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是怎样传递的》实验改进与创新大赛教案
娄底第六小学  许跃明
一、实验或器材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小学科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教学实践证明,实验设计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成功与失败,充分地组织利用好手中的实验材料能帮助学生轻松、有效地完成教材中的科学实验。热在铁丝中的传递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热》单元第6课《热是怎样传递的》4个实验活动中的一个: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地感知热是怎样传递的,明白热总是从一个物体较热的一端传向较冷的一端, 为后面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做好知识的积累和铺垫。
二、实验原型及不足之处
1、实验原型:课文中的实验要求在一段铁丝上每隔一定距离用蜡粘上一根火柴,将铁丝固定在铁架台上,火柴都向下悬挂,用酒精灯给铁丝的一端加热。观察哪端的火柴先掉下来。
2、不足之处:
(1)由于蜡的凝固时间快,且熔化后粘性不大,所以要用蜡烛把火柴粘在铁丝上的确比较难,学生在实验时,时间花了不少很难粘上去,成功的不多。并且后面的几个实验时间不够。
(2)演示实验时,热的传递实验过程中出现了离酒精灯远的火柴先掉下来的情况。分析其原因是火柴掉下来的早晚与蜡粘的多少及火柴之间的距离也有关系。蜡粘得多、距离远,掉下来所需的时间就相对要长,反之则短。
(3)课文中的铁架台,铁丝太粗比较难缠绕,太细则热传递太慢,实验时间过长,且铁丝的缠绕高度难控制,不好调节。
(4)课文中的实验,火柴之间的间隔太远,热传递慢,耗时太长。
三、实验创新之处
(1)在这个探究活动中,我对实验材料稍做改进,用套蜡环的方法代替粘火柴棒,解决了实验原型中粘火柴棒很不方便,并且容易掉,影响实验效果的问题。另外,实验可以从铁丝一端或从中间加热,实验过程也变得简单、省时、易于操作。
(2)用套蜡环的方法代替粘火柴棒,由于蜡环厚度、孔径大小比较一致,可以防止离酒精灯远的火柴因粘蜡太少先掉下来的情况出现。
(3)用蜡环代替火柴可以随时调节蜡环之间的距离,控制实验时间的长短。(间隔太近,影响实验结果,太远则热传递太慢,实验所需要的时间不够)
(4)改用蜡环解决了实验材料难的问题。并且蜡环容易做,方便适用,经济。(用刀把蜡烛均匀地切成4mm左右厚的圆柱,太薄易碎,然后用烧热的钉子或铁丝飞快地打一个小洞,这样蜡环就做成了)
(5)用酒精灯的三角架代替铁架台,直接把穿有蜡环的铁丝放到三角架上,既不必调节铁丝高度,也不用缠绕,省时、方便。(如果没有三角架也可事先用泡沫块或木块做一个高约15cm的方架代替,没酒精灯的话也可用蜡烛代替,但传热慢些)
四、实验器材
三角架大小不同的铁丝(金属丝)、酒精灯、蜡烛、火柴、刀、铁钉。
五、实验原理及装置说明
1、实验原理:热通过铁丝传递到套蜡环的地方,蜡环受热会融化,先后掉下来,由此实验知道热是从物体温度较高的一端传递到温度较低的一端。
2、实验装置及说明
(1)改进前
(2)改进后
①                                       
六、实验过程
1、让蜡烛代替所有灯是什么歌用刀把蜡烛均匀地切成4mm左右厚的圆柱,太薄易碎,然后用烧热的钉子或铁丝飞快地打一个小洞,这样蜡环就做成了。
2、在铁丝上每隔1.5~2厘米套上一段蜡环。
3、把穿好蜡环的铁丝放在三角架上,调节好三角架之间的距离及蜡环之间的距离。
4、点燃酒精灯,在铁丝的一端给铁丝加热。
5、记录好蜡环掉下来的顺序。
6、重复几次上面的实验,记录结果
7、在蜡环正中间的地方给铁丝加热,记录实验结果。重复几次实验。
七、实验效果
改进后用套蜡环的方式,操作方便,简单实用,降低了学生操作的难度,减少了实验误差,实验结果一目了然。
八、自我评价
选择合适的实验材料,改进、创新实验仪器,优化实验教学设计能提高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充分地组织利用好手中的实验材料能帮助学生轻松、有效地完成教材中的科学实验。组织不同的材料或对相同的材料的不同组织,学生经历学习的过程就截然不同。在这个改进的实验中,我仅仅只是把火柴换成了蜡环、铁架台换成三角架,实验就不仅由复杂变成简单,而且很好地解决了以前用蜡粘火柴棒很不方便,容易掉,铁丝缠绕松紧及高度、铁丝粗细的换取、火柴棒的间隔、用时过长等影响实验效果和时间等许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