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上好歌唱课
  1 运用各种方法,提高学生的歌唱兴趣
导入新课趣味化。歌唱教学中,教师“导”得有方,学生兴趣就高、学得主动、记得牢固。以表演的形式导入,具有形象性和生动性的特点,给学生以无比亲切的感觉;以听赏的形式导入,具有直观性和专业性的特点,使学生真切感受了歌曲的艺术魅力。
发声练习趣味化。发声练习是唱好歌的前提,必须引起足够重视。传统的发声教学模式比较单一调、枯燥、乏味致使学生对其失去兴趣,因此,在音乐教学中,我采用以下几种办法:采用旋律优美的歌曲,如《雪绒花》、《送别》等作为练习曲;让同学们根据所学歌曲的音域范围和音调特征,自己创编练声曲,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歌曲《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时,让同学们用la do re mi sol来创编练声曲,效果更好。
节奏训练趣味化。节奏是歌曲的生命。因此,唱歌教学中节奏训练也很重要,而节奏训练的趣味化就更加重要,因为较之于发声练习,节奏训练可能更加复杂而枯燥,更加要注重训练的趣味性。我认为在歌唱教学中渗透体育知识和技巧,能增加节奏训练的趣味性,促使全体同学充分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抓住歌曲的主要特征。要让学唱过程更加趣味化,我认为抓住歌曲的主要特征是一个好办法。例如:教唱歌曲《红河谷》时,我就采用了这种办法。《红河谷》是一首一段体歌曲,由四个乐句组成。歌曲的主要特征是,第一句和第三句的节奏型完全相同,第二句和第四句的节奏型也完全相同。引导学生主动去寻这样的特征和规律,他们的学习兴趣就被激发起来了。
此外,让流行歌曲适度走进课堂,也能激发学生的歌唱热情。流行歌曲并非“毒虫猛兽”,许多流行歌曲其实也非常优秀,如《同一首歌》、《明天会更好》等作品,无论从思想性还是从艺术性上讲,都称得上是优秀的流行歌曲。作为音乐老师,我自己都禁不住喜欢一些流行歌曲,更何况我们所面对的学生,才不过是十七八岁的大孩子呢?所以,我认为适当地选用一些健康、优秀的流行歌曲进入音乐课堂,是有益的。这样不但让我们的教学内容与时俱进,而且能让学生的歌唱热情更加高涨。  (摘自高中音乐 湖南岳阳音乐班  庞玮)
    人的身体就是歌唱的“乐器”。良好的歌唱姿势能使各发声器官发挥积极作用,能发出优美、自如的歌声。可是,有些学生平时对演唱姿势很不注意,也不讲究。他们认为,只要唱得好,姿势不要紧。其实这种想法是完全错误的。平时不注意,就会养成不良习惯,如,头
低看地、仰头望天的,摇头晃脑的,耸肩勾背的,挺腹弯腰的,等等,很多畸形怪状的动作。这些动作都是违反演唱的生理运动规律的。坏习惯一但形成,就难以纠正。因此,在上歌唱课时,要对学生进行严格地训练,训练时应经常提醒学生,及时纠正错误,并用错误与正确姿势进行示范比较,使学生了解怎么样才是对的,知道怎么把错误改正过来;使学生慢慢养成良好的演唱习惯,从而取得良好的演唱效果。
呼吸是歌唱发声的动力和基础,没有气息就无法发声,没有正确的控制气息的方法,就唱不好歌。也就是说,发声是否准确、音质是否优美,以及歌曲的感情表达,如强、弱、快、慢、顿、连、婉转、欢乐、悲伤、愤怒等等诸多变化,都与气息的运用和控制分不开,而且这不是自然呼吸所能做到的,必须经过歌唱呼吸训练才能达到。要让学生掌握歌唱呼吸的方法,首先要使学生了解人体的呼吸器官,呼吸器官包括:口腔、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胸腔、横膈膜及部分胸腹肌肉和肺。
