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交换技术在校园心理剧中的应用探索
角交换被认为是心理剧所有技术中最重要和最基本的一项技术,被称为“心理剧的发动机”。它是指主角与其他人互换角,站在与以往不同的位置上体验他人的感受和观察自己的问题。心理剧没有剧本,整部剧是自发地由主角、辅角和导演即兴创作出来的,导演会根据情况随时打断演出而使用角交换技术。校园心理剧则不同,它是经过事先排演后以相对稳定的形式呈现的表演剧,需在排演中巧妙地将角交换技术融入情节连贯的剧情中,在舞台上一贯而下不留痕迹地表演出来,本文试从此方面阐述校园心理剧的实践探索。
一、心理剧中的角交换技术
角交换被许多心理学家认为是心理剧所有技巧中最重要、最基本的。它通过改变“不同”的立场、性格和行为,让主角暂时和其他人或事进行角转换。莫雷诺认为,角交换是可以带给主角尽可能多的察觉、解决与希望的技术,是“驾驶心理剧的引擎”。
在心理剧中,角交换技术主要应用在四个方面。
第一,角交换能让团体获得关于主角生命中重要他人的更多信息。主角在角交换之后,通过扮演生活中重要他人,提供给辅角相关的线索及言语与非言语信息,使辅角能更容易地、贴切地扮演这个重要他人。
同时,主角在他人角中也会透露出关于自己的更多信息,因为离开自己原本的角常常会降低自身的防御。
第二,角交换可以用来修正主要辅角的形象。主角在角交换后可能会接受导演的访谈,导演可以从中发现这个主要辅角是否如主角一开始描述的那样。
第三,角交换可以协助主角展开其生命故事。当主角遭受到情绪困扰,场景无法展开时,角交换技术就可以上场了。
第四,角交换技术可以揭示并探究主角在人际关系中的歪曲信念。当导演想使主角站在另一个人的角度上体验对整个情境的不同知觉时,即可使用角交换技术。经由角交换,主角可以重新整合、重新消化并超越束缚自己的情境。
总之,对莫雷诺而言,角交换不仅是一种使主角能了解任何“他人”内在世界的方法,同时也协助主角通过扮演、游戏的方式,得以站在与先前不同的位置上观看自己的问题。角交换技术在此时此地提供多样性、有趣性、创造性和自发性。
二、校园心理剧中角交换技术的应用
心理剧中的角交换技术,一是使辅角更好地了解主角的重要他人,以更好地扮演重要他人;二是使主
角站在他人的立场来看自己,整合自己的问题。校园心理剧中使用角交换技术主要基于第二点。
第一,使主角体验到身处他人角时的感受,引发自己对歪曲信念与行为的探究和矫正。
辽宁省大连市高新区实验学校的校园心理剧《小霸王变形记》,主角王天一总是欺负弱小,以此彰显自己的强大。在问题解决阶段,该剧运用角交换技术,让王天一成为被欺负的角。
梦境:
王天一:(一直蹲着,表演变小的王天一。惊愕地四处张望)咦,我怎么变小了,怎么回事?
芳芳:(一边说一边笑,并用脚踢)王天一,你怎么变得这么小,哈哈哈哈,让你欺负我,让你欺负我。
〔摘要〕在简要介绍心理剧角交换技术的基础上,阐述了校园心理剧角交换技术的三种应用探索,并提出了几点思考。
〔关键词〕角交换;校园心理剧;心理剧
〔中图分类号〕 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9)30-0056-04
□ 李玉荣
王天一:(捂着头,前后躲闪)你干什么?你凭什么踢我?
芳芳:(掐着腰)原来你总觉得自己高大威猛,我们总受你的欺负,现在你还敢吗?谁让你扔我的卷子,看你还敢不敢再嘲笑我了!
杜苗苗:(拿着水喷王天一)让你用水喷我!让你用水喷我!
王天一:(不停地躲避)你不要喷我,别喷我!
杜苗苗:(假装用水彩笔画王天一)看你还敢不敢用彩笔画我。
王天一:(气愤,委屈,无助,不停地躲避)你不要画我,真讨厌,看你都把我画成什么样子了?
李小白:你们快住手,他都变成这个样子了。我们要是也像他那样做,不就变成了我们自己都讨厌的王天一了吗?
