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视野Cultural Perspective
随着近年来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与之增加的是能源物资的快速消耗,伴随生活环境所需产生的垃圾量也在急剧增加,垃圾分类日渐成为一种全球性的问题。推行垃圾分类工作,不仅能有效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也能实现资源的回收再利用。本文基于废宝垃圾分类智能管理平台项目,通过分析国外垃圾分类发展历程和先进做法,发现国内垃圾分类管理存在法律约束力小、国民知识薄弱、处理过程的运输消耗力高、政策激励缺乏的问题,并对此提出在政府发挥先锋带动、企业构建垃圾分类体系、学校及个人注重垃圾分类知识输出接收的措施、着力指引落后村落城建信息著与,侧面从宣传角度、实践角度、反馈角度予以指出垃圾分类的重要性,从而为国内垃圾分类环境的完善给予新想法。
一、废宝垃圾分类智能管理平台项目介绍
牵头我国生态文明社会的环保政策,结合当今社会垃圾分类的实况,我们团队在互联网+背景下创建了垃圾分类APP——废宝。废宝垃圾分类智能管理平台这一项目以垃圾分类APP为锻炼基点,推进其与志愿服务等公益活动相结合,鼓励人们用行动诠释爱国,由点及面,传播垃圾分类的知识,推进社会垃圾分类热潮发展,为改善全球生存环境贡献力量。利用其亮点运行模式,以及其新颖功能为人们提供丰富垃圾分类知识,构建垃圾分类体系,垃圾分类识别的“”。废宝APP设计了垃圾分类识别、知识普及、公益兑换、个人中心四大板块,具有垃圾识别补丁、科普推送、后台信息完善以及奖品追踪作用,项目旨在
以当代大学生为主力体,以公益为导向,巩固新时代建设绿经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悉力提高大学生的环保践诺能力。
二、国内外垃圾分类现状存在的问题
籽月(一)发达国家垃圾分类现状
1.日本垃圾分类现状
1974年日本开始实行垃圾分类,主要分为大型垃圾、可燃、不可燃、资源型以及有害五种。随着20世纪日本垃圾分类法发展,垃圾分类也越加细分和繁复。现今日本的垃圾归类基本可以分为七种。第一种被日本人称为“粗大垃圾”,即尺寸上超标,处理过程繁琐,无法放进政府规定的归类地点的垃圾,比如桌椅、电磁炉、烤箱、网球球拍、电瓶车等。第二种便是可燃垃圾,比如衣帽、皮制品、胶制品、杂草等。第三种则是不可燃垃圾,比如灯管、食具、迷你家电等。第四种是塑料瓶类,比如酱料、酒类、饮料等的塑料瓶。第五种是不可回收的垃圾,比如废轮胎、农作具、瓦砾等。第六种是可回收塑料类,比如商品塑料装袋、沐浴露瓶子、牙膏管子等。第七种是有害垃圾,比如旧电池、化妆类用品、创可贴、水银式探温针等。第八种是资源垃圾,比如硬皮纸箱、厕所纸卷、纸质杂志等。日本立法完善环境教育氛围,使之成为法律体系。日本自1970年开始制定颁布《家电回收法》《废弃物处理法》《食品回收法》等多部与垃圾分类相关法律文件。日本政府与学校合力,为增强环保意识,令学生们了解不同类别
的垃圾,以及垃圾回收再利用和垃圾烧化转用的容易程度如何深受垃圾分类这一行为的影响。这一现象,我们在不同的日本纪录片中都可以看到,固化日久年深的观念教育使日本的分类制度得以有效施行。
2.德国垃圾分类现状
20世纪70年代,德国通过首部《废物避免产生和废物管理法》,开始重视环保有效垃圾处理。20世纪90年代中期,德国实施《物质封闭循环与废弃物管理法》,达成对纸造品、织作物和金属品的回收,对于其他可再利用的质料,德国同样认同材料必须进行分类收集后,才能够重新进入利益循环。在垃圾处理上,德国遵循垃圾收集量的减化、资源合理化的基本理念[1]。依法律、政策、教育等方面,综合运用强制性手段和倡导性手段。在消费方面上的体现是尽量减少垃圾产生,在德国,有很多城市的环卫工人会通过吹风设备美化落叶归处,造就城市的美好景象,对此,经十几年发展,德国人见怪不怪。
(二)国内垃圾分类现状
“垃圾分类”这一概念最早由中国提出,1957年7月,北京日报就刊登了《垃圾要分类收集》一文,率先全球提出了“垃圾分类”,但由于“经济发展优先”这一理念,没有给予足够重视使得这一概念在全国的推广效果并不明显。1993年9月,北京市第十届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北京市城市市容环境卫生条例》,指出“城市生活废弃物,逐步实行分类收集、无害化处理和综合利用”。1996年4月施行《中国人民共和国固体废
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明确指出生活垃圾分类需要所有居民的参与以及政府的大力推动,同时进行垃圾分类的过程中应当采取相应的措施,逐步做到收集、贮存、运输、处置,不断提高利用率和无害化处置率。2000年4月,住建部在北京召开了城市生活
国内外垃圾分类现状对比
——基于垃圾分类智能管理项目研究
庄夏晴 黄籽月 蔡嘉敏 夏璐
文化视野Cultural Perspective
