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悬念 激发兴趣 《窃读记》教学反思
读窃读记有感《窃读记》是著名女作家林海音写的一篇散文,回忆少年时代因贫穷买不起书,但又酷爱读书,只能到书店蹭书看的年少往事。文章因为是作者的亲身经历,所以对当时“窃读”的心情描写得惟妙惟肖,相当的生动感人。但今天的孩子,对作者的经历很难理解,也难产生共鸣。但我在备课时,就发现本文的写作上有一个特点,非常多的悬念,我在教学设计上就紧紧抓住悬念,引发学生的好奇,起到了很好的效果。我在教学设计上,主要采用了以下教学思路:
一、  以“窃”引领全文
    我上课时首先问学生,窃是什么意思?很多学生都知道是偷、盗窃的意思。我问那“读”呢?学生说是读书、阅读的意思。我接着问,说“窃书”可以,但“阅读”怎么可以“窃”呢,这里的“窃”和盗窃的“窃”一样吗?学生兴趣一下子激发起来了,然后我马上要他们通读全文。
二、  抓住矛盾心理,体会“窃”的滋味
作者在描写读书的过程中,“窃”的快乐和惧怕无处不在,作者其实就是在这样的矛盾的描写里,充分的体现“窃读”的欣喜。比如开头写到饭店的香味,但放学后她“急匆匆”赶去的,不是
饭店,而是书店,让人充分的体会到作者对书的喜爱,对“读”的迫切。还有一处典型的描写“最令人开心的事下雨天,越是倾盆大雨我越高兴”。这个描写显然是有违常理的,但抓住这个矛盾,细细体会有关的句段,学生就能得到“原来如此”的收获。
三、认真品读,咀嚼语言
这篇文章的语言朴实无华,生动感人。非常适合训练朗读,在 教学的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朗读,采用各种各样的读来引导学生绘声绘地朗读课文。用悟读、赏读、品读等形式引导学生班情入境地读出作者与书相逢的惊喜、 匆忙窃读的快乐与惧怕、雨天读书的开心、与书相别的留恋与满足。同在朗读的过和中,让学生出动作和心理描写的语句,在读中就学生体会到作者对读书的渴 望。通过读这些语句,学生也积累了一些好词好句,品味出这样写的好处。我也是抓住有关的心理描写,进行充分的训练,尤其是抓住“快乐”和“惧怕”来读,该快乐的要读出欣喜快乐的感觉,该惧怕的要读出惧怕的感觉,对出矛盾的心情。尤其是有些表面看不合常理,但特别的能表现“窃读”滋味的句子,反复的朗读体味,联系提高,学生通过朗读这次句子,在提高的过程中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许 多课文都有着作者独特的视角,需要我们去敏锐地洞察。文中所蕴含着的写作特更是可
以让人收获连连。尤其是一些微妙的心理带来的不仅仅是感动,更是一种水 到渠成的文字的魅力。通过教学,学生也被深深感染了。于是,我适时地抓住机会,问同学们在学习压力巨大的如今,在整天被家长老师催着啃语文数学的现在,是 否也有窃读课外书的经历呢?学生们跃跃欲试,都畅言了自己运用种种办法来偷看课外书的经历。如藏在课桌里看,裹在语文书里看,躲在被窝里看……于是,我让学生也来写写自己窃读的经历与滋味吧!“我拿起了那本书,心里好像有两个小人儿在打架:‘看!’‘不准看!’‘看!’‘不准看!’……我的心飞快地跳动着,但我已经控制不住自己了。”“我灵机一动,拿起手电筒,向床上一跃,把被子一掀,我一钻,再一盖,打开手电筒津津有味地读了起来。”“有时我还会再玩一些小把戏,嘴里无声地乱读一些东西,有时我也会望望天花板,仿佛我在背课文。”……是啊,学生有了感受,一篇篇具有自己独特体悟的文章也就运应而生了。文字给学生带来了惊喜,带来了感受,带来了情感,让他们在文字的王国里尽情地遨游。如此,学生的情感得以喷发,那他笔尖的文字能不流泻下那一幕幕的感人情景吗?
在阅读感悟作者爱书之切的情感,品析作者细致入微的表达方法的基础上,我接着向学生述说了自己相仿的“窃读”经历:将书置于腿上,老师一来,就踮起脚尖,刚好将书顶到课桌底面。有了我的提示,学生也情不自禁联想起自己“窃读”的情景,纷纷述说自己的“窃读”经历——
老师在台上滔滔不绝地讲,台下低头窃读自己喜欢的“闲书”,或将书夹藏于课本中,或放于桌斗里,窃读的原因自然各不相同,窃读的情景也不尽然,各有奇招。这样学生准确体会到作者很快乐,也很惧怕的窃读滋味。
四、    抓住中心,提领而顿
    我在课堂上注重让学生直面文本,品读重点词句,充分感受小女孩在窃读过程中饥肠辘辘的劳苦,经历担忧、恐慌和惧怕的痛苦,体验惊喜、快乐与满足的幸福。在结合文中语句,联系自身实际概括出窃读那种苦乐交织的复杂感受后,我再让学生研读课文,以“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为散发点,从具体语句中咀嚼作者是怎样写出窃读的滋味,体会作者动作和心理描写的细腻传神。如从“啊!它在这里,原来不在昨天的地方了”,感受终于发现书并没有卖出去,又可以接着读的惊喜;从为了读书,想尽千方百计,藏于别人身边,冒充别人的孩子,为了读书,经常忍饥挨饿,饱受站立之苦,体会到作者小时候对读书的渴望;从“就像在屋檐下躲雨,你总不好意思赶我走吧”,利用“下雨天,留客天”这种理所当然的借口,自我安慰,在书店里开心地读下去,体会到作者有几分童稚,还有几分机灵。这些句子都使人如临其境,非常形象生动地表现了“我”的心情活动。
本 篇文章中第四自然段中“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集中概括了作者窃读的百般感受。教学中引领学生破题而入,在初次会晤课文的时候,能够寻 出文章的主旨所在,而后顺藤摸瓜,按时作者以时间为序的描述,切己体察作者只读不买,在阅读中感受着书籍所带来的智慧与快乐,却时刻害怕被店员和老板发 现受到训斥和驱赶交织在一起的难以言说的感受和投复杂的滋味,感悟小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未知的渴望。
这 种喜与惧交织的情感贯穿于文章的字里行间,引导学生体会重点句子的时候紧紧捉住这一情绪体验,就可能活灵活现地再现酷爱读书的小作者窃读的情形了,把作者 抽象的语言描写还原成形象场景,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基本功,也是学生语文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志。再通过充分地朗读,达到人我不分的情感体验境地,作者对读书的 热爱,以及像小作者一般从小热爱读书的种子就会深深地植入学生的心田。比如作者借雨天读书的情景是文章第六自然段集中描写的,可以这样进行学习。“这一段 写得好极了,反复读一读,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虽 然这篇课文较好的完成了教学任务,但是还是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比如说,学生在对课文精读之后,并没有对于课文的某些经典语句有较好、较深刻的理解,对于小 学五年级的学生来讲,课文品读的深度应该有所提高,而不是仅仅局限在表面意思上,应该更进一步的理解
以及掌握。还有,在情感方面,虽然他们已经很清楚作者 这种对于知识的渴望,但是他们在现如今的时代背景下不能很好的理解作者这种行为,应该让学生们对于现在学习生活的来之不易有更深层次的理解,珍惜现在的幸 福生活并好好利用现在的学习工具,让自己在学习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更好。这是以后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并且完善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