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金融学习题集(含答案)
第一章货币与经济练习题
一、选择题(含单项选择与多项选择)1、货币的两个基本职能是:
A、交易媒介B、支付手段C、价值尺度D、价值贮藏
2、在下列经济行为中,货币执行支付职能的是
A、发放工资B、交纳税款C、银行借贷D、分期付款
3、货币在执行职能时,可以是观念上的货币。
A、交易媒介B、价值贮藏C、支付手段D、价值尺度
4、下列说法哪项不属于信用货币的特征A、可代替金属货币B、是一种信用凭证
C、依靠银行信用和政府信用而流通D、是足值的货币。
5、一般情况下,货币流动性结构的变动与通货膨胀间的关系是:A、高通货膨胀时,货币的流动性比率会下降B、高通货膨胀时,货币的流动性比率会上升C、通货紧缩时,货币的流动性比率会上升D、通货紧缩时,货币的流动性比率会下降
6、下列有关币制说法正确的是A、平行本位制下会产生“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B、双本位制下容易出现“双重价格”的现象C、金银复本位制是一种不稳定的货币制度D、双本位制下金币作为主币,银币为辅币
7、实物货币形态中被人们选择作为货币的商品必须具有的特性:A、价值含量较大B、易于保存C、容易分割D、人们都乐于接受
8、信用货币具有的特征是:
A、是价值符号B、是负债货币C、可以任意发行D、国家强制性
9、价值尺度与价格标准的区别在于:
A、内在与外在B、目的与手段C、自发与人为规定D、变化不一样
10、货币危机性最大的职能是:
A、通手手段B、支付手段C、贮藏手段D、国际货币
11、我国的货币层次划分中一般将现金划入层次:A、M0B、M1C、M2D、M3
12、货币层次控制重点的确定原则有:
A、相关性B、可测性C、可控性D、流动性
13、虚金本位制也叫:
A、金币本位制B、金块本位制C、生金本位制D、金汇兑本位制
14、金银复合本位制的主要缺陷是:
A、造成价值尺度的多重性B、违反独占性和排他性C、引起兑换比率的波动D、导致币材的匮乏
15、金银复本位制向金本位制的过渡方式是A、平行本位制B、双本位制C、跛行本位制D、
金块本位制
16、下列关于货币层次说法正确的是A、M2以外的短期资产称为准货币B、M1包括通货和活期存款、定期存款C、通货和活期存款具有充分的流动性D、准货币可以直接充当交易中介
17、下列属于准货币的选项是A、定期存款B、活期存款C、通货D、M2
三、名词解释
价值尺度交易媒介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信用货币电子货币货币制度格雷欣法则货币供给层次信用货币制度
四、简答题
1、简述货币名目论的代表性观点。
2、货币充当流通手段的必备条件是什么?
3、简述信用货币制度的产生及其特点。
4、什么是货币的流动性?什么是货币的流动性结构?分析货币流动性结构的经济学意义是
什么?
