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四合院基础知识部分
1 北京四合院历史发展过程
旧时的北京,除了紫禁城、皇家苑囿,寺观庙坛及王府衙署外,大量的建筑,便是那数不清的百姓住宅。
《日下旧闻考》中引元人诗云:“云开闾阖三千丈,雾暗楼台百万家。”这“百万家”的住宅,便是如今所说的北京四合院。
为什么叫“四合院”呢?因为这种民居有正房(北房)、倒座(南座)、东厢房和西厢房四座房屋在四面围合,形成一个口字形,里面是一个中心庭院,所以这种院落式民居被称为四合院。
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中国人特别喜爱四合院这种建筑形式,不仅宫殿、庙宇、官府使用四合院,而且各地的民居也广泛使用四合院。不过,只要人们一提到四合院,便自然会想到北京四合院.
北京四合院的型制规整,十分具有典型性,在各种各样的四合院当中,北京四合院可以代表其主要特点。
首先,北京四合院的中心庭院从平面上看基本为一个正方形,其他地区的民居有些就不是这样。譬如山西、陕西一带的四合院民居,院落是一个南北长而东西窄的纵长方形,而四川等地的四合院,庭院又多为东西长而南北窄的横长方形。其次,北京四合院的东、西、南、北四个方向的房方向的房屋各自独立,东西厢房与正房、倒座的建筑本身并不连接,而且正房、厢房、倒座等所有房屋都为一
层,没有楼房,连接这些房屋的只是转角处的游廊。这样,北京四合院从空中鸟瞰,就像是四座小盒子围合一个院落。北京等地四合院的大门一般是开在哪个角上
而南方许多地区的四合院,四面的房屋多为楼房,而且在庭院的四个拐角处,房屋相连,东西、南北四面房屋并不独立存在了。所以南方人将庭院称为“天井”,可见江南庭院之小,有如一“井”,难免使人顾名思义,联想到“井底之蛙”、“坐井观天”的成语。
北京四合院是名符其实的院,宽敞开阔,阳光充足,视野广大。
北京四合院的文化内涵丰富,全面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居住观念。
譬如东北地区汉族的套大院(东北农村四合院),符合北京四合院的前两个特点,但却不具备文化内涵丰富这一特点。
举例说,东北四合院的单扇门(中国传统多为双扇门的形式)、堂屋背后设“倒闸”作为贮物间等做法都
使人感到是清代山东等地“跑关东”的移民带去的穷人习惯的延续。正是因为以上几个特点,人们往往将北京四合院作为中国四合院民居的典型代表形式。
北京四合院能在历史上存在数百年,是因为它具有其它住宅建筑难以并论的优点。今天,当都市现代化的脚步逐渐加快,重重叠叠的高楼大厦兴起的时候,人们——尤其是世代生长在京华的老北京人,会对四合院产生一种特殊的眷恋之情。
北京四合院,这种古代劳动人民精心创造出来的民居形式,伴随人们休养生息成百上千年,留给人们心目中的印象是极深刻的,留给历史的遗产是极丰厚的。提起北京的四合院,人们往往首先想到那些八进九进的官宦富贾们的“深宅大院”。不可否认,王府确实是北京四合院建筑的典型代表。但北京四合院的“根”
是那些藏于老城区中未经改造过的窄小胡同里的普通民居。那些小四合院虽然只有一进或两进,但它们却是北京人厚重的历史与鲜明的地域文化的载体之一。
四合院给人以东方式的、中国古老文化凝聚起来的情感上的感受。
四合院是北京人的传统民居,从辽代起已初步形成规模,经历代逐渐完善,最终成为近代的民居形式。四合院是由于中国人的天人合一的观念所决定的,中国人居住的空间里,必须包含着一部分没有房顶的所谓院子,所以生活中人与大自然非常亲近。
四合是指东、西、南、北四面的房屋合围在一起,形成一个"口"字形,即“院”。
一般来说,正规的四合院都是坐北朝南,基本形制是分居四面的北房(也叫正房)、南房(也叫倒座房)和东、西厢房,四周再围以高墙形成四合,开一个门,大门辟于宅院东南角位置。房间总数一般是北房3间,耳房2间,东、西房各3间,南屋不算大门4间,加上大门洞、垂花门共17间。四合院中间的庭院,是四合院布局的中心,也是家庭成员休闲,以及做家务劳动的场所。
北京四合院有一定的规制,按规模大小,大致可分为小四合、中四合、大四合3种:
小四合院一般是北房3间,1明2暗或者2明1暗;东西厢房各2间,南房3间。卧砖到顶,起脊瓦房。院内铺砖墁甬道,连接各处房门,各屋前均有台阶。大门两扇,黑漆油饰,门上有黄铜门钹一对,两则贴有对联。
中四合院一般北房5间,其中3间正房2间耳房,东、西厢房各3间。房前有廊,以避风雨。另以院墙隔为前院和后院,也叫外院和内院。院与院之间以月
亮门相通。前院进深较浅,以1-2间房屋作为门房;后院为居住房,建筑比较讲究。
大四合院习惯称为“大宅门"。大宅门一般是复式四合院,即由多个四合院向纵深相连而成。大宅门里院落多,有前院、后院、东院、西院、正院、偏院、跨院、书房院、围房院、马号、一进、二进、三进......
