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作业-医学的脚步
医学的脚步
中国医学院校排名——对XX老师医学发展史心得体会
在自然辩证法短短的10周的课程中,我对李锋老师讲的医学发展史的内容印象很深刻,特别是一开始关于黑死病(即鼠疫)的视频,并且激发了我医学发展史的更深入的了解。我想跟着医学的脚步,看看我们的医学一路走来都发生了什么,以下就是我对医学发展史相关知识的认识和感想:
中国的医学发展史从古代医学发展史,到近现代医学发展史,一直到如今的医学现状,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我将分别对不同时期医学发展史进行概述。
1 中国古代医学史
中国的传统医学历史悠久,而医学史的研究亦可谓是渊远流长。早在《史记》一书中,司马迁便以饱满公正的笔韵记述了战国名医秦越人及西汉名医淳于意。而对于医事制度的记载则可追溯
到更早的《周礼》。事实上,医学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历代修史书者无不对医事管理制度、医学名人、名著以及疾病灾患等加以记述,而著医书者则记录论述了许多疾病及其对策的发展情况。因而自有文字记载以来,历史的长河中始终荡漾着医史研究之浪花。唐代,我国出现了最早的名医传记专著,即甘伯宗的《历代名医列传》。明代,李镰《医史》(1513)首次提出了医史之名称。清代,开始有了医史的史论作品,如徐灵胎《医学源流论》(1759)。然而,上述著作大多只为后世提供了一些真实的史料,很少涉及历史的经验及客观发展规律性的论证,医学史作为一门学科远未形成。20年代以来,我国先后出现了多位有抱负、有造旨的医史学家,他们对医学史成为一门学科是有贡献的。如陈邦贤《中国医学史》(1919)可说是我国第一部系统的中国医学通史著作;李涛《医学史纲》(1940)则是我国第一部中西医史合编的医史专著。虽然这一时期医史研究如若作为一门学科还显得很幼稚,专著少,发表的论文也大都是星玉碎锦,缺乏系统性,但却为以后的发展打下了基础[1]。
2 中国近代医学史
中华医学会医史学会建立于1935年,是中华医学会成立最早的两个专科学会之一,至今已整整80年。虽然其间历经沧桑,多次因故中辍,但学会的成立促进了
医史学的学术研究和经验交流,对中国医学史学科之建立、研究领域之扩大、科研教学水平之提高,都发挥了重要作用。虽然中国医学史研究及教学的繁荣发展仅仅依靠学会是不够的,而学会的确是一股不可低估的力量。近80年来,是医史学科从幼稚走向成熟的重要时期,尤其是近些年,医学史研究机构如星火燎原般发展起来,这里对1936—1995年这60年间中国近代医学史的研究状况进行概述,主要包括医学起源问题、医学史分期、医事制度研究、预防医学史、专科史和疾病史、中外医学交流史、医学教育史、民族医学史、医学人物研究、中国医学史著作等十项内容。
2.1 医学起源问题
医学起源的问题,是医史学界长期研究、长期争论的问题。在过去的60年中,前20年受西方医史学界影响,有医源于神、医源于圣、医源于巫、医源于动物本能、医源于人类之爱、医源于经验等多种观点,如1940年,医史学家李涛教授在其所著《医学史纲》中,在列举了各种动物的救护本能后,说,“凡上述种种皆动物克服痛苦之本能,亦即医学之起源”就是代表之一。而50年代后,较早的如严苍山在《新中医药》上即提出了“劳动创造医学”之命题,其后有众多学者提出了相似的观点,当然,其时以劳动(或实践)创造医学的观点最为深入人心,但其他观点也有发表
者,如“由历史发展上看,无论中外,所有的医学都出于巫术”,体现了学术研究中的百家争鸣。80年代以后,医学史研究蓬勃发展,有更多的文章、专著发表和出版,医学起源问题的研究仍属医史研究中的活跃课题,并有就“医源于巫”、“医源于劳动”等问题的专题讨论。
