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填空题(20分)
1.1.2高等教育的概念已不能用中世纪“大学教育”的概念来指称了,于是国际上出现了中等后教育和第三级教育等新的高等教育概念。古代西方教育中,“七艺”是指文法、修辞学、辩证法、算术、几何学、天文学和音乐理论。高等教育是在完全的中等教育的基础上进行的专业教育。
1.1.3 高等教育概念应从两个方面进行界定,一是高等教育在整个学制体系中的位置,二是高等教育的性质。
1.1.4 从高等教育在整个学制体系中的位置看,高等教育是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三级学制体系中最高阶段。从高等教育的性质来看,高等教育是一种专业教育,是依据专业分工培养高级人才的活动。
1.1.5高等学校教育工作的中心环节是教学工作。决定教育领导权和受教育权利的主要因素是政
治。
1.2.1 斯特鲁米林运用受教育年限的长短来确定劳动简化率的方法计算出因教育程度的提高所产生的价值占国民收入的比率为30%;舒尔茨推算出教育水平提高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是33%;丹尼森的研究表明教育对国民收入增长率的贡献为35%。
1.2.2 科学技术发展对高等教育有着广泛影响,其中最为直接和明显的是对高等教育内容和手段的影响。
1.2.3 高等教育通过传递、积累、创造、发明新的科学技术而发挥再生产科学技术的功能。
1.2.4 高等教育具有选择、传递、保存成人高等教育是什么意思、创新和发展文化的功能。
1.2.5高等教育的政治功能表现为对受教育者进行政治教育、培养专门政治、法律人才、推进民主政治的发展。
1.3.1 最早产生的中世纪大学是意大利的萨莱诺大学、波隆那大学、法国的巴黎大学、英国的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
1.3.2 中世纪大学的办学目的与方向决定了其职能基本上是培养专门人才,而科学研究在大学中并没有到存在的位置和理由。
1.3.3 1810年洪堡以新人文主义思想指导建立柏林大学,柏林大学把培养学者和学术发展看成自身的目的,从而确立了大学发展科学的职能。为此提出了大学自治与学术自由的原则、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原则。
1.3.4 美国许多大学的学者对德国大学教授追求真理、尊重逻辑思维的治学态度推崇不已,把学习德国大学开展科学研究的做法看做自己的重大使命,并按照德国的模式改造美国大学,最典型的就是霍普金斯大学。
1.3.5 康奈尔大学是赠地学院运动中诞生的一所著名大学,其办学思想是向所有人开放,向所有学科领域开放。为体现这一思想,康奈尔大学提出了“适用于所有目标”的课程计划。赠地学院运动诞生的两所著名大学是康奈尔大学和威斯康星大学。著名的 “威斯康星思想”明确地把大学的主要职能由单纯的培养人才和科学研究拓展到服务社会。
1.3.6 培养专门人才是现代高效的根本使命,发展科学是现代高校的重要职能,服务社会是
当代高校职能的延伸。高等学校服务社会的形式有:教学服务、科技服务、信息服务和装备服务。现代大学的三大职能是:培养专门人才、发展科学和服务社会。
2.1.1 教育方针是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根据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基本的国情,通过一定的立法程序,为教育事业确立总的工作方向和奋斗目标,是教育政策的总概括。
2.1.2教育方针的基本内容包括教育发展的指导思想、教育的培养目标和实施的途径。
2.1.3 教育的目的是指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基本要求,它规定了所培养的人的基本规格和质量要求。高等教育的目的具有导向作用、调控作用、评价作用和激励作用。
2.1.4 教育目的的性质是:教育目的是一种教育理想、教育目的具有客观性。
2.2.1 制定培养目标应处理的几个关系包括:德与才的关系、身与心的关系和业务素质与文化素质的关系。
2.3.1 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包括:德育、智育和体育。
2.3.2 在高校中,实施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主要有:课堂教学、科学研究训练、社会实践活动。
3.3.1 高等教育可按照其总体规模的发展依次分为英才高等教育、大众高等教育和普及高等教育等阶段。
3.3.2 美国学者马丁.特罗提出:高等教育入学人数低于适应人口的15%时属于英才高等教育阶段;高等教育入学人数达到适龄人口的15%~50%时属于大众高等教育。实施宽口径,适应性强的教育称为通才教育。强调教学内容综合性的教育模式称为通才教育。
3.3.3 英才阶段向大众化转变的两种模式是:一种是美国模式,一种是日本模式。
3.4.1 高等教育平等与效率的组合形式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单一型,即所说的高效率低平等或高平等低效率,这是一种由片面认识所支配的观点;另一类是兼顾型,即追求高等教育平等与效率双目标,它代表一种辩证的观点,是应当追求的。
4.1.1 美国学者伯顿根据世界各国高等教育系统的不同特点,从举办者角度将其概括为四中基本类型:单一公立系统中的单一机构部门、单一公立系统中的多重机构部门、多重公立系
统的多重机构部门、私立和公立系统并重的多重机构部门。最早推出高等学校服务社会职能的国家是美国。
4.2.1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规定,我国学位分为三级:学士、硕士和博士。美国高等学位制度有四个层次:分别是副学士学位、学士学位、硕士学位、博士学位。