王小贝:(面向李小白)就是要让他感受一下,当我们被他欺负时,是什么感受。(面向变小的王天一,一步步逼近)为什么你没有朋友?为什么大家会孤立你?你欺负别人就能让我们觉得你了不起、厉害了吗?你错了,这样做我们会越来越讨厌你,越来越疏远你。谁会愿意和欺负别人的人做朋友呢!
王天一沉默不语,一步步后退。
小精灵:王天一,因为你捉弄同学、欺负弱小,所以被惩罚永远长不大,你只有关爱同学、帮助同学,直到你得到真正的友谊后才能长大。
……
该剧的情境设置,让主角王天一站在弱小者的角度,体验被欺负时的恐慌、无助、愤怒的感受,感受到欺负弱小并不能变得了不起,只能令大家讨厌,失去友谊,从而改变强大来自对弱小者欺负的歪曲观念和欺负弱小的行为。
第二,透过别人的眼睛看自己,犹如镜子一样,使主角反思自己。
辽宁省大连市第34中学的校园心理剧《就怪你》,演绎了一个凡事不反思自己、总把责任推到别人身上的故事。
前情介绍:主角刘魏巍早上迟到了。
刘魏巍:我也不想呀,就怪我妈(声调抬高,语气加重),早晨也不早点叫我起床,我说不赶趟了,她还让我吃饭、吃饭,烦死人了,我都快迟到了,她还在那唠唠叨叨,让我拿这拿那的。
前情介绍:刘魏巍迟到,班长扣了小组一分。
刘魏巍:分分分(生气,使劲拍桌子),你一天到晚就知道扣分,你还会干什么?本来都说好了,这周不扣分的,这下可好,我们小组今天又被扣分了,就怪你!(语气强硬,声调升高)
前情介绍:回座位时,刘魏巍把李萌萌的笔袋和一摞书碰到地上,他反过来责问李萌萌。
刘魏巍:就怪你,(语调升高)脚伸得那么长,书放得那么靠边,差点没绊倒我,还好意思说。
李萌萌:你踩了人,把东西弄到地上,不赔礼道歉,你还有理了,一天到晚毛毛躁躁的,尽干些拖累人的事儿,上周我们小组就因为你,得了最后一名。这刚周一,你就又因迟到扣分,你简直就是我们组的拖油瓶。
刘魏巍:关我什么事,要怪就怪她。(伸手指着班长)是她给我们小组扣分的。
班长:你迟到,违反班规,给组里扣分,怎么又怪到我的头上?
刘魏巍:就怪你,你要是不扣分,我就不会踩了萌萌的脚,也不会把她的书碰到地上,我们小组其他人也不会说我,怪你、怪你,都怪你!(语调升高,气急败坏地指着班长)
前情介绍:交作业时,只有刘魏巍一人没交。
刘魏巍:啊,数学有作业吗?我怎么想不起来了,就怪数学老师,昨天都下课了还在讲,搞得我上厕所都来不及了,哪还有心思听他讲作业的事;语文布置作业了?那得怪语文课代表,也不把老师布置的作业写在黑板上,我没印象了;咦,英语卷子怎么不见了,我记得我昨晚写完啦,书包里怎么没有呢?就怪我妈,昨晚没把我的书包收拾好,害得我今天早晨起来手忙脚乱……
前情介绍:心理老师了解到刘魏巍的问题,在心理活动课上,设置了一个情景表演活动,让刘魏巍演班长角。
刘魏巍:(饰演班长,心里暗自高兴)我终于有机会当班长了,这回可轮到我扬眉吐气了,看我怎么收拾你们。(看到李萌萌扮演的来晚的同学,指手画脚地)哎,我说李萌萌,你怎么又来晚了,迟到一次扣你一分,你们小组也要扣一分!
李萌萌:班长,都怪我妈,早晨到点了也不叫我起床,书包也不给我收拾,弄得我手忙脚乱的,我都说要晚了,还让我吃饭、吃饭,唠叨个没完没了。班长,求你了,就晚了不到一分钟,别扣分了,行吗?
刘魏巍:哎,我说李萌萌同学,早晨起床是谁的事儿?写作业整理书包这又是谁的事儿?让你吃
个饭,你还没完没了嫌这嫌那的,这到底是谁去上学?是你上学呢,还是你妈上学呢?再说了,你来晚了,本来就是你的错,还好意思让我别给你扣分,你让我怎么跟同学交代?让我还怎么管理班级?要我说呀,这事就怪你!
