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社会下的志愿者
有时间,有精力,有奉献精神去参加志愿者活动,才是一名志愿者。
2011年9月参加114网义务献血活动,从此踏上志愿者道路。
在我看来,志愿者就是自愿者,不计回报、默默无闻的无私奉献,为社会传递正能量,为志愿者精神而去向往。当我脱下部队那身戎装,回到家乡溧水,变回成普通老百姓。我想这是我的家乡,我该为家乡做些什么,虽然我现在是一名老百姓,但是我的一腔热血需要迸发,哪怕做为一名普通的志愿者,也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第一次参加义务献血,第一次放弃休息日义务参与旅游假期引导,第一次大年初一和4名志愿者走近110指挥中心、消防大队,第一次走近贫困学生的家庭,第一次早晨5:30站在五岔路口进行交通引导......但我从未感到过疲倦,但我感受到了志愿者不是我想象的人人都会支持、都会参与。
年少轻狂的我多遇好心人相助。我想发动更多的人去做志愿者、去参与爱心活动,有幸得到了朋友的帮助,从我一个人,到5个人,再后来10个人,再后来50个人...从捐款50元,到100元,再后来到10000元...从1场活动,到5场活动,再后来到20场活动...从捐助1个学生,到10个学生,再后来到50个学生...
从1个人的退出,到10个人的退出,到最后只有我1个人。“我要退出了,这是我最后一次参加公益活动了,以后有什么难处和我说,”一位退出的志愿者和我说。我深知公益的不易,她们有的因为工作原因忙,有的疲倦一次次的参与志愿者活动...有时候为了策划一场公益活动,深夜做梦想到一个好点子,起来用笔记一下,怕忘记了。后因工作调整,虽然没有更多的时间去策划志愿者活动,但是我还是经常去参加一些志愿者活动,用电话去联系他们,“来一起参加一个志愿者活动!”用新闻去告诉他们,“来帮助这个贫困孩子!”用行动告诉自己,“你一人影响其他人!”
社会影响志愿者
在贫困孩子的家里,我感受到了命运的不公。上天给了这孩子生命,却没有给他一个完美的家庭;在110指挥中心,我感受到了命运的不公。上天给了这叔叔工作,却让他在大年初
一不能陪伴家人;在献血车里,我感受到了热血的温暖。上天告诉你,你的热血将帮助一个人!
但在交通客运站,我感受到了路人的冷漠。志愿为你拉起门帘、引导安检,却遭来了冷嘈热讽;在五岔路口站岗,我感受到了行人讥讽,志愿者让你文明遵守交通,却有人说,“你看那志愿者就是形式”“我走路关你志愿者什么事”...
是的,你的表扬能使这名志愿者多自愿一次;你的批评能使这名志愿者一辈子就不愿再去做。因为志愿者的无私奉献,得到不到社会的认可,他又何必再去回报这个社会呢。志愿者去打扫小区,更多的声音就是批评,做作、形式充斥在他们的周围,他们何尝来的动力呢?这帮志愿者有的是单位组织,属于那种“被志愿者”,但他们能周六周日休息时间,不拿一毛钱的去帮你们家院子打扫卫生,你还去骂他“这帮人又来出鬼”,还去问他“怎么这星期没来啊?”这种被志愿者就对单位、对社会充满一种厌恶感,他自己也会认为就是一种形式。
组织者影响志愿者
比如我5:30去五岔路口执勤,早饭没吃;晚上5:30去五岔路口执勤,晚饭晚吃;招募志愿者这些“组织者”有时候对志愿者的考虑不周,导致志愿者自身感受不到重视,志愿者也是人啊,起码的关心、关怀,他也是需要的。
夏天31℃,晚上下大雨。为了某些政治性的工作,不得让一些被志愿者去做志愿者活动。31℃时,(真正)志愿者站在马路上去执勤,志愿者也是人啊,组织者你吹空调时候,你想过你组织的志愿者在马路上执勤;被志愿者拿着补助在31℃的气温下去站岗,汗流浃背,形态各异,有的带着帽子挖七扭八,有的戴着红袖标坐在公共自行车上郭美美事件是怎么回事呢?…两种志愿者,人们看了都会骂,这31℃的天,组织者干啥,肯定是给钱给志愿者了,响其充个志愿者名号。
晚上下大雨,组织者让志愿者带个红帽穿梭在街头巷尾,志愿者鞋子衣服湿了,志愿者会怎么想,下雨天还让我们出来,不知道组织者怎么想的。这帮志愿者就开始被志愿者化,下次志愿者活动就是被志愿者参加。
志愿者继续在变味
现开始出现招募志愿者,给予一定的补助。民间志愿者募集资金,民政进行干涉。红十字会募集资金,得不到社会的支持。
从一个志愿者能得到补助,那么下一个志愿者去做志愿者事情,有的是那种真正的志愿者,但有大部份是冲着那种志愿者补助利益去的(这就是志愿者变味)。当然招募志愿者,给予一定的补助,这是一种好事,是对志愿者的关心。但是怎么让把对志愿者关心不要去做的那么金钱化,以至于到最后的志愿者“变味”,需要组织者(政府)真正的去考虑,考虑子女(亲戚)高、中考加分,考虑与交警大队违法扣分挂钩,考虑和停车收费挂钩,考虑和政策办事挂钩……
民间志愿者队伍募集资金,民政进行干涉是出于某些规定。慈善不分大小,但为何分组织呢。可能民政考虑资金公布不周到,也有考虑民间组织不规范…民政的考虑是对的,但你们有去调查过了?为什么把民间志愿者公益事业扼杀在萌芽之中,而得不到你们的政策支持和帮助,得不到更多部门的关心!民间这帮“草根志愿者”深受做志愿者的“不易”,什么时候能得到政策支持和帮助呢?他们就是感受志愿者变味最深体会的草根志愿者。
红十字会募集资金,得不到社会的支持。也许有人还在批判郭美美事件,但是除此事件之外呢,红十字会将募集资金更多的企业化、单位化,一些企业和单位被募集,某单位甚至发布硬性要求,工作人员年底捐多少钱。他们有真正的“自愿化”了吗?其次红十字会的资金使用,
区内帮助人的见得很少,四川地震、邵通地震,一笔笔的汇款看的很多,在区内组织的志愿者活动太少,帮助贫困家庭的孩子太少,有拿出一笔钱去修一条路、修一座桥、修一个学校的?现在有些乡村学校的桌椅破旧不堪,现在城区某些“无管路”积水严重…如果一个地区的红十字会不舍得给自己地区花钱,那么他就得不到地方老百姓的支持…那么这个红十字会正在“变味”!
志愿者与自愿者,在被志愿者的道路上挣扎。因为现社会的志愿者,已经颠覆了志愿者的定义,正在慢慢的“变味”,如果一个地区再不重视志愿者文明队伍的建设,那么市民素质、文明城市,拿什么来提高,靠什么来争创?也许我们已经到了真正要思考的时候了。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