垃圾分类收集试点工作座谈会,随后确定北京、上海、广州等8座城市作为第一批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试点城市,这是中国首次在全国大城市开展垃圾分类尝试和探索[2]。虽然一些城市的工作取得一定的进展,但从全国范围来看,并未产生预期效果。导致垃圾分类活动多次无疾而终的原因,主要是居民未能有效参与,主体作用发挥不足以及缺少相关管理监督的基本法律和相应的行政法规。
自十八大以来,生态环境越来越受到重视,其中2017年3月发布的《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中,提出进行“生活垃圾分类”这一做法对改善城乡环境有着显著效果,对建设成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社会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能更有效地提高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垃圾分类处理工作在我国已逐渐开展
开来,但垃圾分类政策的执行还受到许多复杂环境因素的影响,包括在政策的实行过程中的偏差、居民的自我意识以及执行部门机构的工作协调等。
(三)国内垃圾分类存在问题
1.法律法规约束力低,执行力不强
近几年印发了《广东省城乡生活垃圾处理条例》《关于天津市生活分类管理的实施意见》等相关政策文件,但全国性统一的有关垃圾分类的法律规范和分类标准处于缺乏状态,同时相应的立法体系还不健全[3],主体责任和内容不明确,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备,使得垃圾分类工作缺少有效约束力和强制的保障,无法得到准确贯彻和落实。
2.国民的垃圾分类知识薄弱
在各地陆续实施垃圾分类政策时,发现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居民对于垃圾分类认识不到位,垃圾分类专业知识薄弱。为促进垃圾分类政策实行,分类垃圾桶是一个非常明确的实施行为,但是依旧经常出现错放错扔和乱丢乱放的现象。由于垃圾分类涉及的知识体系较广,大部分居民缺少专业的垃圾分类知识,因此存在垃圾错误分类,推广效果不佳表现。二是由于部分地方和公众认识不足,且无相关法律责任,当地居民不愿意花费时间进行垃圾分类,甚至不少地方还没有认识到推进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的重要性[4]。
3.垃圾处理运输过程的资源浪费
目前,我国垃圾分类配给缺少从垃圾归类、收集、运输到集中分类处理再利用等流程的一套设备和编制内的专业人员,进行全过程垃圾分类处理尚不完善。垃圾在实际运输过程中因考虑成本等因素,一般都是使用混合回收的垃圾车,将已初步分类的垃圾与未进行分类的垃圾混合运输,背离了垃圾分类收集的初衷,也提升了分类的难度,导致了巨大资源和人工浪费。
4.缺少相应的激励机制
垃圾分类工作需要社会公众的广泛参与,但是我国大部分居民对实行垃圾分类的积极性不高。在环保机制还未健全的情况下,一定时间内的激励机制能够促进培养固化意识。但我国对垃圾分类推广相应的奖励和惩罚措施存在不足。例如,高速服务区属于企业自营机构,不具备执法权,因此,来往人对待垃圾收放、分类的态度并不会受到政策影响。惩罚性措施往往只有部分拥有特定执法权的管理机构能够对此责令改正,相较于惩罚,奖励性措施没有相应的保障,只有在部分经济发达地区,如深圳、天津等地区偶尔会有限定短期内的奖励性活动。
三、提高垃圾分类的重要性
垃圾处理是一项具有系统性的环保活动,是维稳社会生态环境的有效环节,从收集垃圾并对此进行分类
的这一形式,中国和欧洲就具有更强的差异性,中国有专门的垃圾收集站。受制于社会传统观念,因为存在这样的专职,所以垃圾分类更加依赖于他人;而上门回收的服务活动是有偿的,这种特殊的服务性质,使得人们认可被回收物品的价值,因此后续的丢弃不会更加高效,反而集中捡出,显而易见,这并不会减少垃圾处理中心的分拣工作。
通过对比国外的垃圾分类现状,发现在垃圾处理技术上,我国与其他国家相比,缺乏的是垃圾分类的系统与规整。更重要的是,国民发现现存垃圾分类问题并做好预防措施的准备,有效的垃圾分类系统,国民的垃圾分类技能,资源循环利用的意识,形成具有中国特的日趋完善的垃圾分类体系。就喝不完的奶茶的基础处理,在中国,很少有人愿意先把剩余奶茶倒掉在扔进垃圾桶。
四、国内垃圾分类的改进建议
(一)宣传角度
1.党与政府的模范作用
党与政府要起先锋示范作用,拒绝形式主义,用自身的实际行动说话,从日常小事方面去实施垃圾分类。利用当下的新兴媒体方式,,抖音,微博等拍制并传播关于垃圾分类小知识,以及没有正确分类垃圾对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等的微视频,可以多种方式加深国民对于垃圾分类操作的认识。充分利用
人流密集的大型基础设施场所,如各地的高铁站,火车站,地铁以及公交,可以发挥其移动宣传的作用,也让更多的人关注,使垃圾分类行为潜移默化。