刘魏巍:王珊珊,我说你作业怎么还不交呢?就剩你没交作业了,你再不交作业,我们小组的分又要被你扣没了,上周就因为你没交各科作业,被扣了10分,你还要“face”不?
王珊珊:哎,我说组长大人,你别怪我呀,这只能怪老师,谁让他都下课了还在讲,我连上厕所的时间都被他占用了,我哪还有心情听他布置作业。还得怪课代表,老师布置作业,他起码也得写在黑板上嘛。
刘魏巍:(底气十足地,用手指着对方)王珊珊,岂有此理,记作业、写作业、交作业,你一个学生,这都是天经地义的事儿,本来就应该你自己做好,这怎么能怪得上老师和课代表呢?你——你——你怎么总把自己的问题往别人身上推呢?(说着说着心虚了,声突然变小了)
刘魏巍:哎,刚才她们说的理由,我怎么觉得这么耳熟呢?
其他同学:(捂着嘴几乎要笑出声来,指手画脚地议论)他还说别人呢,这不就是他自己吗?
刘魏巍:(愣愣地听着同学们的议论)啊?平时我就是这么说的、这么想的?老师,这是在演我吗?
心理老师:你觉得呢?你觉得演的是不是你?你觉得他们给出解释的理由你能接受吗?
刘魏巍:啊!我……真的错了。(陷入了沉思)
剧中运用角交换技术,让主角刘魏巍从班长的视角,看到了“就怪你”同学的林林总总,镜照出自己的问题,领悟到“记作业、写作业、交作业,都是学生天经地义的事儿……”,凡事要多从自身原因。
第三,使主角深刻理解和体会与自己有冲突的其他人的行为和观点,学会换位思考,改善人际关系。
在人际交往中,个体往往都有自我中心的思维倾向,对事件的解释和评价习惯从自我角度出发,不能站在他人的立场、角度来思考,从而对他人的认知与理解发生偏差,进而带来人际冲突。角交换使主角成为他人,以他人的角度认知事件,体会他人的情感和需要,从而能够深刻地理解他人的行为与观点。在亲子冲突的校园心理剧中,可尝试主角与父母的角交换,让主角以父母的身份和“自己”对话,当主角说父母的话、做父母的事时,就能很好地理解与体会父母的情感与用心,从而改善亲子关系。当然,在同伴冲突的校园心理剧中做这样的尝试,也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思考
第一,在校园心理剧中,角交换技术常用于问题解决阶段。
校园心理剧是以呈现与解决学生心理问题为核心的表演剧,以心理问题为主线,按照心理问题的发生、发展、高潮、结局展开故事情节,包括呈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两个阶段。呈现问题是把心理问题借由来自现实生活的各种事件表现出来,让观众看到在主角身上发生了什么、体验到了什么、感受如何。解决问
题是通过故事情节的推进,或者融心理辅导的理念、技术和方法于事件情节中,澄清认知、释放情感、建立正确行为的过程。角交换技术常用于问题解决阶段,使主角身处他人看世界、看自己,达到问题解决的目的。在场景设置上,可以铺设梦境,也可运用穿越的手法,更多以心理课、社团活动、心理咨询室、班会等现实时空为场景。例如《就怪你》,在角扮演的剧中剧里,使主角扮演他人,达到问题的整合。
第二,角交换技术使校园心理剧真正成为一种行动表达。
心理剧的精髓就在于它是一种行动。行动表达是校园心理剧的本质内涵。即校园心理剧是做的,不是说的,是在戏剧行动中、情景演出中,“经验”和“体会”问题,而不是“谈论”问题。很多校园心理剧在问题解决阶段,设置班主任、心理教师或家长的一番苦口婆心的说教、主角幡然醒悟的桥段,这是语言说教、说理,不是经验、体验,既不符合心理逻辑,更失去了校园心理剧行动表达的本来面目。
角交换技术让主角变成他人,说他人的话,体会他人的心情,做他人的行为,这是一种直接感受的经历,带来的是由内而外的自我改变。《就怪你》中,主角自发地说出了:“早晨起床是谁的事儿?写作业整理书包这又是谁的事儿?这到底是谁去上学?是你上学呢,还是你妈上学呢?记作业、写作业、交作业,你一个学生,这都是天经地义的事儿,本来就应该你自己做好,这怎么能怪得上老师和课代表呢?”没有大道理的说教,没有谁告诉他应该怎样、必须怎样,所有的认知改变,都来自主角的行动表达和行动体验。
第三,一部校园心理剧,除非演员扮演的角
是自己,否则都是角交换。
角交换技术是让主角置身于他人的社会位置看自己,在此意义上来说,校园心理剧中任何一个演员,除非扮演的角就是他自己,否则都可以说是角交换。因为校园心理剧的每一个演员都是站在自己所扮演角的位置与他人交往。校园心理剧探讨的是学生成长中的困惑与需求,剧中所有辅角都是身边的重要他人——父母、同学和教师,演员学生或扮演父母,或扮演同学,或扮演教师,这使得他们能够站在这些人的立场,认识与体会他们的思想与情感,从而觉察自我。大连市中山区山屏小学的校园心理剧《账单》中,扮演妈妈的学生分享时说,以前总认为自己辛苦,要上学、写作业、参加课外班。在剧中扮演妈妈后才体会到妈妈要比自己辛苦多了,除了上班,还要做饭、做家务,还要
辅导自己做功课。她说,以后要好好学习,多为妈妈分担家务。虽然这位小学生没有说出“妈妈伟大,妈妈无私地爱着我”等华丽的语言,但她以朴实的语言道出了对父母无私伟大的认识,学会了感恩。
参考文献
李萌萌[1]Adam Blatner 著,心理剧导论:历史、理论与实务[M ]. 张贵杰等 译.新北:心理出版社,2004.
