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稿日期:2020-9-15创伤理论视角下的《金翅雀》解读□  屈荣英    吴成丞
辽宁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摘  要] 《金翅雀》是美国作家唐娜·塔特的第三部小说,于2014年获得普利策文学奖。小说主要讲述了西奥多·德克尔在经历了爆炸事件并丧失母亲后多舛的人生。小说采用第一人称叙述视角,向读者充分展现了一个饱受创伤后应激障碍困扰的少年的思想转变过程。本研究以朱迪斯·赫尔曼在《创伤与复原》一书中提出的创伤理论为依托,分析了主人公西奥多自身所存在的诸多创伤症状,试图出相关原因并诠释其为走出创伤所付出的种种努力。
[关键词] 《金翅雀》;西奥多·德克尔;创伤理论
[中图分类号] I10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6167(2021)05-0003-03
作者简介:屈荣英,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英美文学。                  吴成丞,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本文以朱迪思·赫尔曼的《创伤与复原》一书中所提出的创伤理论作为理论框架,介绍和分析了唐娜·塔特的著名作品《金翅雀》。《金翅雀》这本小说一经问世,唐娜·塔特就被认为是当代美国文坛“难得一见的天才”“文学之星”(Herman ,2015)。塔特1963年出生于密西西比州的格林纳达,小说中出现的大部分文学主题都来自她的童年经历。塔特被称为一个天才,她在5岁时创作
了她的第一首十四行诗。1992年,塔特从贝林顿学院毕业后,出版了她的处女作《校园秘史》。这本书被评价为一本“令人难以忘怀、引人入胜和精彩绝伦”的书,并被翻译成23种语言。十年后的2002年,她的第二本书《小友》问世。这部小说帮助塔特获得了2003年的WH-Smith 文学奖一等奖。又一个十年过去了,2013年秋天,塔特的最新作品《金翅雀》
问世。这本书在作家、评论家和读者中有很好的口碑,并且获得了2014年普利策文学奖。同年,塔特被《时代》杂志评为“最有影响力的100位人物”。《金翅雀》以西奥多·德克尔的视角讲述了一个少年饱受创伤后应激障碍困扰的故事。主人公西奥多,是一个13岁的纽约男孩,父亲是个不入流的演员,母亲是个模特。父母感情不好,经常吵架,一次吵架之后父亲不辞而别,抛弃了他们。男孩与母亲一起住在曼哈顿,父亲在西奥多的心里就是一个酒鬼和骗子。
一天,学校要求西奥多家长去学校开家长会,因时间还早,西奥多和母亲鬼使神差地进了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看画展。在博物馆男孩对红发女孩皮帕一见钟情,但没想到博物馆遭遇了,并发生了大爆炸,母亲当场丧
命,西奥多却奇迹般幸存,西奥多在一位老人的指点下从瓦砾中拿出了《金翅雀》那幅画。普利策奖委员会称赞《金翅雀》是一部书写精美、人物刻画精美的小说,讲述了一个悲伤的男孩与一幅名画的纠葛,是一本触动心灵的书。
1  创伤理论
“创伤”这一词最初被希腊人用来指身体的损伤。创伤理论中的“创伤”是指人们在意外事件后经历的情感创伤,即使在物理伤口愈合之后,这种创伤也会在体意识上
留下一个不可磨灭的印记。弗洛伊德被认为是现代创伤理论的奠基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弗洛伊德目睹了成千上万的士兵在战争中遭受“炮弹休克”综合征的折磨。同
时,这些创伤症状也激发了他对相关研究的兴趣。1920年,弗洛伊德发表了论著《超越快乐原则》。事实上,这本书不仅是现代创伤研究的划时代文献,也是弗洛伊德理论方法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美国精神病学家朱迪思·赫尔曼的《创伤与复原》自1992年首次出版以来,被称为“自弗洛伊德以来最重要的精神疾病著作之一”。在这本书中,赫尔曼指出“经历、家暴和的幸存者症候本质上与战争幸存者症候的心理相同”(朱谷强,2015)。