2.2 医学史分期
医学史的分期反映了一部医学史的学术水平,它不仅给人以纲举目张的效果,也从之可知各个时期医学发展的内涵。50年代始,中国医史学界普遍倾向引进社会发展史分期于医学史分期,即原始社会医学、奴隶社会医学、封建社会医学与半封建半殖民地医学等,这种分期法并不切合医学本身发展的实际,未能在医史界得到继续使用,但逐渐形成一个结合社会发展与王朝更迭的分期法,然同样不能对医学本身发展的内涵得到较好的反映。80年代有多部医学通史问世,其中有两部在分期上很有特,即俞慎初先生的《中国医学简史》和范行准先生的《中国医学史略》。虽各有特,但前者偏重注意结合社会发展特点而较少医学内涵;后者则
突出了各期医学的发展内涵,而时代概念上又显得不足。医史界期待着科学的分期,既能充分反映出医学各个不同时期的不同实质和特点,又能与中国科学技术史和文化史特点相一致,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特点相一致。因此,这一问题还待继续讨论和研究。
2.3 医事制度研究
关于中国历代医事制度,医学通史类著作及学者的论文中均有涉及,有论述太医院、太医署者,有论历代医政概况、医学分科及历代医学制度者,以陈邦贤《中国医学史》为奠基之作。关于医事制度,在80年代以前,仅有散在的论文,1983年,龚纯教授撰成《中国历代卫生组织及医学教育》一书,是为在历年来医史学者研究医事制度基础上,更进一步占有资料,搜采、整理而成,是现有最为全面且资料丰富的医事制度研究成果。其医事制度内容不仅包括历代封建王朝、宫廷的医疗组织,包括地方的卫生组织,还阐述了历代的军医组织、医学教育机构、医学考试以及历代有关医学的法令、条例等。也有学者对春秋时期至辛亥革命前夕的古代军医院组织作了研究,也有专研究太平天国的医药卫生者,述及了太平天国首创的公医制度、创办的第一所中西合璧近代医院及其药政制度、军医院编制、机构、典章制度等。
2.4 预防医学史
“上工治未病”这一预防为主的思想历来为中医学者所重视,因此中国古代医学在预防方面的措施和方法也为医史研究者所重视。50年代初,范行准先生在《医史杂志》上发表中国预防医学思想史连载及在这些文章基础上编撰成的著作《中国预防医学思想史》,是为国内专题研究预
防医学史之噶矢[2]。书中内容述及了古代的卫生措施、民间的防疫方法、卫生设施如水井、浴室、墓葬等,特别是对人痘接种术之研究及对免疫学成就的探讨,开免疫学研究之门。其后,在预防医学史研究方面虽再无专著出版,但作为医学史研究领域之一,有许多专题文章发表,在很多专题方面有所深入和拓展,在预防医学方面,个人卫生、环境卫生、劳动卫生、心理卫生亦是重要的组成内容,也有不少文章述及。
2.5 专科史和疾病史
在中国医学史研究领域中,专科史和疾病史的研究还相对薄弱,这从60年来所出版的医史著作可得出这一结论。尽管专科史和疾病史的有关论文不少,但直
到80年代以后,才有若干专科史出版。在疾病史方面,专著仅见《鼠疫史))(伍连德),论文则不少,特别在五六十年代,有一批疾病史文章问世,如结核病史、「35〕痢疾史、肝炎史、疟疾史、风湿病史、脚气病史、麻风病史、梅毒病史、天花传入史、白喉史、麻疹史、青光眼史[3]等。80年代以后,又有学者发表中风简史、贫血史、冠心病史、肺痈、肺痪、瘦瘤、消渴、痔屡、乳腺增生、角膜翁史等。较之临床疾病谱,可见疾病史研究涉及的病种还很少。综上,专科史和疾病史是今后中国医学史研究领域中待加强的课题。
2.6 中外医学交流史
