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 诗 三 百 首
全 集
徐 若 伊
2018年09月04日
唐 诗 三 百 首 全 集
《春 晓》唐 孟 浩 然
春 眠 不 觉 晓, 处 处 闻 啼 鸟。
夜 来 风 雨 声, 花 落 知 多 少。
白话译文
春日里贪睡不知不觉天已破晓,搅乱我酣眠的是那啁啾的小鸟。
昨天夜里风声雨声一直不断,那娇美的春花不知被吹落了多少?
注释
①晓:天刚亮的时候,春晓:春天的早晨。
②不觉晓:不知不觉天就亮了。
③啼鸟:鸟的啼叫声。
④知多少:不知有多少。
《鹿柴》唐 王 维
空 山 不 见 人, 但 闻 人 语 响。
返 景 入 深 林, 复 照 青 苔 上。
白话译文
山中空旷寂静看不见人,只听得说话的人语声响。
夕阳的金光直射入深林,又照在幽暗处的青苔上。
注释
1.鹿柴(zhài):维辋川别墅之一(在今省蓝田县西南)。柴:通“寨”、“砦”,用树木围成的栅栏。
2.但:只。
3.返景(yǐng):同“返影”,太阳将落时通过云彩反射的。
4.复:又。
《相 思》唐 王 维
红 豆 生 南 国, 春 来 发 几 枝。
愿 君 多 采 撷, 此 物 最 相 思。
白话译文
红豆树生长在南,春天到了它将生出多少新枝呢?希望你多采摘一些红豆,它最能够引起人们的思念之情。
注释
⑴相思:题一作“相思子”,又作“江上赠龟年”。
⑵红豆:又名相思子,一种生在江南地区的植物,结出的籽像豌豆而稍扁,呈鲜红。
⑶“春来”句:一作“秋来发故枝”。
⑷“愿君”句:一作“劝君休采撷”。采撷(xié):采摘。
⑸相思:想念。
《杂 诗》唐 王 维
君 自 故 乡 来, 应 知 故 乡 事。
来 日 绮 窗 前, 寒 梅 著 花 未。
白话译文
请问您来时我家绮窗前,那一株腊梅花开了没开?
注释
⑴君:对对的尊称,您。故乡:家乡,这里指作者的故乡。
⑵应知:知道,了解。
⑶来日:来的时候。绮窗:雕画花纹的窗户。绮:有花纹的丝织品。
⑷寒梅:冬天绽放的梅花。著花未:开花没有?著(zhuó)花,开花。未,用于句末,相当于“否”,表疑问。
《终 南 望 余 雪》唐 祖 咏
终 南 阴 岭 秀, 积 雪 浮 云 端。
林
表 明 霁 , 城 中 增 暮 寒。
白话译文
韵译
从长安望终南山北景秀美,远看岭上积雪似乎浮在云端。
雨雪晴后夕阳微光染亮树梢,长安城中傍晚反增阵阵轻寒。[4]
散译不雅照全集
终南山北坡一片清丽,皑皑积雪似白云飘浮在天际。林梢被初晴的映照得分外透明,黄昏的城里又增添了阵阵寒气。
注释
⑴终南:终南山,在唐京城长安(今)南面六十里处。馀(yú)雪:指未融化之雪。馀,即余。
⑵阴岭:北面的山岭,背向太阳,故曰阴。
⑶林表:林外,林梢。霁(jì):雨、雪后天气转晴。
⑷暮寒:傍晚的寒气。
《静 夜 思》唐 李 白
床 前 明 月 光, 疑 是 地 上 霜。
举 头 望 明 月, 低 头 思 故 乡。
白话译文
明亮的月光洒在窗户纸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霜。我禁不住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的家乡。
注释
⑴静夜思:安静的夜晚产生的思绪。
⑵床:此诗中的“床”字,是争论和异议的焦点。今传五种说法。①指井台。②指井栏。从考古发现来看,中国最早的水井是木结构水井。古代井栏有数米高,成框形围住井口,防止人跌入井,这框形既像四堵墙,又像古代的床。因此古代井栏又叫银床,说明井和床有关系,其关系的发生则是由于两者在形状上的相似和功能上的类同。③“窗”的通假字。从意义上讲,“床”可能与‘窗’通假,而且在窗户前面是可能看到月亮的。但是,参照宋代版本,‘举头望山月’,便可证实作者所言乃是室外的月亮。从时间上讲,宋代版本比明代版本在对作者原意的忠诚度上,更加可靠。④取本义,即坐卧的器具,《诗经·小雅·斯干》有“载寐之牀”,《易·剥牀·犊注》亦有“在下而安者也”之说,讲得即是卧具。⑤马未都等认为,床应解释为床。床,亦称“交床”、“交椅”、“绳床”。古时一种可以折叠的轻便坐具,马扎功能类似小板凳,但人所坐的面非木板,而是可卷折的布或类似物,两边腿可合起来。现代人常为古代文献中或诗词中的“床”或“床”所误。至迟在唐时,“床”仍然是“床”(即马扎,一种坐具)。
⑶疑:好像。
⑷举头:抬头。
《登 鹳 雀 楼》唐 王 之 涣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