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名著导读”课堂教学实践的探究
摘要:在开展初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要对教学工作有全面的认识,语文教学要凸显出学科属性,做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多元化情感的认知能力,这样才能够发展学生的语言逻辑思维,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在开展语文教学过程中,阅读占据的时间比重较大,而且在能力迁移中阅读能够体现出学生的多元化能力发展水平,在开展语文教学时“名著导读”能够将课堂所学内容进行迁移,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因此,在开展初中语文“名著导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从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通过对短文阅读的理解与解题能力的发展来拓宽学生能力的发展路径。
关键词:初中语文;“名著导读”;课堂教学;实践
在开展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发展学生的多元化能力,以课堂教学作为平台,给学生能力的发展提供平台。结合初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以课堂阅读教学为中心,通过学生能力的发展以“名著导读”来迁移学生的多元化能力。在开展语文教学时,教师要通过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兴趣,并抓住作品中的关键元素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1]。语文学习离不开积累,传统阅读教学模式较为单一,不利于发挥学生的个性化思维。因此,在“双减”政策实施的背景下,
初中语文“名著导读”的创新开展关乎着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与改革。
一、初中“名著导读”的现状探析
(一)学生阅读自主性差
初中阶段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较差,尤其是在阅读名著的时候,由于名著内容多样化,这就使得学生的注意力品质在逐渐下降,加之当下人们获得知识和信息的途径在逐渐变宽,许多初中生已经不屑于从文字中获取知识,而是借助信息技术终端设备通过视听结合的方式来获取外界信息,这就使得纸质作品的阅读质量在逐渐下降;其次,就是学生家庭教育环境的影响,在网络高速发展的今天,家长也逐渐的倾向于从互联网中查阅资料,而且许多人也逐渐放下了书本阅读这一形式。
(二)教师阅读教学单一
在开展初中语文名著阅读的理解与解题教学中,由于阅读的形式较为单一化,加之学生的年龄较小,受其身心发展规律的限制,导致了课堂教学,无法在一定程度上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使得学生的学习行为与教师的预期期望差距较大。在初中低年级开展名著阅读教
学时,教师往往采用领读与音频范畴的形式,让学生来开展文本阅读,这实际上就无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文本阅读这一环节由于学生没有切身的参与其中,没有通过有效阅读提高眼脑的配合能力,这就严重影响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所以在开展初中语文名著阅读理解与解题能力训练的过程中,教师要以多元化的阅读方式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
二、初中语文“名著导读”课堂教学实践的策略
骆驼祥子好词好句摘抄(一)抓住阅读材料的第一印象
在开展初中名著阅读教学的过程中,作为教师首先要提高学生对文本的感知能力,当学生熟读完文本以后,就要让学生建立起第一印象,就是在初读文本时内心情感的变化,将其标在文本的题目下方,这样学生在作答问题时,便能够时刻把握情感,从而运用恰当的词语进行问题的作答[2]。第一印象能够深入地刻印在学生的头脑之中,这样对文本的理解具有很大的帮助。
例如:在学习《骆驼祥子》这篇文本时,在阅读后教师首先就要提出问题,“读完这篇文章你的内心有何感受?”实际上就是要让学生能够感知黑暗社会对人才的璀璨,以及对祥子悲惨命
运的造就。接下来教师就要让学生围绕“祥子买车的过程”开展有效分析,看作者是如何通过谋篇布局和语言运用来展现社会对人的压迫,这样学生能够对文本中的内容进行脉络化的梳理,为学生的阅读理解与解题提供了更多的物质基础。
(二)概括阅读材料的主要内容
初中阶段的“名著导读”内容丰富、题材多样,在开展阅读时,学生已经能够对文本的内容建立起第一印象,接下来教师就要让学生再读文章感受文本事例的安排,结合个人的语言对文本进行复述,复述的过程是学生对文本内容进行再认识的过程,这也是提高学生文本理解能力的有效措施[3]。在开展复述和概括的过程中,学生的语言需要重新组织。当复述的内容出现“缺失”时,就表明此部分是学生理解有一定难度的部分,那么就需要对这部分内容进行精讲,从而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例如:在学习《西游记》这篇“名著”时,教师要让学生通过对文本的熟读建立对文本的初步印象,在训练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选取其中的一个细节,让学生通过快速阅读来记忆文本中的内容,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对文本的记忆能力,也是为学生积淀素材,发展学生人文情感的有效过程,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将文本中的好词好句进行摘抄,这并不耽误阅读理解的
教学进程,反而更能够提高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为学生的作文积累素材,也使学生的语言更加生动。
(三)提升学生的阅读速度
在开展初中生名著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着重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在初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语言文字理解能力,所以在开展文本教学时,教师要通过学生的快速阅读来提高学生的记忆力发展水平,这不仅能够为学生的文本概括能力提供基础,而且也能够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发展学生的多元化能力[4]。在提升学生的阅读速度中,教师应该以眼脑的有效配合来提高学生的思维敏锐性,让学生能够做到眼到、手到、思到。这样文本的理解就变得更加轻松,而且也有利于学生分析文章的脉络,掌握文章的主干、情感和内涵,为后续阅读理解问题的处理提供了更多的参考,也是发展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有效措施。
四、结束语:
新课程改革以后,初中语文教学注重学生多元化能力的发展。在初中语文名著阅读的过程中,作为教师首先要关注当前学生发展的阶段性,通过对于课堂教学内容的有效创新来做到
能力的全面迁移,这样学生才能够在自主实践中有更多的机会,将课堂所学内容进行有效应用,从而形成个人的直接经验,并同化到学生现有知识体系之中;其次就是在开展“名著导读”中,教师要教给学生相应的技巧,通过抓住关键点来快速解决问题,这样才能够为学生的学习树立起自信心。
参考文献:
[1]浦晓婷.深度学习视野下的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教学策略探究——以《列那狐的故事》的教学为例[J].初中教学研究,2021(11):61-63.
[2]詹颖.翻转课堂和智慧课堂相融合的教学模式应用——以初中语文课外阅读《亲爱的汉修先生》教学为例[J].文学少年,2021(31):0127-0127.
[3]陈燕.学生素养发展视角下语文课外作业的转身——初中语文课外作业设计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初中生作文辅导(语文园地),2022(03):83-85.
[4]陈先云.初中语文教学在前进——第三届“全国统编初中语文教科书课例推荐及教学观摩展示活动”总结[J].初中语文,2022(1):141-144.
作者简介:
第一作者:韦灵豪(1987年8月—),男,壮族,广西河池人,大学本科,广西希望高中语文教师,研究方向:中学语文教学、德育工作、班主任工作,品格教育。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