
  A、提高毛坯制造精度    B、提高工艺系统刚度    C、多次加工    D、提高切削速度
11.气缸盖的上下表面有很高的平行度要求,则精加工时可采用 ( C
  A、精基准的基准重合原则        B、精基准的自为基准原则   
C、精基准的互为基准原则        D、精基准的基准统一原则
12.车削细长轴,因工件刚度不足造成在工件轴向截面上的形状是 (  D  )
  A、马鞍形        B、梯形        C、矩形        D、腰鼓形
13.磨淬火钢时,在工件表面上形成的瞬时高温将使表面金属产生的金相组织变化不包括 ( C
  A、回火烧伤      B、退火烧伤    C、正火烧伤    D、淬火烧伤
14.对相互位置精度要求高的大孔孔系精加工(例如车床主轴箱箱体孔系精加工),应该采用的加工工艺是( C
  A、钻削          B、拉削        C、镗削        D、铰削
15.齿轮的毛坯形式不包括 (  D
  A、棒料          B、锻件    C、铸件    D、焊件
16.不属于外圆表面光整加工的是 (  A
  A、砂带磨削    B、滚压    C、抛光    D、珩磨
17.机床导轨的精度要求极高,进行光整加工工序时,应符合 ( A  )
    A、精基准的自为基准原则      B、精基准的基准重合原则 
C、精基准的基准统一原则      D、粗基准的保证加工余量均匀原则
18.不属于获得尺寸精度的加工方法是 (  A
  A、刀尖轨迹法  B、试切法    C、调整法    D、主动观测法
19.在零件选择精基准时,若应选择几个被加工表面(或几道工序)都能使用的定位基准为精基准称为 ( C
  A、基准重合    B、互为基准  C、基准统一  D、自为基准
20.加工大型箱体零件上有数量较多、孔径较大、精度要求过高的孔时,一般使用下面的哪一
种加工方法 ( D
  A、钻削          B、拉削      C、铰削      D、镗削
21.查装配图组成环的原则不包括 (  C  )
  A、封闭原则      B、环数最少原则  C、单方向原则  D、精确原则
22.不属于获得形状精度加工方法的是 (  A
  A、调整法        B、成形法    C、仿形法    D、展成法
23.单件零件生产的时间不包括 ( A
  A、准终时间      B、基本时间  C、辅助时间  D、布置场地时间
24.在下列条件中,( C )是单件生产的工艺特征
  A、广泛使用专用设备        B、有详细的工艺文件 
C、使用通用刀具和万能量具  D、广泛用夹具进行安装定位
25.轴类零件加工时最常用的定位基准是 (  C
  A、端面  B、外圆面  C、中心孔  D、端面和外圆面
26.磨削淬火钢时,磨削区温度未超过淬火钢的相变温度,但已超过马氏体的转变温度,可能产生 (  B
  A、淬火烧伤  B、回火烧伤  C、退火烧伤  D、不烧伤
27.机器的质量主要取决于机器设计的正确性、零件加工质量和 ( B
  A、测试  B、装配  C、修理  D、管理
28.装配尺寸链的构成取决于 (  B
  A、工艺过程方法  B、零部件结构尺寸  C、零件的数量  D、加工方法
29.高能束加工不包括 ( D
  A、激光加工  B、电子束加工  C、离子束加工  D、水射流加工
30.非传统加工技术特点不包括 (  D  )
  A、工具与工件不直接接触                        B、不主要依靠机械能 
C、使用的工具硬度一般小于被加工材料的硬度      D、加工过程中不去除材料
31.采用修配法装配时应正确选择 (  C
  A、封闭环  B、协调环  C、补偿环  D、公共环
32.通过控制零件的加工误差来保证产品的装配精度的装配方法是 (  A
  A、互换法  B、选择法  C、修配法  D、调整法
33.不属于装配工艺规程基本要求的是 (  B
  A、保证装配质量  B、提高零件质量  C、提高生产率  D、减少装配成本
四、简答题
1.制订工艺规程的步骤和内容有哪些 ?
步骤:
(1)熟悉和分析制订工艺规程的主要依据,确定零件的生产纲领和生产类型,进行零件的结构工艺性分析。
(2)确定毛坯,包括选择毛坯类型及其制造方法。
(3)拟定工艺路线。
(4)确定各工序的加工余量,计算工序尺寸及其公差。
(5)确定各主要工序的技术要求及检验方法。
(6)确定各工序的切削用量和时间定额。
(7)进行技术经济分析,选择最佳方案。
(8)填写工艺文件。
2.简述轴类零件的材料、毛坯及热处理。
材料:一般是45钢;40Cr等合金结构钢适用于中等精度而转速较高的轴。
毛坯:最常用的是圆棒料和锻件,只有某些大型或复杂的轴采用铸件。
热处理:锻造毛坯前,需正火或退火处理,以消除锻造的残余应力、降低毛坯硬度,改善切削性能。
        凡要求局部表面淬火以提高耐磨性的轴,须在淬火前安排调质处理。
        对于精度要求较高的轴,在局部淬火和粗磨之后,还要进行时效处理。
3.简述影响机床刚度的因素。
1)连接表面接触变形。零件表面总存在着微观宏观的形状误差。
2)部件中薄弱零件。某些刚度很低的零件时,受力后这些低刚度零件会产生很大的变形,使整个部件的刚度降低。
3)零件间的间隙和摩擦力。当加载时,摩擦力阻止变形增加;卸载时,摩擦力又阻止变形减少。
4.简述减少或消除残余应力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