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说文解字
汉字是迄今为止连续使用时间最长的主要文字,也是上古时期各大文字体系中唯一传承至今的文字。汉字有着深沉的历史渊源,它是中华文化的传播媒介,更是中华儿女民族认同感的独特纽带。你知道“名列前茅〞的“茅〞指什么吗?“惊弓之鸟〞中的“鸟〞是只老鹰么?“加了四点只有一点〞是个什么字?我们常用的成语从何而来?汉字又是如何起源并开展的呢?有趣的词语溯源,精妙的字谜游戏,让我们随着本章去领略汉字的独特魅力吧!
题海拾贝
词语溯源
选择题
1.“东山再起〞这个典故出自?
A.曹操B.刘备C.谢安D.孔子
【答案】C
【一点通】东山再起的典故出处是?晋书·谢安传?。指的是东晋的谢安重新出山做官的故事。
因为谢安久居东山,所以称为“东山再起〞。
2.“破釜沉舟〞这个成语出于哪次战争?
A.淝水之战B.长平之战C.巨鹿之战D.官渡之战
【答案】C
【一点通】出自?史记·项羽本纪?。公元前207年,项羽的起义军与秦将章邯率领的秦军主力部队在巨鹿〔今河北邢台地区〕展开大战;项羽不畏强敌,引兵渡漳水〔由巨鹿东北流向东南的一条河〕。渡河后,项羽命令全军:“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巨鹿一战,大破秦军,项兵威震诸侯。
3.成语“夜郎自大〞中的夜郎是指什么?〔〕
A.国家B.学者C国王
【答案】A
【一点通】汉朝的时候,在西南方有个名叫夜郎的小国家,它虽然是一个独立的国家,可是国土很小百姓也少,当汉朝使节从夜郎经过时,夜郎国君问他:“汉与我国哪个国家更大?〞由此落下没有自知之明的笑柄。
4.古人常以“尺素〞代指?
A白头巾B书信C.手帕
【答案】B
【一点通】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童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后来“尺素〞就用作书信的代称。如秦观?踏莎行?:“鱼传尺素〞。
5. “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的“戚〞是指一种斧,那么“干〞是指?
A.盾牌B.矛C.刀D剑
【答案】B
【一点通】干是盾,戚是斧。语出陶渊明?读山海经?诗。刑天,神话人物、因和天帝争权,失败后被砍头,但他不服输,以两乳为目肚脐为嘴仍然持着盾牌,挥舞着板斧。
6. “名列前茅〞比喻名次列在前头。“茅〞最初指的是:
A.一种草B.草房子C.姓茅的人
【答案】A
【一点通】古代楚国军队行军时,前哨如遇敌情,那么举茅草发出警报,后来以“名列前茅〞比喻名次列在前面。
7. “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的“文武〞原意是指:
A.读书、练武B.周文王、周武王C.文治、武治
【答案】B
【一点通】文武之道指周文王、周武王治国修身之道,据?礼记·杂记言?:治国严而不宽,
周文王、周武王是不会这么做的。宽而不严,文王、武王也不会这么做,宽严相济才是他们的治国之道。
8. “风声鹤唳〞最早是形容哪个古代将领率军败退的狼狈之状?
A.曹操B.符坚C.项羽
【答案】B
【一点通】前秦符坚领兵进攻东晋,大败而逃,溃兵听到风声和鹤叫,都疑心是追兵。形容惊慌疑惧。
9. “出人头地〞最初指的是哪位文人的高人一筹?
A.欧阳修B.苏轼C.陆游
【答案】B
【一点通】宋代欧阳修主持科举考试,看到苏轼的应试文章非常赞赏,后又读了苏轼送来的
另一些文章,更加喜欢。在给他朋友的信中说:“读轼书,不觉汗出,快哉,快哉!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一头地也。〞后简化为“出人头地〞。
10. 我们用“羞花〞来形容历史上的哪位美女?
A.西施B.杨贵妃C.貂蝉D.王昭君
【答案】B
【一点通】沉鱼指西施,落雁指王昭君,闭月指貂蝉,羞花指杨贵妃。
11.“惊弓之鸟〞的“鸟〞应是一只?
A.雁 B. 鹰 C.天鹅 D.雕
【答案】A
【一点通】从前,魏国有一个射箭技术高超的人叫更赢,一天他对魏王说,只拉响弓弦,不发箭即可让天上的雁跌落下来;后来,他果真虚发一箭即见一只雁跌落下来。原来这是一只受过伤还没有复原的雁,当它听到弓弦声,想振翅高飞,以致伤势发作,于是掉了下来。
12. 古时人们为何称妇女为“巾帼〞?
A.妇女擅长织造 B.妇女戴的头饰叫巾帼 C.妇女穿着的衣服叫巾帼
【答案】B
【一点通】古时候的贵族妇女在举行祭祀大典时,戴的一种丝织品或发丝制成的头饰叫巾帼,后表示对妇女的尊称。
13. “讳疾忌医〞是讲古代一位国君有病却不听医生的劝告,最终病重而死。这位神医是?