五、论述题
1、试述货币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第一章货币与经济答案一、选择题
1、AC2、ABCD3、D4、AD5、BD6、C7、ABCD8、ABD9、ABCD10、B11、A12、ABC13、D14、ABC15、C16、C17、A
三、名词解释
价值尺度:货币在表现商品的价值并衡量商品价值量的大小时,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交易媒介:货币在商品与劳务的交换过程中执行交易媒介的职能。贮藏手段:货币一旦退出流通领域被当作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时,就执行价值贮藏手段的职能。
支付手段:货币在清偿债务时充当延期支付的工具,就是执行支付手段的职能。
金融学是学什么的
信用货币:是一种信用凭证,完全依靠银行信用和政府信用而流通,是不足值的货币,不代表任何金属货币,又称债务货币。
电子货币:是指在零售支付机制中,通过销售终端、不同的电子设备之间以及在公开网络上执行支付的“储值”和预付支付机制。
货币制度:是一个国家以法律形式所规定的货币流通的组织形式。
货币供给层次:将货币供给量按货币流动性大小的标准划分的层次。
信用货币制度:又称管理纸币本位制,是以不兑现的纸币为本位货币的制度。
四、简答题答案要点
1、“货币名目论”认为,货币是一个观念的计量单位,是计算商品价值的比例名称。17~18世纪英国的巴本、贝克莱、斯图亚特、克拉普等都是著名的“货币名目论”者,他们从不同的方面进行了论述。如,巴本的“货币国定论”认为,货币是国家创造的,其价值由国家规定。由于国家的权威,铸币才取得价值。因此,不必要以金银贵金属作货币,只要有了君主的印
鉴,任何金属都可以作为货币。贝克莱的“货币计算比价论”认为,货币不过是比例名称,是用来计算商品之间比价及财富转移的符号或工具。既然货币只不过是一种符号,因此用什么材料作符号是无关紧要的。斯图亚特的“劳动价值论”对货币名目论作了最为充分和系统的阐述。他认为,一切商品都包含社会劳动,从而有价值,因此,它们可以按自己的价值相互比较。货币不过是社会采用的一种计算工具,是为了衡量商品之间的比价而发明的任意等分标准。作为计算货币,完全不需要有内在价值。即使在没有任何内在价值的货币商品,例如黄金、白银充作商品的等价物和条件下,一种没有内在价值的计算货币也能存在。
2、货币作为良好的交易媒介应满足三个基本要求:第一,在交易中具有普遍接受性;第二,购买力(或价值)相对稳定。然而,货币价值的稳定并不一定需要有内在价值的商品货币来实现,而且商品货币价值的稳定性也是相对的概念;第三,供给应富有弹性。一种优良的货币,其数量供应必须富有弹性(即有伸缩的余地)。流通手段的过多或过少会引起经济波动,因此,对货币流通量,应该有一种调节机制,以保障货币总量与经济增长的协调。
3、金本位制的缺陷:第一、金属藏量和产量的有限性与商品生产和交换扩大的无限性的矛盾,是金本位制崩溃的根本原因。第二、金属货币价值稳定的相对性。在金本位制下,通常
所说的币值稳定是指本位货币稳定地代表一定数量的黄金。但是,黄金本身的价值不仅受黄金劳动生产率变化的影响,而且,黄金的相对价值(即金与其他商品的交换比率),还要受黄金供求状况的影响。第三、金本位制不利于国家实行独立的经济政策。
信用货币制度有四个显著的特点:第一、它以不兑现的纸币为本位币,一般是由国家授权中央银行发行的。国家法律规定纸币是无限法偿货币,即可用于任何数额的交易,任何人不得拒收。第二、不兑现纸币不代表任何贵金属,不能兑换黄金等贵金属。第三、非现金结算占据主导地位。第四、信用货币的性质使流通中的货币量与经济增长的需求量相适应的要求,从金本位制下的金属货币自发调节转移到由各国政府机构人为控制。
4、流动性的含义:(1)在单一现金货币形式下,货币的流动性指货币与商品的转换能力;(2)在多种货币形式下,货币的流动性指货币之间的相互转换能力。测量一种金融资产流动性的最简捷的方法就是看其向流动性最强的现金货币转换的能力。
货币的流动性结构,指流动性较高的货币与流动性较低的货币余额之间的比率。主要考察指标:M0/M2,M1/M2意义:考察交易性货币余额与广义货币余额(非交易性货币余额)之间的比率。
货币流动性结构的经济学意义:反映不同经济环境的变化。在高通货膨胀时,货币的流动性比率会上升;在通货紧缩时,存款的收益增加,货币的流动性比率会降低。中央银行的判断:货币流动性上升,意味着公众对通货膨胀的预期增强;货币流动性下降,意味着公众对通货膨胀的预期减弱,甚至有通货紧缩的趋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