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用机械加工的方法直接改变毛坯形状、尺寸和机械性能等,使之变为合格零件的过程.
工序:是指一个(或一组)工人在同一个工作地对一个(或同时对几个)工件连续完成那一部分工艺过程.区分工序的主要依据是工人和工作地点不变,工作对象不变,工作连续。只要其中任意一个因素发生变动,则视为不同工序。工序是组成工艺过程的基本单元,也是制定生产计划、进行经济核算的基本单元。
工位:在工件的一次装夹中,通过分度(或移位)装置使工件相对于机床床身变换加工位置,把每一个加工位置上所完成的那部分工艺内容.
工步:在被加工表面、切削用量(转速和进给量)、切削刀具均不变的情况下所完成的那部分工艺内容。
工步是构成工序的基本单元,其实质是工序的加工内容。
由人和(或)设备连续完成的工序,该部分工序不改变工件的形状、尺寸和表面粗糙度,但它是完成工步所必需的,称为辅助工步,如更换刀具等。
在一个工步内,若有几把刀具同时加工几个不同表面,称此工步为复合工步
生产纲领:是企业在计划期内应当生产的产品产量。
某零件的年生产纲领就是包括备品和废品在内的年产量:N=Q·n(1+a%+b%)(件/年)
N-零件的年生产纲领,n—每台产品中该零件的数量,a%-备品率,b%—废品率,Q产品的年产量
年生产纲领是设计或修改工艺规程的重要依据,是车间(或工段)设计的基本文件
零件的结构工艺性: 指所设计的零件结构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制造的可行性和经济性。具有相对性。
基准:是确定生产对象上的某些点、线、面的位置所依据的那些点、线、面。
设计基准:设计图上用来标定其它点、线、面位置的点、线、面,是标注设计尺寸或位置公差的起点。
工艺基准:零件在加工、度量和装配时所用的基准
分为:    工序基准:工序图上用来确定本工序加工表面的尺寸和位置时所依据的基准。
        测量基准:在测量工件已加工表面的尺寸和位置时所依据的基准。
        装配基准:在机器装配时,确定零件在部件或产品中的位置时所依据的基准。
        定位基准:加工时使工件在机床或夹具上占有正确位置所依据的基准.
        分为:    粗基准:未经机械加工的定位基准,亦即第一道工序采用的定位基准。
影响:位置精度、各加工表面的余量大小
精基准:经过机械加工的定位基准。
辅助基准:根据机械加工工艺需要而专门设计的定位基准。
定位基准的选择原则:即先考虑精基准的选择,后考虑粗基准的选择。
精基准的选择原则:基准重合统一基准互为基准自为基准。主要考虑如何保证工件的尺寸精度和位置精度,以及如何使得工件装夹方便可靠。(简答)
粗基准的选择原则:优先保证加工余量原则(均匀、足够)、优先保证表面间相互位置要求的原则可靠定位原则一般不重复使用原则。(简答)
加工方法的选择:根据加工表面的技术要求,确定加工方法和加工方案考虑被加工材料的性质考虑生产纲领,即考虑生产率和经济性问题;考虑本厂的现有设备和生产条件:即充分利用本厂现有设备和工艺装备。(简答)
加工阶段的划分粗加工阶段半精加工阶段精加工阶段光整加工阶段。(简答)
划分原则(目的):保证零件加工质量及早发现毛坯缺陷合理利用机床设备便于穿插热处理工序.(简答)
工序的划分原则:即工序的集中和工序的分散。
机械加工工序的安排原则:基面先行先主后次先粗后精先面后孔
尺寸链:在零件加工或机器装配过程中,由相互联系的尺寸按一定顺序首尾相接形成的封闭尺寸组,称为尺寸链。
工艺尺寸链:在零件加工过程中,由同一零件有关工序尺寸所形成的尺寸链,称为工艺尺寸链。
装配尺寸链:在机器设计和装配过程中,由有关零件设计尺寸形成的尺寸链,称为装配尺寸链.
尺寸链的组成:确定封闭环查组成环确定增减环.(加工余量往往是封闭环)
尺寸链的特征:    封闭性:尺寸链是一组有关尺寸首尾相接构成封闭形式的尺寸。                                                             
关联性:尺寸链中间接保证的尺寸的精度是受这些直接获得的尺寸的精度所支配。
极值解法:这种方法又叫极大极小值解法.它是按误差综合后的两个最不利情况,即各增环皆
为最大极限尺寸而各减环皆为最小极限尺寸的情况;以及各增环皆为最小极限尺寸而各减环皆为最大极限尺寸的情况,来计算封闭环极限尺寸的方法.
竖式计算封闭环(多用于验算封闭环):增环,上、下偏差照抄;减环,上、下偏差对调、变号
1、封闭环基本尺寸=所有增环基本尺寸-所有减环基本尺寸
2、封闭环的最大极限尺寸=所有增环的最大极限尺寸之和-所有减环的最小极限尺寸之和
  封闭环的最小极限尺寸=所有增环的最小极限尺寸之和-所有减环的最大极限尺寸之和
3、封闭环的上偏差=所有增环的上偏差之和—所有减环的下偏差之和
  封闭环的下偏差=所有增环的下偏差之和-所有减环的上偏差之和
4、封闭环公差=所有组成环公差之和
第二章
装配精度:指机器装配以后,各工作面间的相对位置和相对运动等参数与规定指标的符合程度。装配精度是机器质量指标中重要项目之一,是保证机器具有正常工作性能的必要条件。机器的装配精度是根据机器的使用性能要求提出的。
装配精度包括:零部件间的尺寸精度;位置精度;相对运动精度和接触精度。
零部件间的尺寸精度包括:指机器中相关零部件间的距离精度和配合精度。
距离精度是指保证一定的间隙、配合质量、尺寸要求等相关零件、部件的距离尺寸的准确程度。
配合精度是指相配合零件间的间隙或过盈量。
相互位置精度是指机器中相关零部件间的相互位置关系的精度.
