厄尔尼诺现象概念图
厄尔尼诺的模型
“厄尔尼诺”现象
1.表现:南美洲及太平洋东部和中部赤道海域(秘鲁与厄瓜多尔)海水异常增温并东流到南美洲西岸的现象,因其多始发于每年圣诞节前后,故被称作“厄尔尼诺”(El Nino 西班牙语即“圣诞之子”的意思)。
国际上关于厄尔尼诺现象公认的判断标准是:连续3个月以上太平洋东部和中部赤道海域的月均温高于平均值0.5℃以上,就算海水温度异常。原因是,海水的比热大、吸收太阳辐射
1.表现:南美洲及太平洋东部和中部赤道海域(秘鲁与厄瓜多尔)海水异常增温并东流到南美洲西岸的现象,因其多始发于每年圣诞节前后,故被称作“厄尔尼诺”(El Nino 西班牙语即“圣诞之子”的意思)。
国际上关于厄尔尼诺现象公认的判断标准是:连续3个月以上太平洋东部和中部赤道海域的月均温高于平均值0.5℃以上,就算海水温度异常。原因是,海水的比热大、吸收太阳辐射
的能力强,因此宽广的大洋通常被视为大气的重要热库。有人计算过,100米深的海水温度变化0.1℃所用的热量,便足以使其上面5000米厚度的大气层温度提高6℃。赤道太平洋水域占全球海域的四分之一,因此那里的海温异常变暖,会引起全球气候异常。
2.规律:厄尔尼诺现象大约每隔3至7年便出现一次,活动期通常延续一年以上,其间还间隔出现反厄尔尼诺现象(即东太平洋赤道附近海域水温异常变冷——拉尼娜现象)。
3.影响:
(1)全球性气候异常。厄尔尼诺,扰乱海流模式及大气环流,赤道以南东南信风减弱或消失,南赤道暖流减弱或消失,赤道逆流加强。南太平洋东部及沿岸水温异常升高,降水增多,太平洋西部变得干旱少雨,非洲撒哈拉沙漠却异常干旱。
(2)全球气候变暖。厄尔尼诺暖流西流的过程中与黑潮暖流(即日本暖流)发生碰撞,使其向北移动。黑潮暖流是横越太平洋的一支暖流,来自日本附近,通常把巨大的热量输往东太平洋海域。它的北移,使北部海域水温上升,北半球气温升高。
(2)海洋生物灾难。秘鲁渔场附近水温升高,上升流变为下沉流,海洋生态遭受破坏,海洋生物生存受到威胁。1972——1973年发生强厄尔尼诺现象时,太平洋东部和中部赤道附近与南美洲西岸海域,表层水温竟高出常年值4℃,使秘鲁鱼大量死亡或南迁,导致以鳗鱼
2.规律:厄尔尼诺现象大约每隔3至7年便出现一次,活动期通常延续一年以上,其间还间隔出现反厄尔尼诺现象(即东太平洋赤道附近海域水温异常变冷——拉尼娜现象)。
3.影响:
(1)全球性气候异常。厄尔尼诺,扰乱海流模式及大气环流,赤道以南东南信风减弱或消失,南赤道暖流减弱或消失,赤道逆流加强。南太平洋东部及沿岸水温异常升高,降水增多,太平洋西部变得干旱少雨,非洲撒哈拉沙漠却异常干旱。
(2)全球气候变暖。厄尔尼诺暖流西流的过程中与黑潮暖流(即日本暖流)发生碰撞,使其向北移动。黑潮暖流是横越太平洋的一支暖流,来自日本附近,通常把巨大的热量输往东太平洋海域。它的北移,使北部海域水温上升,北半球气温升高。
(2)海洋生物灾难。秘鲁渔场附近水温升高,上升流变为下沉流,海洋生态遭受破坏,海洋生物生存受到威胁。1972——1973年发生强厄尔尼诺现象时,太平洋东部和中部赤道附近与南美洲西岸海域,表层水温竟高出常年值4℃,使秘鲁鱼大量死亡或南迁,导致以鳗鱼
为食的鸟类大量死亡。各种生物尸体漂浮在海面上,腐烂发臭,腥气冲天,海水发黑。
(3)特大风暴潮灾。海洋学家多年研究发现,惨重的风暴潮灾的发生与厄尔尼诺现象有直接关系。
(4)全球性瘟疫流行。厄尔尼诺现象扰乱了全球原有的气候模式,诱发一此天灾,导致了某些生物的迁徙,从而诱发某些流行性瘟疫在世界各地的传播。1993年加勒比海和美洲中部地区流行的登革热、流行性瘟疫在波多黎哥及中美洲和巴西北部地区肆虐横行;1994年孟加拉流行的、南美洲流行的肝炎及东方马脑炎在美国马萨诸塞州的传播,也都与厄尔尼诺有直接的联系。
(5)连带的经济损失。1973年厄尔尼诺现象时,秘鲁鯷鱼大量死亡或南迁,导致以鳗鱼为食的鸟类大量死亡。这一年,秘鲁的鱼获量由常年的秘鲁捕鱼量从1030万吨锐减到180万吨,。出口下降,渔民无收,渔民大批失业。以鯷鱼(沙丁鱼)为原料的鱼粉业出现萧条时期,厂房倒闭,鱼粉业价格迅速上涨,世界各地以鱼粉作饲料的厂商,不得不改用大豆作饲料。于是,大豆价格也猛涨,甚至远在太平洋彼岸的日本,豆腐价格也提高了很多。强大的厄尔尼诺暖流,给世界经济的某些方面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