中外医学交流促进了医学的发展,因此也是中国古代医学史研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此项研究亦以发表的论文为主,50年代、60年代较有代表性的如“中国炼丹术传入西洋考、药学之向外发展、中医东渐略论、祖国医学文化流传海外考、中国针灸流传欧洲及流传日本、朝鲜、越南等,以及牛痘入中国考、历代外药输入的史料、西洋医药传入中国沁习的经过等等,著作仅有范行准《明季传入的西洋医学》一书。70年代以后,随着中医对外交流的发展,中外医学交流的研究文章更见增多,不仅有总体性的研究,如中医药学在国外流传、在西方、在日本、朝鲜、东南亚、伊朗、美国、英国等;有针灸学之西传、针灸走向世界,以及各国如美、英、法、日、苏丹等等的文章,甚至有法医学书籍在国外、《本草纲目》在朝鲜、在日本;《太素》在日本、《救荒本草》在日本、《伤寒论》在法国,以及武术在菲律宾、气功在国外、痘科传日、金元四大学说在日本等研究,可见中外医学交流史研究之深入。
在中外医学交流著作方面,有史世勤《中医传日史略》(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对中医学外传日本及其对日本汉方医学形成的影响和贡献作了全面介绍;更有马伯英等《中外医学文化交流史》(文汇出版社,1993)之问世,更为全面的将中医学外传世界各国及国外医学传入中国
作了研究,资料丰富、翔实,且将之放入整个文化的氛围去研究,开拓了中外医学史交流之新领域,不仅有个人之新见解,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近年来医史界在中外医学交流研究方面之水平,对西洋医学传入和中医学西传等资料和论述也较详尽。
2.7 医学教育史
对于医学教育史的研究,大多集中在近百年来之医学校教育,即指有类似近代
西医院校之医学校教育史。而对中国古代医学教育则少涉及,或在医事制度研究中一并述及,因为中国古代医学教育在国家机构中属太医署或太医院,主要培养宫廷或地方行政机构中的医师,而民间教育主要在于师带徒式教育。1983年龚纯教授撰有《中国历代卫生组织及医学教育》一书,是最早系统介绍中国古代卫生机构和医学教育之专著,惜未公开发行。1988年,又有朱潮《中外医学教育史》问世,是我国第一部正式出版医学教育史专著,接着有《新中国医学教育史》和《江西医学教育史》等问世。此外有专业性探讨中医教育的杂志《中医教育》,亦有不少研究医学教育史的文章发表。
2.8 民族医学史
少数民族医药史在50年代至70年代,一直是医学史研究的薄弱环节,仅对蒙医药发展史有所概述。8。年代以后,由于开始对少数民族医药的重视,也由于中华医史学会专题少数民族医学史研究学术讨论会召开的促进,少数民族医学史研究取得明显的进展。既有对古代少数民族医药之研究,如对古代鞋鞠族医疗保健史的探讨,也有对西夏、回鹊、契丹族医学史的研究。亦有对现代少数民族医学史的研究,其涵盖面更广。80年代以来,以对藏医医学史的研究最为广泛,不仅有
众多的学术论文,还翻译出版了如《四部医典》等藏医学经典著作及《西藏医学》等译作问世。此外,对蒙医医学史、《四部医典》蒙医的影响、朝鲜族之四象医学、医学文献等亦有专题研究。民族医学史研究有百花齐放、方兴未艾之势。
2.9 医学人物研究
在医学史研究中,对历代医家之生平、学术思想和影响、医学成就等历来是一重点内容。实际上,中国古代史的研究是从研究人物开始的,这就是《史记》中“扁鹊仓公列传”。而最早的医史专著李镰《医史》,也是由研究医家之篇章构成。此后,医史研究内容渐趋广泛,在史志中不仅有有成就的医家,亦有医家所著文献和医事制度等,医家仍然是重点。近代60年来医史研究领
域更为宽广,并有了诸如专科史、疾病史、通史、断代史、教育史、交流史、少数民族医学史等,然人物的研究仍是医史研究的重点,从发表论文看,研究医学人物的论文占全部论文的1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