等等。院内都有游廊连接各处,占地面积很大。
小中型四合院一般是普通居民的住所,大四合院则是府邸和官衙用房。依据中国上下尊卑、长幼有序的传统观念,所有的家庭成员,按照自己的辈分住在不同的房间里。祖辈居正房,晚辈居厢房,南房用作书房或客厅。
北京四合院属于砖木结构建筑,房架子檩、柱、梁(柁)、槛、椽以及门窗、隔扇等均为木制。木制房架子周围再以砖砌墙。梁柱门窗及檐口椽头油漆彩画,彩缤纷。俗语说:"北京城有三宝......烂砖头垒墙墙不倒"。人们习惯用磨砖、碎砖垒墙。屋瓦大多用青板瓦,正反互扣,檐前装滴水。也有不铺瓦而全用青灰抹顶的,俗称"灰棚"。这些都体现了北京人的智慧。
俗话说:“有金抹在脸上”。中国人喜欢讲门面,这一点在北京民居中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四合院的大门一般占一间房的面积,构件相当复杂。就以营造名称来说,有门楼、门洞、大门(门扇)、门框、腰枋、塞余板、走马板、门枕、连槛、门槛、门簪、大边、抹头、穿带、门心板、门钹、插关、兽面、门钉、门联等。四合院的大门崐就由这些繁多的零部件组成。大门一般是油黑大门,可加红油黑字的对联。进了大门还有垂花门、月亮门等等。垂花门是四合院内最华丽的装饰门,它的外檐是牌楼形式,起到分隔里外院的作用。外院是客厅、门房、车房、马号等,也称“外宅";内院是用于起居的卧室等,也称为"内宅"。垂花
门油漆得十分漂亮,檐口椽头椽子油成蓝绿;望木油成红;圆椽头油成蓝白黑相套如晕圈之宝珠图案;方椽头则是蓝底子金万字绞或菱花图案。前檐正面中心锦纹、花崐卉、博古等等,两边倒垂的垂莲柱头根据所雕花纹更是油漆得五彩缤纷。人们为了图吉利,四合院的雕饰往往以寓意吉祥的各种图案为主,如以蝙蝠、寿字组成的"福寿双全",以插月季的崐花瓶寓意"四季平安",还有"子孙万代"、"岁寒三友"、"玉棠富贵"、"福禄寿喜"等等,展示了老北京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有的四合院没有垂花门,而是用月亮门将其分隔成内外宅。
窗户只有上槛,没有下槛。一般分上下两扇,嵌在上槛及左右抱柱中间的大框子里。上扇可支起,下扇一般固定。糊上透亮的窗纸,冬季既防止寒气内侵,又能保持室内光线充足;夏季祛除室内暑热。有条件的人家夏季用冷布外加幅纸,白天卷起,夜晚放下,因此又称为"卷窗"。
四合院内生活用水的排泄多采用渗坑的形式,俗称"渗井"、"渗沟"。四合院内一般不设厕所,厕所多设于胡同之中,旧时称"官茅房"。
谈及北京四合院,人们往往会想到元代建都北京及其街坊胡同形成的历史。其实,在中国,这种四合院式居住建筑形式的形成有十分悠久的历史。从目前能够见到的史料看,早在商周时代,我们祖先的居住建筑就已采取了四合院的形式。岐山风雏的西周建筑遗址平面呈矩形,中轴线由南至北分别为门道、前堂、后室,前堂与后室之间有廊相通,院两侧为前后相连的厢房,中间形成两组院落,是一座相当工整
的四合院,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一座四合院。到了汉代,这种四合式院落的发展已很普遍。成都出土的东汉画像砖上的庭院,很明显地看出四合院的格局。汉代有钱人的第宅常有前堂、后寝、大门、中门以及楼、阁、室、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