(6)生命财产损失。1982年至1983年的强厄尔尼诺现象,使秘鲁北部和厄瓜多尔洪水泛滥,中国的气候
(3)特大风暴潮灾。海洋学家多年研究发现,惨重的风暴潮灾的发生与厄尔尼诺现象有直接关系。
(4)全球性瘟疫流行。厄尔尼诺现象扰乱了全球原有的气候模式,诱发一此天灾,导致了某些生物的迁徙,从而诱发某些流行性瘟疫在世界各地的传播。1993年加勒比海和美洲中部地区流行的登革热、流行性瘟疫在波多黎哥及中美洲和巴西北部地区肆虐横行;1994年孟加拉流行的、南美洲流行的肝炎及东方马脑炎在美国马萨诸塞州的传播,也都与厄尔尼诺有直接的联系。
(5)连带的经济损失。1973年厄尔尼诺现象时,秘鲁鯷鱼大量死亡或南迁,导致以鳗鱼为食的鸟类大量死亡。这一年,秘鲁的鱼获量由常年的秘鲁捕鱼量从1030万吨锐减到180万吨,。出口下降,渔民无收,渔民大批失业。以鯷鱼(沙丁鱼)为原料的鱼粉业出现萧条时期,厂房倒闭,鱼粉业价格迅速上涨,世界各地以鱼粉作饲料的厂商,不得不改用大豆作饲料。于是,大豆价格也猛涨,甚至远在太平洋彼岸的日本,豆腐价格也提高了很多。强大的厄尔尼诺暖流,给世界经济的某些方面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
(6)生命财产损失。1982年至1983年的强厄尔尼诺现象,使秘鲁北部和厄瓜多尔洪水泛滥,中国的气候
造成600人死亡,损失达6.5亿美元;同时,引起印度尼西亚和澳大利亚和严重干旱,使400人死亡,损失达30亿美元;1997年——1998年,厄尔尼诺引起世界上亿美元的经济损失。
4.对我国的影响:
(1)厄尔尼诺年,夏季风减弱,我国夏季雨带位置偏南,华北一带少雨干旱,1997年华北主汛期的降水量为46年来第二个少雨干旱年。
(2)长江中下游地区进入梅雨的日期偏晚。
(3)在厄尔尼诺年的秋季,我国东部地区容易出现北少南多的降水分布类型。
(4)我国往往出现暖冬。
(5)厄尔尼诺年,在西北太平洋和南海地区生成的热带风暴和台风个比常年少。
5.厄尔尼诺现象的原因:
(1)太平洋赤道信风减弱,可能是激发厄尔尼诺的重要原因。
(2)地球自转角速度减慢,可能是形成厄尔尼诺的一个重要原因。
(3)海底火山爆发和地震,可能是引发厄尔尼诺的重要原因。
6.启示:
(1)人类的认识的不断进步的。人们了解厄尔尼诺现象的过程,从单纯的海洋现象到海气
4.对我国的影响:
(1)厄尔尼诺年,夏季风减弱,我国夏季雨带位置偏南,华北一带少雨干旱,1997年华北主汛期的降水量为46年来第二个少雨干旱年。
(2)长江中下游地区进入梅雨的日期偏晚。
(3)在厄尔尼诺年的秋季,我国东部地区容易出现北少南多的降水分布类型。
(4)我国往往出现暖冬。
(5)厄尔尼诺年,在西北太平洋和南海地区生成的热带风暴和台风个比常年少。
5.厄尔尼诺现象的原因:
(1)太平洋赤道信风减弱,可能是激发厄尔尼诺的重要原因。
(2)地球自转角速度减慢,可能是形成厄尔尼诺的一个重要原因。
(3)海底火山爆发和地震,可能是引发厄尔尼诺的重要原因。
6.启示:
(1)人类的认识的不断进步的。人们了解厄尔尼诺现象的过程,从单纯的海洋现象到海气
相互作用,又到气候异常的信号,眼界不断扩大,认识也不断深入。从最初秘鲁渔民看到海洋生物暂时消失、鱼类死亡以及陆地上荒漠中的生机,而给暖洋流冠以“圣婴”的美名。而现在的统计却是每次厄尔尼诺带来上百亿元的损失,但对“暖冬”是褒还是贬却又不能立即作出明确的判断。
(2)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人们还注意到厄尔尼诺期间,暖流代替了上翻冷水,直接导致浮游生物消失,随之鱼类减少,又使以鱼为饵的鸟类死亡或迁徙,鱼粉、鸟粪的减少,引起肥料与动物饲料(鱼粉)的短缺。随之作为饲料代用品的大豆、以及依赖饲料的鸡禽价格猛增……。例如1982年厄尔尼诺现象之后两年,秘鲁捕鱼量从1030万吨锐减到180万吨,同时日本、美国的大豆价格随之上涨3倍以上。如果再考虑菲律宾因干旱引起椰子价格上涨,随之肥皂、清洁剂原料的短缺……,最终超越了气候异常的领域.而进入了生态环境与生态经济的讨论。
