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灰白~灰钾化、黄铁矿化流纹-英安质含晶屑玻屑熔结凝灰岩:晶屑玻屑塑变结构,局部碎裂状结构,假流纹构造。岩石成分主要由晶屑、玻屑、岩屑角砾及凝灰质组成。晶屑成分主要为灰白斜长石、石英及少量暗矿物组成,长石晶屑呈短柱状,大小在0.5~2mm,部分已被钾长石交代;晶屑含量约为25~35%,塑变玻屑呈极细条带丝发状分布。
灰英安质黄铁矿化玻屑弱熔结凝灰岩:玻屑凝灰结构。岩石颜相对较深,晶屑含量较少,主要为灰白斜长石,大小一般为0.5~2mm,含量约10~15%,大量为玻屑。形态较难辨认。岩石蚀变主要为绿泥石化,局部绿帘石化。矿化以黄铁矿化为主,基本沿节理裂隙充填分布,偶见星点状黄铜矿化,局部沿烟灰石英细脉充填有辉钼矿化。岩石整体网脉状裂隙发育。
灰凝灰质粉砂岩:凝灰质粉砂结构,粉砂成分以斜长石为主,石英少量,分选中等,粒径小于0.02mm,胶结形式为凝灰质胶结,整体较致密。岩石石英、碳酸盐化细脉较发育,节理裂隙面上见碳酸盐化、叶蜡石化发育。矿化相对较弱,偶见黄铁矿和辉钼矿化细脉沿石英、碳酸
盐化细脉分布。
石英砂岩浅灰白~浅墨绿黄铁矿化花岗闪长岩:半自形中细粒结构,主要矿物成分有灰白斜长石、浅肉红钾长石,灰石英及少量暗矿物。其中斜长石、钾长石呈半自形板柱状,大小约1~3mm。局部或更大,含量分布为45%、25%;部分斜长石已发生绿泥石化或绿帘石化;石英呈它形粒状,大小一般为1mm,含量20%;暗矿物主要为角闪石,柱状,含量约10%。岩石蚀变强烈,普遍具硅化、绿泥石化;矿化主要为黄铁矿化,大部分沿节理裂隙及微细脉充填分布;另外有些许微弱的辉钼矿化,仅在几处节理裂隙面上可零星见到。
浅肉红花岗斑岩:斑状结构,斑晶以钾长石为主,次为斜长石、石英,含量约为45%,长石斑晶呈溶蚀宽板状,粒度粗大,粒径为3-5mm,大部分斜长石被钾长石所交代,石英呈次棱角状-次圆状,粒径在2-4mm。基质具隐晶质结构,成分以钾长石、斜长石、石英为主。蚀变主要为钾化、叶蜡石化、高岭土化。矿化主要为稀疏的辉钼矿化石英细脉,少量黄铜矿,总体较上层相对减弱。
灰绿安山岩:基质具隐晶质结构,斑晶成分以灰白斜长石为主,呈细条状,粒径0.2~0.5mm,含量小于5%。本段岩石碳酸盐化微细脉发育,岩裂隙充填分布。与下部石英
霏细斑岩接触界线清楚,轴夹角大致为20~25°。
浅肉红石英霏细斑岩:斑状结构,基质具霏细结构;斑晶以灰白斜长石为主,呈短柱状粒径为1~3mm,次为石英,呈它形粒状,粒径为0.5~2mm,含量约20%,底部见大小不一的灰绿团块,应为安山岩穿插侵入。与下部岩性接触界线因破碎未见。
浅灰绿英安玢岩:斑状结构,基质为隐晶质,斑晶成分以石英、斜长石为主,粒径为1~4mm,少量钾长石及暗矿物,斑晶含量约为10~15%。基质由隐晶质的长石和暗矿物组成,局部裂隙为碳酸盐充填。岩石蚀变主要为绿泥石化、绿帘石化。
灰构造破碎带:带内岩性为构造角砾岩、碎裂状花岗闪长岩,构造角砾结构,碎裂状结构。其中角砾呈次棱角状~滚圆状,大小一般为10~50mm,原岩为石英霏细斑岩;两者都为绿泥石化、碳酸盐化及细小碎屑物质胶结。岩石矿化微弱,仅在部分节理裂隙面上见黄铁矿化。
浅灰白流纹岩:微球粒结构,流纹构造,基质为隐晶质,见石英、长石和隐球粒组成的定向排列,流纹条带轴夹角为45~60°。蚀变微弱,仅在底部接触部位见绿帘石化、绿泥石化。
深灰黄铁矿化辉绿玢岩(303.82~354.15m):斑晶主要为灰白斜长石,放大镜下隐约可见针状、柱状晶形,粒度较细;基质较难辨认,主要为斜长石及暗矿物。岩石蚀变强烈,主要为绿泥石化。普遍具黄铁矿化,呈细脉浸染状分布,偶见黄铜矿化,与黄铁矿共生。岩石整体石英细脉较为发育,轴夹角在40-55°,宽在10-20mm,且细脉上均见黄铁矿。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