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沉积岩粒度划分
1.砾(角砾)岩的一般特征:
      砾岩、角砾岩和沉积混杂岩合称为粗碎屑岩, 它是沉积岩中最粗的一类岩石,是母岩物理风化提供的最粗级碎屑而且一般搬运距离不远,故研究砾岩的成分可以有助于追溯物源。
      由砾石(>2.0 mm)成分大于30%而组成的岩石称为粗碎屑岩。
按主要砾石大小划分
巨砾岩(Boulder conglomerate ):主要砾石粒径超过250mm
粗砾岩(Cobble conglomerate):主要砾石粒径250-50mm
中砾岩(Pebble conglomerate):主要砾石粒径50-5mm
细砾岩(Granule conglomerate):主要砾石粒径5-2mm
2、砂岩
    陆源碎屑中, 0.05-2mm的碎屑颗粒含量达50%以上的岩石称为砂岩.
3、粉砂岩
粉砂级陆源碎屑含量超过50%的沉积岩称粉砂岩
粒度          0.05-0.01          0.01-0.005
    岩石类型      粗粉砂岩          细粉砂岩
    主要粒级      粗粉砂级          细粉砂级
    岩石类型      石英粉砂岩          长石粉砂岩
    石英:长石      100∶0---- 75∶25-----0∶100
    岩石类型        粉砂岩          云母粉砂岩
      云母含量        <5%              >5%
    岩石类型        粉砂岩          含泥粉砂岩          泥质粉砂岩
    泥质含量  0            5%                  25%                50%
    4、泥级质点(主要指粘土矿物)含量超过50%的沉积岩称泥质岩。
石英砂岩
二、变质岩粒度划分
1、按主要变晶粒度,变晶结构分为 绝对粒度:
粗粒(coarse grained,>2mm)
中粒(medium grained,2-1mm)
细粒 (fine grained,1-0.1mm)
微粒 (micrograined,<0.1mm
2.变质岩的分类和命名
基本原则:变质岩岩相学分类是在Best(1982)和Raymond(1995)的分类基础上拟定的。把变质岩分为面理化和无变理至弱面理化两大类。进一步按结构构造和矿物成分特征划分基本类型
对于定向构造的变质岩
以构造定基本名称,依据变质矿物含量少前多后的原则具体定名
板状构造—板岩:变质程度极低,变质矿物一般很少,以原岩基
                            本特征命名,如泥质、碳质、钙质等等
                  命名:颜 + X X 质板岩
千枚状构造—千枚岩:变质程度很低,千枚理发育,变质矿物主
                              要是细小的片状矿物
                  命名:颜 + X X 千枚岩
片状构造—片岩:可以鉴定变质矿物
                  命名:颜 + 粒级 + 主要变质矿物 + 片岩
片麻状构造—片麻岩:变质程度高,矿物容易观察
                  命名:颜 + 粒级 + 主要变质矿物 + 片麻岩
三、火成岩粒度划分
①绝对大小:根据肉眼可分为显晶质结构和隐晶质结构。
    显晶质结构:肉眼能分辨出矿物颗粒,可进一步划分为
        粗粒结构    矿物粒径  >5  mm
        中粒结构              2-5  mm
        细粒结构              <2  mm
    对于颗粒<2mm者,称为微粒结构,>1cm者称伟晶结构
    粗、中、细粒结构适用于等粒岩石,一般以长石来测量;若无长石,则以主要矿物来确定。
    隐晶质结构:肉眼不能分辩出矿物颗粒。
  与玻璃质结构的区别:前者为瓷状断口,光泽黯淡,后者为贝壳状断口,玻璃光泽。
  显微晶质结构:镜下由结晶颗粒组成,可以明显看出矿物颗粒
  显微隐晶质结构:颗粒细小,镜下不能分辨出矿物颗粒。
②相对大小
等粒结构:同种矿物颗粒大小大致相同
不等粒结构:同种矿物颗粒大小不等,大小都有。  如颗粒从大到小依次降低,称连续不等粒结构。
斑状结构:岩石中矿物颗粒可分为大小截然不同的两,大者称斑晶,小者及不结晶的称为基质。是浅成岩和喷出岩的重要特征。
斑晶早于基质,形成于不同的世代。斑晶多在深处或上升过程中晶出,结晶早,结晶时间长,颗粒大;随后,携带斑晶的岩浆上升到地表或较浅处,快速冷凝,形成细小的晶体,隐晶质,微晶,甚至来不及结晶而成玻璃质,即为基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