创伤主题
在塔特的《金翅雀》中,主人公西奥多·德克尔的症状表现在三个方面:恐怖、分离和囚禁。
2.1 恐怖
赫尔曼声称“创伤事件的显著特征是激发无助和恐怖”。在《金翅雀》中,主人公西奥多在经历了一系列的创伤事件后,一直生活在一种持续的警觉状态中,随时可能被触发。根据创伤理论,“在经历创伤后,人类自我保护系统似乎进入了永久性的警戒状态,好像危险可能随时重现”。遭受过创伤的人像被惊吓的鸟一样,他们的身体对每一个伤痛的提醒都很敏感。在塔特的《金翅雀》中,经历了创伤事件之后,主人公西奥多一直以来都保持极度警觉的状态。在书中,西奥多不止一次地提到爆炸对他的身心都造成了创伤。博物馆爆炸时,在韦尔蒂的指导下,西奥多把油画《金翅雀》从爆炸的博物馆里拿了出来。在那之后,西奥多非常焦虑,与这幅画相关的每一条新闻都能让他进入紧张状态。
创伤的情绪迫使西奥多避免回忆之前发生的一些事情。“我们在市中心时,我和妈妈有时在那里吃饭,但是当我一踏进房间,我就意识到我犯了一个错误……我能看到角落里的桌子,上次我和妈妈在那里吃午饭,我不得不咕哝着个借口,然后退到门外。”(Tartt,2013)这一描述不仅展示了他过去平静的生活,也让他想起与博物馆那次恐怖爆炸事件有关的痛苦经历。在创伤事件之后,西奥多似乎被“一种不由自主的感觉”所驱使。那些看似无意识的选择,却包含了一些强制性因素。基于创伤理论,创伤个体在经历了危险之后,往往会对创伤事件作出矛盾的反应。也就是说,受害者容易在回忆和回避痛苦往事之间摇摆不定。
2.2 分离
在赫尔曼的《创伤与复原》一书中,她将内疚描述为创伤事件的后果,这些创伤事件可能导致幸存者陷入“自卑”的消极状态。受这种内疚感的折磨,受害者一生都会背负沉重的负担,负罪感已被视为创伤小说中创伤后应激障碍的主要症状。
“她的死是我自己的错”,在整篇文章中,西奥多把母亲的死归咎于他的“过错”,这表明他有强烈的负罪感。这种态度为整个故事以及他的个人生活定下了基调。内疚感使他陷入沮丧和自责的状态。西奥多强调母亲的去世是他生命的转折点。从那时起,他一直被这种想法折磨着,认为这件事是他自己的过错。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典型症状就是受害者会一直有内疚感。受创伤的人“似乎更愿意相信是他们促成了这些事件”(Terr,1990)。
根据创伤理论,创伤事件违背了他们的信念,它使幸存者失去了对世界的信任。因此,他们将处于一种疏离的状态(董勋,2016)。在西奥多的心目中,他的母亲“从来就不应该遭受这些事情”。他父亲不负责任的行为也使西奥多觉得他被至亲的人欺骗了,这也加速了西奥多的信仰丧失。在这部小说中,西奥多在经历了这些创伤事件之后,出现了严重的丧失信仰的症状。他已经失去了对他人甚至世界的信任,这使他脱离了与其他人的关系。
2.3 囚禁
反复发生的创伤事件给受害者的内心生活和社会关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长期的、反复的创伤经历将成
为那些“无形的障碍”,一直限制着受害者。具体来说,在《金翅雀》中,西奥多试图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以避免那些与创伤事件有关的回忆被唤醒(苗福光,2014)。赫尔曼在《创伤与复原》一书中指出,“创伤事件在情感、认知和记忆方面产生了深刻而持久的变化。”与一般的不幸不同,
创伤事件的影响更为深远和广泛。在创伤事件之后,受害者往往对自己的未来持消极态度。
作为一个13岁的少年,西奥多母亲的死让他生活在创伤的阴影中。对于西奥多来说,即使是现在回忆起那段时间,他也会感到窒息和绝望。尽管很多人都对他表示关心,但他仍处于创伤事件的余波中。通过对小说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在他的世界里,没有人可以取代母亲的地位。他为母亲的死亡感到内疚,饱受创伤的西奥多陷入了一种疏离的痛苦心理状态。