[2]Adam Blatner 著,心灵的演出:心理剧方法的实际应用[M ].胡嘉琪等 译.台北:学富事业有限公司,2007.
[3](英)保罗·威尔金斯 著,心理剧疗法[M ].余渭深 译.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6.
[4]李玉荣. 中小学校园心理剧实务[M ].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作者单位:大连教育学院,大连,116021)
编辑/于 洪 终校/纪 悦
让规则与爱伴学生成长
〔关键词〕班级管理;规则意识;心理成长上午大课间,小J 推开办公室的门,支支吾吾地告诉我他在早上的语文默写中作弊了,他一边说一边哽咽着,眼泪唰唰地流下来。面对如此伤心的小J ,我不宜再批评指责他了,何况他是主动来承认错误的。我递给他纸巾,温和地问道:“你还记得班级中关于作弊行为的处理规定吗?”小J 轻声说:“我知道,要取消本学期所有评优评先资格。”我继续问:“你作为班干部当时是如何理解这条班规的,为何咱们班要对默写作弊行为作出如此处罚?”小J 抽噎了几下,回答:“因为人品最重要,我们学校的校训是诚,就是要求大家不仅学习棒,为人更要讲诚信。我错了。”
小J 是班级的安全委员,平常做事认真勤勉,只是学习成绩一直上不去,有些好面子的他在多次重默之后“斗胆”逾越规则了。还好,第一次作弊就被课代表发现了。接下来,我给小J 分析了第一次作弊就被同学发现的好处,他能够认同,但他很担心同学会因为自己今天的行为而看扁自己。
我拿起身边的一张白纸,用铅笔在上面点了一个点,问他:“这是什么?”小J 回答:“一个黑点。”“从整张白纸来看呢?”我追问。“几乎还是一张白纸。”小J 轻轻回答。“今天你犯的错误就
像这个黑点,从整张纸来看,它只是一个小黑点而已,不会影响大家对你的整体评价。”我再拿起另一只彩笔,继续说道:“而且,如果我们继续在这张纸上涂上美丽的彩,这个黑点渐渐会被人们遗忘。所以你不必多虑,走好接下来的每一步才是重要的。”
在当天的班级总结环节中,小J 坦诚地走上讲台叙述了自己的犯错经历,感谢了语文课代表,希望大家以他为戒。我作为班主任再次强调了“立体人”的观点——尽管小J 今天犯了错,但他的热情、温暖、勤劳依然是他在班集体中的个人名片。
在当天的“成长足迹本”上,小J 这样写道:“今天我在默写时动了邪念,做了不该做的事,还
好语文课代表及时发现了,让我得以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更感动的是,班主任还用一张白
纸、一个黑点形象地为我说明了这个问题,于是我不再担心害怕。经过了这一次教训,‘规则’这个词在我
心中的位置又提高了一个等级,只有体验过规则的苦与甜才能真正看清楚它,以后我一定将它作为自己的行为标准。”
在爱的滋养下,规则的种子已经在他心中发芽成长。
(作者单位:江苏省天一中学,无锡,214101)
编辑/于 洪 终校/纪 悦
□ 阮莉雯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