下面是三种行之有效的发声方法:
其一:缓吸缓呼:缓吸时用鼻子象闻花和闻气味那样地吸气,使气息慢慢地吸入横膈膜,使横膈膜下降,使胸底部向下伸展;同时胸腔两肋张开,使胸腔全面扩大。控制瞬间后,呼气
时张大嘴巴,使气息冲到硬腭处,发出振动声响;胸肋部分尽量保持住吸气时的状态,使气息有控制地、平稳均匀地吐出。另一种呼气法是用m闭口哼唱法,呼出时口腔象有打哈欠感觉那样打开,嘴唇轻轻闭拢,使声音在眉心、鼻子处聚集起来,腮部周围微微振动,均匀呼出。
其二:急吸缓呼:急吸时就像突然遇到一位熟人,惊奇地发出“啊”声,  倒抽一口气的感觉。吸气时打开喉咙,控制瞬间后慢慢地、有控制地均匀呼出。
其三:急吸急呼:急吸时与急吸缓呼的方法一样;急呼时像吹灯那样的感觉,很用力地吹,或模仿激烈运动后的呼吸感觉。
总之,在练习正确的呼吸方法时,强调要认真地练,不能漫不经心地随便练、随便唱。就是发一个简单的音,也要做到情绪饱满地、有目的地体会歌声与呼吸的关系和气息的运用。呼吸还要结合练声曲和歌曲来练习,要按照标记的换气记号来换气,从易到难,逐步掌握。只有反复练习,才能掌握其中的奥妙;只有掌握好呼吸的基本功,才能唱出自然、流畅、圆润、优美的歌声。
3、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发声方法
要想让学生掌握科学的发声方法,必须先讲解发声的原理。发声的主要器官是喉头和声带。声带是人声的发音体,藏在喉咙里面,是一对坚实的韧带,声带中间叫声门,发声时闭合,吸气时分开。喉头位于气管的上端,由软骨与肌肉组成,能灵活地调整声带变化,产生高、低、强、弱、明、暗、音变化的基音;在气息的配合下,基音音波又在各共鸣腔里引起共振、扩大及美化,经其它发音器官的调节,发出自然、圆润、明亮、集中和统一的,具有高位置的混合共鸣的声音。发声训练的目的,是为了使发声器官能自如地调节自己的歌声,用最节省的能量,达到最完美的效果。
首先,运用机械性的张大口练习,整个口腔像打哈欠的感觉打开,上口盖向上顶天的感觉,下巴部分向下着地的感觉,上下积极打开。从未练过声的学生,口盖往往是提不起来的,我采取这种方法,使学生逐渐自然地打开,很有效果。
其次,结合呼吸,用aoeiu等几个元音来单独训练或作过渡性练习。在一个八度之内,从低到高,或从高到低,或三至五度小跳,分别进行练习。从易到难,逐渐提高。
第三,从中音区开始,耐心反复地练,使中音区的声音能强、能弱,能渐强渐弱,获得自然丰满的口腔共鸣效果。然后分别高音区和低音区进行训练。高音区要有适量的假声与适量的
真声相混,在深呼吸的前提下,加强呼吸的压力,同时提起软腭,打开鼻咽腔,从而产生头腔共鸣、获得混合共鸣的高音。唱低音时要有适量的真声也要想到假声的高位置,不能失去气息的控制,做到不撑不压,放松自然,并以胸腔共鸣为主;在练习时要求声音音质结实,振幅要大,音要明亮、集中,高位置,向前,具有穿透力;气息要深,语音要美;声音响而不噪,轻而不虚,高而不挤,低而不压。唱低、中、高音时努力做到气息流动灵活自如,音统一,能运用混合共鸣。在发声歌唱时,口腔应根据音的高低适度打开,原则是音越往高处走,口腔上下开就越大,软腭越自然向上、向后提起。口腔像倒漏斗式的形状,气息保持在深的状态,使声音打到音壁,碰响,然后在头腔引起共鸣,集中一点向前发出。相反,音越往低处走,口腔越慢慢启开,下巴越往下放,以口胸腔为主,自然放松。在唱歌中,只有正确地掌握和自如地灵活运用混合共鸣腔体和发声器官,才能使声音得到美化,从而更优美、更丰满、更动听!