4.3.1 世界各国高等学校的招生制度主要有:统一的入学考试方式、由大学单独组织入学考试的形式和统一考试和单独考试相结合的形式。
4.3.2 20世纪80年代中期,考虑到现行分配制度的种种弊端,我国开始实行指令性计划和指导性计划相结合,并开始试行供需见面,双向选择的分配制度。
4.3.3 我国高校教师的职务通常包括:教授、副教授、讲师和助教四级。
4.4.1 高等学校教师职务的聘任通常是采用契约的方式,它体现了高等学校与教师之间的法定关系及彼此的权利和义务。
5.1.1 中央集权型的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代表国家:法国、意大利和瑞典;权利分散性的
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代表国家:美国;集权与分权结合的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代表国家:德国、英国和日本。
当前世界各国高等教育的宏观管理体制划分为三种模式:中央集权型、权利分散型、集权与分权结合型。
5.1.2 1995年7月,国务院转发了《关于深化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指出,在未来若干年内,我国高等教育领导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是建立和完善两级管理、以省级统筹为主的体制
6.1.1 宏观高等教育结构主要包括:层次结构、科类结构、形式结构、能级结构、地域结构、管理体制结构等;主观高等教育结构主要包括:学科专业结构、课程结构、教材结构、队伍机构、各类人员的知识结构。
6.2.1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地域布局逐渐形成了:梯度结构模式和中心城市模式。我国目前的高等教育分为三个能级:(1)设有研究生院,本科教育与研究生教育并重,教学与科研兼顾的重点院校(2)以本科教育为主的一般院校(3)以培养应用性、技艺性为主的专科院校。1980年制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规定学位分为:学士、硕士和博士三级。
6.3.1 世界教育结构改革的两种基本趋势是:一体化模式和多样化模式。
7.1.1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的定义,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
7.1.2高校教师通过继承、传播、发展和创造人类科学技术文化知识,来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高校教师通过社会服务,直接推动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
7.1.3 高校教师的任务主要有:教书育人、开展科学研究、为社会服务。
高等学校的基本职能一般有三个:培养人才、发展科学、为社会服务。
7.1.4 教师结构主要包括职务结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和专业结构。
7.1.5 高等学校教师的职务结构分为倒金子塔型、卵型和金子塔型。
7.1.6 影响高等教育结构的因素有:经济因素、文化、传统因素、科技、技术因素和教育因素。
7.3.1 高校师生关系的主要表现形式可概括为:教育关系、心理关系和道德关系。(P195)
高校师生的心理关系可分为:认知关系和情感关系两个方面。
高校师生关系的主要特点是:(1)在高校师生教育关系中,学生的主动性明显增强;(2)高校师生的
心理关系是建立在平等和民主的基础之上。
8.2.1 未来人应持有三本教育“护照”,一本是学术性的,一本是职业性的,另一本是证明人的事业心、进取精神、创造能力和协调组织能力的。
9.1.1 教学是学校实现培养人才的基本途径;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在教学系统中通过媒介进行的传递信息的双边活动。教学是高等学校教育工作的中心环节,是实现一定教育目的和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学校以教学为主,这是提高教育质量的一个基本条件。
9.1.2大学生学习的特点有:学习的独立性的增强、学习的自主性增强、学习的探索性增强。
10.1.1 按照课程的侧重点放在认识的主体上还是客体上来构建课程,可将课程分为学科课程和经验课程。从科型或综合性的观点看,课程分为学科并列课程和核心课程。
从层次构成上看,课程分为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程程。
从形式上看,课程分为必修课程、限选修课程和选修课程。
10.1.2 布鲁姆在《教育学的无知》中指出,历来的课程研究专注于显性课程,而忽略了潜在课程。
10.2.1 教学计划可以按照学分制和学年制来编制。
11.1.1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教育组织形式又表现出不同的类型和特点,教学组织的形式分为:
个别教学制和班级授课制。
11.1.2班级授课制首先是由夸美纽斯在其《大学教学论》中提出并在理论上进行说明的,由此也确定了课堂教学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自19世纪中叶开始,班级授课制为欧洲各国学校所广泛采用。我国1862年创办的京师同文馆开始采用班级授课制。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