2.构建经济主体机构的义务体系
推广以企业为主体的垃圾分类义务体系,如在产品上将所涉及的垃圾分类知识印刷在其产品的包装袋或者是附有的相关工具上,使消费者直观地了解垃圾分类的方法,丰富自身的环保知识,更容易汲取垃圾分类知识。
3.学校与个人的意识隔层
重视对学生从幼开始的垃圾分类环保意识的培
下转第113页
教育博览Education Expo
打破了统以教师为主体的授课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当中,这样学到的知识更加牢固。此外,游戏教学法中教师也能进行德育,塑造学生人格,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不过教师必须注意,游戏的设计和执行过程都应当尽可能地精细和完善。如游戏的规则,游戏时间,都要有精细的规定;同时游戏的选择应该偏操作性强的,游戏太过复杂会耽误授课进程,影响课堂氛围。
参考文献:
[1]游青.谈游戏教学法在高职德语课堂中的应用:以《交际德语教程》为例[J].散文百家,2018(4):82.
[2]姜晓薇.维特根斯坦“语言游戏论”对英语教学的启示[J].国际公关,2020(6):80-81.
[3]杨爱珍.“游戏”在德语强化教学中的运用[J].同济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7(2):112-116.
[4]王凤.谈德语语言游戏在低年级德语教学中的应用[J].吉林华侨外国语学院学报,2009(1):99-102.
[5]卡尔•M•卡普.游戏,让学习成瘾[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
作者简介:李杨,女,文学硕士,四川外国语大学成都学院西欧语言学院助教,研究方向:对外德语教学法。刘星靥,女,翻译学硕士,四川外国语大学成都学院西欧语言学院助教,研究方向:德语笔译。
作者单位:四川外国语大学成都学院西欧语言学院 611844
养,设置相关课程,提高青少年的分类技能,使垃圾分类成为一项技能。引导学生向周围的朋友亲人分享交流垃圾分类的经历与心得,提倡主动参与垃圾分类。运用多渠道地进行宣传教育,调动各主体参与的积极性[5]。
(二)实践角度
1.政府执严把关
急需建立完善的居民日常垃圾分类法律体系,同时要求执法人员严格执法,真正做到对垃圾分类消极态度的人采取法律惩罚措施,严格将垃圾分类落实到个人。充分发挥多渠道的主观能动性,如联合企业学校,社区机构等,采取举报奖励机制,设置举报热线,积极调动公民参与的积极性。
2.指引社区及村落实行
基层地区可根据当地的人口分布实际人数情况,设置相应数量的垃圾分类回收站,从源头进行分类。并附上清晰通俗易懂的的分类指引,引导居民和村民有效地分类,提高效率以及正确率,也有利于提高投放者的垃圾分类素养,由居委会和村委会带头,定期更新指引知识。如减少使用一次性的塑料袋以及包装盒,尽可能出门携带环保袋等。
(三)反馈角度
相关政府部门应向公民设立开放的匿名反馈评价机制,反映人们的真实使用感受以及当地的真实的垃圾分类工作执行情况,杜绝形式主义作风。积极主动发现问题,不断完善垃圾分类实行体制,建设现代垃圾分类体系。
五、总结
本项目在研究初期,通过分析典型国家先进的垃圾分类体系,总结出了有效地建设方向以及措施,根据实际情况,吸收优秀的经验,形成更有好的垃圾分类推广效果,对本项目的活动设计和软件板块设计具有指导意义。合理运用管理知识助于推进社会力量完成互动,自下而上由政府力量逐渐受力,回归现实管理,与之垃圾分类的可行,政府思考要和公众思考共同着力解决垃圾分类问题。
参考文献:
[1]余幸婷,何靖宇,刘安琪.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公共标识设计研究:基于国内外城市垃圾分类现状的对比[J].设计,2016(23):140-141.
[2]李熠煜,杨旭.央地关系视角下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政策执行偏差分析:基于史密斯政策执行过程模型的视角[J].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20(5):58-66.
[3]张黎.生活垃圾分类的国内外对比与分析[J].环境卫生工程,2019,27(5):8-12.
[4]贺旭娟.国内垃圾分类回收处理现状及对策[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8(12):102-103.
[5]卢垚.发达国家和地区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模式、历程与机制[J].科学发展,2019(3):87-97.
作者简介:夏璐,指导老师。
作者单位:广州工商学院 510000
上接第109页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