(3)全面地看问题。我们现面对的是一个地球系统.一个包括了大气、海洋、生物等几个圈层的系统.在这样的基础上才能更全面的评价和研究厄尔尼诺等这些发生在这个系统中的各种现象。就这一点而言.正是地理工作者的优越。
7.全球气候变暖的利:
(2)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人们还注意到厄尔尼诺期间,暖流代替了上翻冷水,直接导致浮游生物消失,随之鱼类减少,又使以鱼为饵的鸟类死亡或迁徙,鱼粉、鸟粪的减少,引起肥料与动物饲料(鱼粉)的短缺。随之作为饲料代用品的大豆、以及依赖饲料的鸡禽价格猛增……。例如1982年厄尔尼诺现象之后两年,秘鲁捕鱼量从1030万吨锐减到180万吨,同时日本、美国的大豆价格随之上涨3倍以上。如果再考虑菲律宾因干旱引起椰子价格上涨,随之肥皂、清洁剂原料的短缺……,最终超越了气候异常的领域.而进入了生态环境与生态经济的讨论。
(3)全面地看问题。我们现面对的是一个地球系统.一个包括了大气、海洋、生物等几个圈层的系统.在这样的基础上才能更全面的评价和研究厄尔尼诺等这些发生在这个系统中的各种现象。就这一点而言.正是地理工作者的优越。
7.全球气候变暖的利:
(1)使我国农业气候热量资源变得更为丰富,积温增多,生长季延长和霜冻期缩短。它将使现有的农业气候带和各种种植熟制界限向北推移,有利于提高耕地的复种指数,缓解困扰北部寒冷农作区的低温冷害,有利于农作物最终产量的提高。
(2)能使全球大范围粮食丰产。对于处于季风边缘的许多发展中国家来说,有可能是变湿变暖,不仅大大地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也大大有利于生态环境的改善。
(2)能使全球大范围粮食丰产。对于处于季风边缘的许多发展中国家来说,有可能是变湿变暖,不仅大大地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也大大有利于生态环境的改善。
拉尼娜制造千年极寒专家预测中国今年冬季气候
拉尼娜简介:
拉尼娜是指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海面温度持续异常偏冷的现象(与厄尔尼诺现象正好相反),是热带海洋和大气共同作用的产物。。2008年年初的南方雪灾可以看出,拉尼娜仍未消失。
时报讯今年夏天,不仅是中国,从美东、欧洲到整个北半球,几乎都经历了近几年来最热的夏天,但是入秋后,气温又开始骤降。有气象专家预测:欧洲可能将面临“千年一遇”的新低温。
而今年中国的气候跟1998年相似,也极有可能是一个冷冬。这异常气候,都与一个叫“拉尼娜”的现象有关。
》》专家预测
墨西哥湾:暖流范围缩小速度减缓
今年夏天美国、欧洲和亚洲都创下历史新高温,尤其是欧洲地区。科学家指出,相应地,在这些地区这个冬天可能会出现超低温的极端天气。欧洲人民可能要面临千年以来最冷的寒冬。
波兰科学家指出,这种极端天气形态的出现,是在 “拉尼娜”现象的影响下,导致来自北大西洋的墨西哥湾暖流活动速度减缓所致。这股暖流是维持地球气候平衡的重要角之一,但近几年来规模却缩小了一半,不能发挥中和极地南下冷空气的作用,而且一旦墨西哥湾暖流完全停止活动,欧洲将进入新的冰河世纪。
英国:今冬仍可能达到零下22度
去年英国遇到31年来最冷的冬天,《每日邮报》在10月4日又指出,英国可能要再次面临一个俨如北极气候般的寒冬。曾准确预测今年酷热夏季的英国独立气候预测机构“积极天气解决方案”的预报说,英国今年冬天会出现猛烈暴风雪,情况将持续到明年1到2月,低温将接近去年苏格兰冬天测得的零下22.3度的纪录。
俄罗斯:明年1月气温将低至零下25度
目前俄罗斯中部部分地区已有低于同一季节均温的气温出现。俄罗斯水文气象中心稍早前预测,当地冬天最冷的月份将出现在2011年1月,温度将低至摄氏零下25度。
俄罗斯政府由于担心流浪人员可能无法度过如此严寒的冬季气候,已经下令要求社会工作人员和警方随时待命,必要时进行强制介入,对流浪人员进行安置,防止出现有人冻死街头的现象。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