接触精度是指相互接触、相互配合的表面接触面积大小及接触点的分布情况.
各种精度之间的关系:接触精度和尺寸精度是距离精度的基础.
位置精度又是相对运动精度的基础.
尺寸精度和接触精度对相互位置精度和相对运动精度的实现又有较大影响.
一般来说,零件精度越高,装配精度就越容易保证,即零件精度是保证装配精度的基础,但装配精度并不总是完全取决于零件精度。
装配尺寸链的查方法:取封闭环任一端开始,相邻零件的尺寸,然后再与第一个零件相邻的第二零件的尺寸,这样一环接着一环,直到封闭环的另一端为止,从而形成封闭的尺寸组。
明确装配关系、确定封闭环、查组成环、画尺寸链图。
查装配尺寸链原则:简化性原则最短路线原则方向性原则
装配尺寸链计算:    (1)正计算-用于验算。已有产品装配图和全部零件图,求封闭环,与设计要求比较.
(2)反计算-用于设计。根据产品装配精度要求(封闭环),确定各组成环零件的尺寸及精度。
保证产品装配精度的方法:
互换装配法:完全互换法、大数互换装配法(不完全互换法、部分互换法)
分组装配法:直接选配法、分组选配法
调整装配法:机械加工工艺系统可动调整法、固定调整法、误差抵消调整法
修配装配法:单件修配法、合并加工修配法、就地加工修配法。
修配法是用钳工或机械加工的方法修整产品中某个零件(该零件称为修配件,该组成环称为修配环或补偿环)的尺寸,以获得规定装配精度的一种方法,而其他有关零件仍可以按照经济加工精度进行加工。 补偿环被去除材料的厚度称为补偿量或修配量。(例题2-4、2-5)
单件修配法:选择一个固定零件作修配环;如单件生产中键与键槽的配合.
合并加工修配法:将两个或多个零件合并进行加工修配;
就地加工修配法:机器总装时自己加工自己的方法。
第三章
夹具的组成:定位元件夹紧装置导向元件和对刀元件夹具体连接元件其他装置
六点定位原理:合理布置六个定位支承点,使工件上的定位基面与其紧密接触或配合,一个支承点限制工件一个自由度,使工件六个自由度被完全限制,在空间得到唯一确定的位置。(看表3-1)
限制工件自由度与加工要求的关系
完全定位:工件的六个自由度被完全限制的定位.    不完全定位:允许少于六点的定位。
完全定位和不完全定位都是合理的定位方式。
限制自由度越少,则夹具越简单,但夹紧越困难。若考虑加工稳定性,则限制自由度不少于3个.
欠定位:工件应限制的自由度未被限制的定位。在实际生产中欠定位是绝对不允许的。
过定位:工件一个(或几个)自由度被两个(或两个以上)约束点约束。
常用定位方法和定位元件
工件以平面定位,常用的定位元件有支承钉、支承板、夹具支承件和夹具体的凸台及平面等。
支承元件:①主要支承:固定支承(支承钉,支承板)、可调支承、自位支承;②辅助支承(不作定位元件,不限制自由度)。
工件以孔定位,常用定位元件是定位销和心轴。
圆柱销:短圆柱销限制两个自由度;长圆柱销(长径比〉0。8)可以限制四个自由度;
圆锥销:常用于工件孔端的定位,可限制三个自由度
间隙配合心轴限制工件五个自由度;过盈配合心轴限制工件四个自由度;小锥度心轴限制五个自由度.
工件以外圆定位:工件以外圆柱面定心定位的情况与工件以圆孔定位的情况相仿(用套筒和卡盘代替心轴或柱销)。
工件以外圆柱面支承定位的元件常采用V型块,短V型块限制2个自由度,长V型块(或两个短V型块组合)限制4个自由度。浮动式V形块只限制一个自由度。
定位套:在工件以端面/外圆柱面为定位基面的场合
短定位套可限制2个自由度,长定位套限制4个自由度。锥孔限制工件的3个自由度。
半圆孔:当工件尺寸较大,用圆柱孔定位不方便时,可将圆柱孔改成两半,下半孔用作定位,上半孔用于压紧工件.短半圆孔定位限制工件的二个自由度;长半圆孔定位限制工件的四个自由度.
工件以其它表面定位工件以组合表面定位
定位误差△D:只与工件定位有关的加工误差.一批工件逐个在夹具上定位时,由于工件及定位元件存在公差,使各个工件所占据的位置不完全一致即定位不准确,加工后形成加工尺寸的不一致,形成加工误差.
定位误差的来源:
基准位置误差Δy:定位基准面和定位元件本身的制造误差所引起的定位误差,定位基准相对于其理想位置的最大位置变动量。
基准不重合误差Δb:定位基准与设计基准不一致所引起的定位误差。设计基准相对定位基准的理想位置的最大位置变动量。只有在采用调整法加工时才会产生,在试切法加工中不会产生.
结论:定位误差只产生在采用调整法加工一批零件的条件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