4、培养学生正确的咬字吐字的习惯
歌唱,是用语言和音乐两者紧密结合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活动,生动清晰的语言,是概括和表达歌曲思想内容、刻划动人的艺术形象、深化主题,使歌声富有感染力的极其重要因
素。所以歌唱教学,首先要从掌握语言的规律入手,帮助学生建立起正确的吐字咬字的习惯。尽管有部分同学受方言影响,某些字音发音不准,总体上讲,高中生的普通话基础还是较好的。通过对学生进行正确说话、朗诵,以及有音高、有节奏、有表情地“念”的训练,能使学生逐渐掌握咬字吐字时唇、齿、喉、牙、舌的准确分工合作,口腔开、齐、撮、合的四呼形态,以及穿鼻、抵腭、发音归韵等基本知识与技能。在持之以恒的教学训练中,学生普通话里的方言音逐渐被克服、字音的错误明显减少、字形的变化得以纠正。同时,在强调语言规范化的教学中,结合歌唱的呼吸、共鸣等相关知识,指导学生掌握发声的基本原理,经过反复训练,学生就能逐步养成正确的咬字吐字习惯了。
在学习一首新歌时,首先要让学生把曲谱视唱熟,然后把歌词有表情地朗诵几遍。朗诵时,先作比自然说话稍为夸张地、声调稍为提高地朗读,再带有气息控制和打开喉胧朗诵,最后将朗诵过程中念得不正确的字单独挑出来进行范读与跟读。一些长音延长的歌词要将一个字分成字头、字腹、字尾,放慢速度来念,要咬准字头,延长字腹(口形、舌位仍稳定不变),收清字尾。通过朗读歌词来帮助学生理解歌词内容,使他们的发声器官能自如、正确地运动,体会歌词语气、语调中的轻重缓急、抑扬顿挫的表达技巧;然后结合旋律填词,辨别歌词中的逻辑重音与旋律重音的关系,把握好歌词与歌曲旋律的最佳结合点,才能完美地把歌
怎么学唱歌
曲唱得好,才能达到“字正腔圆,声情并茂”的演唱效果。
5、要培养学生分析和处理歌曲的能力
歌唱艺术是人声与语言文字相结合的艺术。要唱好一首歌曲,不能只强调声音,不讲究感情;也不能只强调感情,不讲究声音。我们应该教会学生怎样理解歌曲的思想内容和表现手法,引导学生分析词曲作者的创作意图以及歌曲的时代背景,以便对歌曲进行适当的艺术处理,把歌曲的艺术形象准确完整地再现出来,达到以情带声,声情并茂的境界。
面对一首新学唱的歌曲,应该怎样培养学生处理歌曲的能力呢?首先引导学生对歌曲的内容、风格、速度、力度、表情术语、节奏、节拍、旋律、调式调性、曲式结构等方面进行仔细的分析,然后帮助他们对歌曲进行精细的艺术处理。只有对歌曲进行细致分析和精心处理,才能增强演唱者的形象思维和对音乐的感受力,才能把歌曲演唱得更加完美。如学唱内蒙民歌《嗄达梅林》时,首先对歌曲进行这样的分析:它是一首内蒙人民为了怀念民族英雄“嗄达梅林”而创作的歌曲,五声羽调式,单乐段四句体的曲式结构, 4/4拍子,节奏简单,旋律悠长、起伏较大,具有鲜明的内蒙民歌风格,速度较慢,力度经历了mp—f—mf—mp的变化,有较明显的对比,要用深情怀念地感情来演唱。只有对作品进行认真地分析和巧
妙地处理,才能达到预定的演唱效果;只有上课时多让学生参与分析歌曲,才能不断提高学生分析和处理歌曲的能力。
6、要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形体动作训练
尽管歌唱主要是以美妙的歌声来感动人,但是演唱一首歌曲时,若从头到尾站着一动不动,就显得过于死板,用适当的形体动作来辅助演唱活动,是非常必要的。
形体动作与歌声一样,都是发自内心的,正所谓“情动于中而形于外”。在放声歌唱时,用恰当的形体动作和脸部表情来辅助歌声所不能表达的一些情感是必要的。因此,在歌唱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做一些与歌词内容相吻合的脸部表情,以及手、眼、身等一些身段基本功的练习,以便将来能更好地为表达歌曲内容与思想感情服务,使观众不仅可以用耳朵欣赏歌者美妙的歌声,而且还能用眼睛来欣赏歌唱者精彩的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