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上册课内阅答案
【文段一】窃读记 
我跨进店门,暗喜没人注意。我踮起脚尖,从大人的腋下钻过去。哟,把短发弄乱了,没关系,我总算挤到里边来了。在一排排花花绿绿的书里,我的眼睛急切地寻,却不到那本书。从头来,再一遍。啊!它在这里,原来不在昨天的地方了。   
我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狼,贪婪地读着。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1、“它在这里”中的“它”指的是昨天读过的那本书。   
2、“我像一匹狼,贪婪地读着。”这句话把“我”比作饿狼,这个比喻形象地说明我强烈的求知欲和对读书的渴望。   
3、文中的破折号的作用是解释说明。 
4、作者为什么说“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我”在阅读中感受着书籍所带来的智慧与快乐,却时刻害怕被店员或老板发现受到训斥和哄赶,这种书内世界的吸引与沉迷,书外世界的担忧与紧张,使快乐与惧怕紧密地交织在一起,形成一种复杂的、难以言说的感受,正是窃读的滋味。 
【文段二】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苗:爷爷,我喜欢语文,数学不行,偏科。    季羡林:喜爱语文当然好,但语文要好,数学也要好。21世纪的青年,要能文能理。所以,不管你喜不喜欢,一定要学好数学。最近清华大学办了一个班,选的是高才生,提出要培养中西贯通、古今贯通的人才。我看,有这两个贯通还不行,还应该加一个文理贯通。三贯通,这才是21世纪的青年。 
1、 给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才:A有才能的人;B表示只有在某种条件下然后怎样;C表示强调所说的事。  1)这才是21世纪的青年。( B   2)选的都是高才生。( A  
2、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喜欢——喜爱        培养——栽培 
3、季羡林爷爷要求21世纪的青年是具有中西贯通、古今贯通、文理贯通三贯通的人才。 
[拓展运用]   
1、 季羡林对少年儿童提出了一个怎样的背诵要求,为什么要提这个要求?   
背两百首古诗,五十篇古文。这里既有季老自身成长的经验,又有对中华传统文化继承的关注,更是对“古今贯通”的一个注解与落实。 
2、 在课堂上不听老师讲课而自己看闲书行吗?闲书应该在什么时候看? 
不行,应该在学有余力的课外闲时看。       
【文段四】梅花魂 
这梅花,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经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1、 联系课文,理解下列词语。 
大抵:大多;大都。  
骨气:坚强不屈的气节。 
折节:使自己屈于别人。  读窃读记有感
2、 仿照例句,用带点的词语造句。 
例: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 
愈是贫穷,愈是饿着肚子,他学习愈努力,愈用功.这种人才是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的!
3、 说说外祖父喜爱梅花的原因。   
因为梅花最具有品格、最具有灵魂、最具有骨气,它是中华名族的象征,所以外祖父非常喜爱梅花。
抄写一些有关梅花的诗句: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文段五】桂花雨  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所以,我总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呢?”母亲说:“还早呢,花开的时间太短,摇不下来的。”可是母亲一看天上布满阴云,就知道要来台风了,赶紧叫大家提前摇桂花。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呀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桂花摇落以后,挑去小枝小叶,晒上几天太阳,收在铁盒子里,可以加在茶叶里泡茶,过年时还可以做糕饼。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1、这个文段选自《桂花雨》。 
2、给下面的词语反义词。   
大(  早(  短(   乐(  香( 前( 
3、第一段主要讲了什么?   
我和母亲摇桂花的情景。 
4、 桂花有什么用途?   
可以加在茶叶里泡茶,过年时还可以做糕饼。   
5、用“~~~~”划出桂花落下来时像下雨一样的句子。 
6、“好香的雨”指的是:纷纷落下来的桂花。)     
7、一个“浸”字说明了什么?   