A.华佗B.张仲景 C.扁鹊D.李时珍
【答案】C
【一点通】典出?韩非子·喻老?。蔡桓公有疾但不听医生扁鹊的劝告,最终病重而亡。
14. 下面哪一那么读书典故的主角是孔子?
A.牛角挂书B.韦编三绝C.汉书下酒D.下韩读书
【答案】B
【一点通】古时的书是在竹简上刻字,再用绳子把一根根竹简串起便成了书籍。故事说的是孔子刻苦读书,甚至曾三次把穿竹简的牛皮绳〔韦为牛皮绳〕翻断了。
15. 人们把女孩子垂在前额的整齐短发称为“刘海儿〞,其原意是?
A.一个人名 B .“留孩儿〞的谐音,指小孩留的头发 C.一个寺庙名
【答案】B
【一点通】人们把女子垂在前额的整齐短发称为“刘海儿〞。其实,刘海儿本为“留孩儿〞,专指小孩子所留的头发。
16. 大家在写信时,都会在信的结尾写上“此致〞、“敬礼〞,“此致〞是什么意思?
A.表示致敬 B.奉上、敬上 C.到此为止
【答案】C
【一点通】“此〞是指前面信中所写的内容。“此〞字的作用在于概指前文,了结全篇。“致〞者,尽也,含有无保存地给予或呈献之意。“此致〞二字连用,意思是“上面的话都说与你了〞。它是一封信的煞尾。
17. “唇亡齿寒〞一词中的“唇〞和“齿〞最初指代的是:
A.两个人B.两家人C.两个国家 D.两个民族
【答案】C
【一点通】?左传·禧公五年?中晋献公向虞国借路伐虢〔guó〕,虞国大夫宫之奇劝虞君说,虞、虢5字游戏名两国像嘴唇和牙齿之间的关系,唇亡那么齿寒,但虞君未听劝告最终也为晋所灭。
18. “书香门第〞中的“书香〞原意指什么?
A.书纸自然发出的清香 B.书籍的油墨味
C.书中夹香草发出的香气 D.书发霉后发出的怪味
【答案】C
【一点通】古人为了防止虫子咬食书籍,将一种有清香之气的芸香草置于书中。芸香草亦称芸草,为多年生草本植物,产于我国西部,可以入药。
19.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中的“河〞最初指的是:
A.黄河B.淮河C.长江D.汾河
【答案】A
【一点通】河在古籍上专指黄河。“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意思是“黄河经常改道,某地原在河东,几年之后又变成河西〞,比喻世事变化。
20. “双管齐下〞的“双管〞本义是:
A.两支芦苇子B.两支笛子 C.两支笔D.两支
【答案】C
【一点通】唐代著名画家张澡,画松树的方法非常特别,他手握两支笔,同时齐下,一支画生枝,一支画枯干。
21.“分道扬镳〞的“镳〞字指的是?
A.马鞭 B.马嚼子 C.马蹄子
【答案】B
【一点通】镳,是指马嚼子。扬镳,是指提起马嚼,策马前行。分道扬镳,原指分路行进。后比喻因志趣不同而各奔前程。
22. “阳关大道〞原是指通往哪里的道路?
A.东海B.西域C.南国D.漠北
【答案】B
【一点通】阳关大道原是指古代经过阳关通往西域的大道。语出王维?送刘司直赴安西?:“绝域阳关道,胡沙与塞尘。〞
23. “一日不见,如隔三秋〞里的“三秋〞是指?
A.三个季度 B.三个月 C.三个秋天 D.三年
【答案】A
【一点通】?诗·王风·采葛?:“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孔颖达疏:“年有四时,时皆三月。三秋谓九月也。〞三秋指三个季节,即九个月。从原诗月、秋、岁的排序中也可看出“秋〞应指代季度。
24. “高屋建瓴〞一词中的“瓴〞是指什么?
A.瓦 B.屋槽 C. 瓶子D.瓦罐
【答案】C
【一点通】高屋建瓴指在屋顶上把瓶子里的水往下倒。比喻居高临下,势不可挡。也形容人调查事物的才能非凡。
25. “一唱三叹〞中的“叹〞字本义是什么?
A.叹息B.赞叹C.惊叹 D.附和
【答案】D
【一点通】?荀子·礼论?:“清庙之歌,一倡而三叹也。〞意思是一个人歌,三个人相和。后多用来形容音乐、诗文优美。
问答题
1.参军又叫“入伍〞,你知道这个“伍〞字的来源么?
【一点通】在我国古代军队中,五人为一伍,五伍为一两,五两为一卒,五卒为一旅,五旅为一师,五师为一军。自西周时起,我国古代军队大多都是参照伍、两、卒、旅、军编制的。那时社会基层单位称之为“比〞,五户为一比。每当征兵的时候,五户人家各要送一名男丁,一比共要送五人,恰好组成一个伍,不管干什么事,这五个人总是被分在一起的。尽管以后历代军队编制在不断地变化,但“伍〞的叫法却一直流传了下来,并使人们逐步习惯地把“参军〞叫做“入伍〞了。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