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采用人工法进行舆情监测的优点是( )。(3.0分)
A.不会漏掉敏感信息 |
B.不需要专职监测人员 |
C.成本低 |
D.监测范围广 |
我的答案:C 答对
2.舆情引导工作之所以困难,是由于( )。(3.0分)
A.它要引导的是人们的主观意愿 |
B.工作的性质是公益事业 |
C.需要进行引导的人员数量庞大 |
D.众对这方面工作不够重视 |
我的答案:A 答对
3.对于舆情和舆论的不同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3.0分)
A.舆情是动态变化的,舆论是具有共识的意见 | 郭美美事件是怎么回事呢?
B.舆情是不同的声音,舆论是一致的声音 |
C.舆情是可塑的,舆论是固化的 |
D.舆情发自于民众,舆论发自于政府 |
我的答案:D 答对
4.对于网络舆情的重要特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3.0分)
A.扩散性 |
B.正面性 |
C.从众性 |
D.逆反性 |
我的答案:B 答对
5.沉默的螺旋理论表白,舆论的形成不是社会公众理性讨论的结果,而是( )建构的“意见环境”压力。(3.0分)
A.众 |
B.政府 |
C.大众媒介 |
D.社会精英 |
我的答案:C 答对
6.根据2023年7月17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3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记录报告》,下列对我国网民的基本情况判断错误的是( )。(3.0分)
A.互联网在农村普及速度更快 |
B.手机网民数量占比相对较低 |
C.网民在年龄层次上更多集中在年轻人 |
D.网民中社会底层人更多 |
我的答案:B 答对
7.在网络舆情报告中,舆情日报的功能是( )。(3.0分)
A.对大众进行舆论引导 |
B.评估舆情应对方案 |
C.舆情监测与舆情预警 |
D.提出舆情的应对方法 |
我的答案:C 答对
8.对于政府进行舆论引导的基本原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3.0分)
A.速下结论,争取时间 |
B.真诚以待,以据服人 |
C.巧用三方,借力使力 |
D.知己知彼,科学决策 |
我的答案:A 答对
9.在舆情管理工作中,一方面要进行的工作是( )。(3.0分)
A.舆论引导 |
B.舆情决策 |
C.舆情干预 |
D.舆情监测 |
我的答案:D 答对
10.要了解舆情,一方面要了解“舆”字的含义,在古代“舆”字的含义中,与现代“舆论”一词最接近的是( )。(3.0分)
A.地位低微的人,泛指众人 |
B.车辆,尤指马车 |
C.疆域 |
D.轿子,如舆夫(轿夫) |
我的答案:A 答对
1.政府之所以重视网络舆论引导,其因素有( )。(4.0分))
A.网络成为负能量的舆论场,不反映社会现实 |
B.网络阵地几乎失守,利益集团广泛渗入 |
C.舆情被操纵、被运用,民意被、被愚弄 |
D.舆情决策取代了科学民主决策 |
我的答案:BC 答错
2.在新媒体时代,政府需要迎接的挑战有( )。(4.0分))
A.人人都是记者 |
B.围观一触即发 |
C.传统管制失灵 |
D.问责风暴更猛 |
我的答案:ABCD 答对
3.采用智能化方法进行舆情监测的优点有( )。(4.0分))
A.舆情信息自动抓取、聚类 |
B.量化数据的记录 |
C.计算机有一定容错率 |
D.可以提供可视化的舆情图表,协助研判决策 |
我的答案:ABD 答对
4.舆情报告分为舆情日报和舆情周期报,舆情周期报的功能有( )。(4.0分))
A.及时发现重要信息和敏感信息 |
B.舆情研判与决策参考 |
C.梳理舆论发展脉络、了解舆论重要观点 |
D.捕获舆论领袖人物/媒体、发现舆论场域差异 |
我的答案:ABCD 答错
5.制造网络舆论、导致危机事件的“网民记者”重要来自( )。(4.0分))
A.政府系统内部的“自己人” |
B.行政相对人 |
C.高级知识分子 |
D.学生 |
我的答案:AB 答对
6.网络名人应承担的社会责任有( )。(4.0分))
A.自觉维护国家利益,积极发挥凝聚正能量作用 |
B.自觉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中华民族美德 |
C.自觉遵守法律和道德规范,努力成为法治和道德的提倡者 |
D.自觉参与到网络事件的应对中去,为网络事件应对消声辟谣 |
我的答案:ABC 答对
7.近年来,我国发生的网络舆论事件有( )。(4.0分))
A.黄金大米事件 |
B.杭州飙车案事件 |
C.郭美美炫富事件 |
D.陕西安康“大月份引产”事件 |
我的答案:ABCD 答对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