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气候总结
一、影响气候的因素
二、气候类型及自然带
1.世界气候类型的特点、成因及分布
 
气候类型
分布规律
分布地区
成  因 
气候特征
自然带
植被特征
典型动物
典型土壤
 
热带雨林气候
南北纬10°之间
亚马孙平原、刚果盆地、马来岛
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
全年高温多雨(2000mm以上)
热带雨林带
树木常年花开果熟
猩猩,河马
砖红壤
热带草原气候
南北纬10°~20°之间
非洲、南美洲、大洋洲
赤道低压、信风带交替控制
湿季干季交替(700-100mm)
热带草原带
湿季草原一片葱绿,干季一片枯黄
长颈鹿,羚羊
燥红土
热带季风气候
北纬10°~北纬25°大陆东岸
中南半岛、印度半岛、海南岛等
冬夏季风交替控制
雨季集中
旱雨季分明(1500-200mm
热带季雨林带
树木旱季有落叶现象
象,孔雀
砖红壤性红壤
热带沙漠气候
南北纬20°~30°大陆内部、大陆西岸
非洲北部、阿拉伯半岛、澳大利亚中西部等
副高或信风带控制
全年干旱少雨(250mm以下)
热带荒漠带
荒漠
袋鼠,沙漠狐
荒漠土
亚热带
亚热带季风气候
南北纬25°~35°大陆东岸
亚洲东部、澳大利亚、南北美洲均有分布
冬夏季风交替控制
冬温夏热夏雨(800-1500mm)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常绿阔叶林
猕猴,灵猫
红壤
地中海气候
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
除南极洲外各洲均有分布
副高和西风带交替控制
冬温雨夏干热(800-1000mm)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常绿硬叶林,叶子表面有蜡质层
阿尔卑斯山羊
褐土
 
温带季风气候
北纬35°~50°大陆东岸
亚洲东部沿海
冬夏季风交替控制
冬寒冷干燥,夏高温多雨(500-600mm)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落叶阔叶林
松鼠,黑熊
棕壤,褐土
温带海洋气候
南北纬40°~60°大陆西岸
欧洲西部、澳大利亚南部、南北美洲西部等地
全年受西风带影响
温和多雨(700-100mm)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温带大陆性气候
南北纬40°~60°大陆内部
亚欧大陆、北美大陆内部
大陆气团控制
冬寒夏热
干旱少雨
温带草原温带荒漠带
森林草原、草原
荒漠
黄羊、旱獭
双峰驼,子午沙鼠
黑钙土
荒漠土
亚寒带
针叶林气候
北纬50°~70°之间的大陆
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北部
极地大陆(海洋)气团控制
冬寒长
夏短暖
亚寒带针叶林带
针叶林
驼鹿,紫貂
灰化土
寒带
苔原气候
北半球极地附近临海
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北冰洋沿岸
极地气团控制
全年严寒
苔原带
苔藓、地衣
驯鹿,北极狐
冰沼土
冰原气候
南北半球极地附近内陆
南极大陆、格陵兰岛
极地气团控制
全年酷寒
冰原带
冰雪覆盖
北极熊,海貂企鹅
未发育
高山
高原
高山高原气候
高大的山地和高原地区
青藏高原、南美安第斯山脉
气温随高度变化
气候垂直变化明显,气温随高度而降低
2.非地带性气候分布
A.道的热带雨林气候——“来自海洋的信风十地形迎风坡十沿岸暖流”
热带雨林气候大致分布在赤道南北纬10°之间的地区,受纬度位置及大气环流的影响,具有终年高温多雨的气候特征,主要位于非洲刚果河流域、南美亚马孙河流域及亚洲印度尼西亚等地。那些远离赤道的地区,只要气温、降水量等达到一定数值也可以形成热带雨林气候。这样的地方在地球上有四处,即非洲马达加斯加岛东部、澳大利亚东北部、巴西高原东南部和中美洲东北部。它们虽然远离赤道,但由于处于来自海洋信风的迎风地带,附近洋面又有暖流的加温加湿作用,从而使上述地区不但气温较高,降水也较为丰富,符合形成热带雨林的条件,所以发育形成了热带雨林气候。
B.道地区的热带草原气候——“地势高”
热带草原气候大致分布于南北纬10°至南北回归线之间,位于热带雨林气候的两侧,因处在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的交替控制之下而形成。赤道穿过东非高原,本地区理应为热带雨林气候,但由于东非高原地势较高,改变了此处的气温和降水状况,从而形成热带草原气候。
C.风带内的温带大陆性气候——“西风带内安第斯山脉的北风坡”
    温带大陆性气候一般分布于温带大陆的内陆地区,距海洋较远,干旱少雨。南美巴塔哥尼亚高原位于安第斯山脉东侧,东面距海洋较近,并处于西风带内,但该地处于安第斯山脉东侧的背风地带,受山地阻挡而降水稀少,因此形成了干燥少雨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D.陆东岸的温带海洋性气候
从“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上可以看到,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在南北纬40°~60°之间的地区。主要分布在西欧、北美及南美大陆西岸狭长地带,许多人误以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只分布于南北纬40°~60°大陆西岸。事实上,只要是温带地区,又能受到西风的影响,终年有暖湿空气从海洋面上吹来,就可以形成温和多雨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如澳大利亚东南部及新西兰南北二岛、智利火地岛的温带海洋性气候。
另外,从“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上可以看到,南北美洲西海岸气候的分布范围仅局限于沿海地带,并呈现南北延伸、东西更替的分布特征,其原因主要是受高大的南北走向的科迪勒拉山系的影响,气候分布不能深入内地而局限于太平洋沿岸地带,从而具有了上述特征。
三、中国的气候气候类型的判断
1)气候类型判断思路
2) 判断方法(以温定带,以水定型)
根据最热月和最冷月时间来判读该气候类型所在地是南半球还是北半球。
半球名称
气温最热月
气温最冷月
月气温曲线形态
北半球
678
1212
向上凸,呈峰形(∩)
南半球
1212
678
向下凹,呈谷形(∪)
根据根据气温的高低(特别是最低气温)来判断该气候类型所属的温度带。
热量带
热带
亚热带
温带
亚寒带和寒带
最冷月均温值
15
0-15
0
最热月均温值
10
根据降水量判读降水类型。
雨型
气候类型
年雨型
热带雨林气候  >2000mm
温带海洋性气候  700-1000mm
冬雨型
地中海气候  300-1000mm
夏雨型
热带草原气候  750~1000mm
热带季风气候  1500-2000mm
亚热带季风及季风性湿润气候800-1600mm
温带季风气候  500-600mm
温带大陆性气候  <300mm
少雨型
热带沙漠气候  <250mm
极地气候  <250mm
还要注意降水的变化,如热带季风气候与热带草原气候的区别是集中与渐变,温带海洋性气候特别均匀,温带季风集中在78两个月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