在小说中,西奥多的消极态度导致他从一个优秀学生转变为一个差等生。当他回首往事时,西奥多坦言“在大学里,我没有取得任何值得赞扬或非凡的成就”。西奥多错过了许多可以帮助他恢复创伤心理的事情。简言之,创伤事件可以对创伤受害者的态度和行为产生“特定的、持续的影响”。通过对小说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西奥多的消极态度已经反映在生活的方方面面。
受创伤的人“避免参与活动,因为任何事情都可能意外地变成一个创伤事件的”,这揭示了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复杂性。创伤事件的特点是它会对受创伤个体产生长期和深远的影响。在文学作品中,这种影响可以表现为人物性格的巨大变化。在某些情况下,它们也可以作为一种刺激,将故事推向高潮。在塔特的《金翅雀》中,在经历了一系列的创伤事件后,西奥多的性格以及人际关系发生了一些明显的变化。
在拉斯维加斯,西奥多切断了与过去的一切联系。换句话说,他避免了所有与创伤事件有关的回忆。对
于皮帕——另一个在博物馆经历过创伤事件的受害者,他给她写了很多信分享生活中琐碎的事情。然而,这些信大部分都没有寄出,这充分表明他不敢面对过去的事情。创伤事件对西奥多的生理、记忆、认知和人际关系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小说中,经历了博物馆的那次创伤事件之后,西奥多陷入了自责的混乱状态,创伤事件的长期而深刻的影响,将使受创伤的人不可避免地改变生活方式和人际关系。 3 结语
本文以美国精神病学家朱迪思·赫尔曼的创伤理论为基础,试图描述主人公西奥多的创伤症状,出其原因,并展示他为摆脱创伤所做的努力。事实上,创伤学科固有的开放性决定了它是一种跨学科的研究方法。基于这一观点,本文将文学创伤理论与精神病学和心理学相结合。此外,随着时代的变迁,主人公西奥多的创伤经历在当代社会背景下也有了一定的现实意义。
塔特的《金翅雀》通过主人公西奥多的视角,描写出一个关于死亡和重生、创伤和康复的激动人心的故事。作为那次创伤事件的无辜受害者,主人公西奥多的身心一直饱受创伤折磨。需要注意的是,各种内部和外部因素的共同作用会导致一个人出现创伤后应激障碍。具体地说,发生在博物馆的恐怖爆炸事件、不稳定和敌对的家庭环境以及无望的情感纠葛是西奥多出现创伤症状的主要原因。然而,我们不能忽视西奥多为摆脱创伤所做的持续努力。通过安全感的建立、创伤经历的整合以及与外界的接触,西奥多最终准备好抛开过去,开始新的生活。
参考文献
[1] HERMAN J. Trauma and recovery:the aftermath of
violence—from dometic abuse to political terror[M].
New York:Basic Books,2015.
[2] TARTT D. The goldfinch[M]. New York:Little,
Brown and Company,2013.
[3] TERR L. Too scared to cry:psychic trauma in
childhood[M]. New York:Basic House,1990.
[4] 董勋. 成长与创伤:《金翅雀》主题研究[J]. 长江大
学学报(社科版),2016(8):31-34.
[5] 苗福光. 《金翅雀》的金光芒——评2014年普利
策小说奖作品《金翅雀》[J]. 外国文学动态,2014
(4):62-64.
校园恐怖小说
[6] 朱谷强. 《金翅雀》:纠结在名画和创伤之间[J]. 牡
丹江大学学报,2015(9):20-24.
(责任编辑:周宇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