一个“浸”字,形象地说明了桂花的香气之浓。_     
【文段六】鲸  不少人看到过象,都说象是很大的动物。其实还有比象大得多的动物,那就是鲸。目前已知最大的鲸约有十六万公斤重,最小的也有两千公斤。我国发现过一头近四万公斤重的鲸,约十七米长,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它要是张开嘴,人站在它的嘴里,举起手来还摸不到它的上腭,四个人围着桌子坐在它的嘴里看书,还显得很宽敞。   
1、用“//”给这一自然段分层。
1-2句为第一层,3-5句为第二层。 
2、作者为了使说明更通俗,更容易让人理解,用了(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等说明方法。
3、作者用鲸与大象作比较,说明(鲸的体积巨大);用我国捕获的一头鲸的舌头与(大肥猪)作比较,说明了鲸的(重量)。 
4、写出下面句子所使用的说明方法。   
1)最大的鲸约有十六万公斤重,最小的也有两千公斤。(列数字   
2)我国发现过一头近四万公斤重的鲸,约十七米长,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举例子  
3)人站在它的嘴里,举起手来还摸不到它的上腭。(作比较 
5、判断下面句子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1)鲸的体形像鱼,所以属于鱼类。                ×  
2)最大的动物不是象,而是鲸。                  × 
3)鲸的种类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齿鲸,另一类是虎鲸。(   
4)须鲸主要吃大鱼和海兽。                      (×)   
【拓展运用】我现在知道的鲸鱼有:蓝鲸、长须鲸、齿鲸。   
【文段八】新型玻璃 
另一种“夹丝玻璃”不是用来防盗的。它非常坚硬,受到猛击仍没有一点儿损坏,即使被打碎了,碎片仍然藕断丝连地粘在一起,不会伤人。有些国家规定,高层建筑必须采用这种安全可靠的玻璃。   
1、 用“‖”把这段话分成两层,并写出层意。   
第一层:1-2句,描写夹丝玻璃的特点。
第二层:3句,列举具体事例来说明夹丝玻璃安全可靠。
2、“夹丝玻璃”的特点是坚硬、不易破碎。作用是安全可靠 
【文段九】假如没有灰尘  大气中的气体容易散射紫、蓝、青三光,所以一般情况下天空呈现蓝。灰尘则不同,它不加选择地散射七阳光。我们看到遥远的天空随高度降低而逐渐由蓝变白,就是因为底层大气中的灰尘含量较高。假如大气中没有灰尘,由于只存在气体对阳光的散射,整个天空将始终是蔚蓝的。
1、出本段中表示颜的词语写下来。 
紫、蓝、青,白,蔚蓝。   
2、灰尘在散射太阳光时有什么特点? 
不加选择地散射七太阳光。 
3、我们在地面上遥远的天空随高度降低而逐渐由蓝变白原因是:因为底层大气中的灰尘含量较高。 
4、假如大气中没有灰尘,天空将变成什么颜?   
假如大气中没有灰尘,由于只存在气体对阳光的散射,整个天空将始终是蔚蓝的。
【文段十】松鼠  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乖巧,(   )良,很讨人喜欢。它们虽然有时也捕捉鸟雀,却不是肉食动物,常吃的是杏仁、榛子、榉实和橡栗。它们面容清秀,眼睛闪闪发光,身体(矫  )健,四肢轻快,非常敏捷,非常机警。玲(珑  )的小面孔,衬上一条帽缨形的美丽尾巴,显得格外漂亮。尾巴老是翘起来,一直翘到头上,自己就躲在尾巴底下歇凉。它们常常直竖着身子(坐    )着,像人们用手一样,用前爪往嘴里送东西吃。可以说,松鼠最不像四足兽了。   
1、把文段中括号里不恰当的词语划去。   
2、按要求写词语。   
写近义词: 敏捷(敏锐)      美丽(漂亮)  写反义词: 漂亮(难看)      喜欢(讨厌)   
3、松鼠常吃的是:杏仁、榛子、榉实和橡栗,所以它不是肉食动物。   
4、“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请用“~~~~”划出描写它的外貌的语句。   
5、为什么说松鼠最不像四足兽呢?   
它们常常直竖着身子(坐    )着,像人们用手一样,用前爪往嘴里送东西吃。可以说,松鼠最不像四足兽了。
5、 这一段话主要讲了什么?   
从面容、眼睛、身体、四肢、尾巴和吃食坐姿六个方面来写松鼠的外形特征。   
【文段十一】落花生  父亲说:“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1、这个文段选自《落花生》,作者是落华生。   
2、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可贵(珍贵)    立刻(立即)    爱慕(喜爱) 
3、花生最可贵的是: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4、文章把花生和桃子、石榴、苹果作比较,这样作比较的用意是:突出花生不炫耀自己,默默奉献的品格。   
【文段十三】地震中的父与子 
然而这位父亲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儿子在等着我!”   
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挖到第38小时,他突然听见瓦砾底下传出孩子的声音:“爸爸,是你吗?”   
是儿子的声音!父亲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