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领导出差注意事项大运河话古世界上第一个得抑郁症的人是谁
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最长的人工河流,也是最古老的运河之一,闻名于世界。运河北起北京,南至杭州,经北京、天津两市及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四省,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1794千米。江苏段长690千米,分为苏北运河和苏南运河,其中苏南运河长208千米。吴江段的起点在瓜泾口北侧吴中区交界处,途经开发区、松陵、平望和盛泽,终点在鸭子坝,里程为42.74千米。
大运河吴江段最早可追溯至战国时期,当时,吴、越之间,在利用自然水道的基础上,亦已开有渠道以相沟通。《越绝书·吴地传》载:“百尺渎,奏江,吴以达粮。”百尺渎,又名百尺浦,据说这条古运河是从苏州向南,通过吴江、平望、嘉兴、崇德,南下直达钱塘江边,以转运越国的粮食。后来由于太湖水大,逐步淤塞,不复通航。汉武帝时(公元前140~前70年),为了征输浙、闽贡赋,组织人力沿太湖东缘吴江南北的沼泽地带开浚一条长百余里的河道,开通了苏州至嘉兴之间的一段运渠。父亲节感恩父亲的话简短精选
隋代大业六年(610年),在秦汉以来所凿运河的基础上加以拓阔、疏浚、顺直而成,北起今镇江东南,经丹阳、无锡、苏州、平望、嘉兴,折向西南经石门、崇福、长安、临平,循
今上塘河路线至杭州西南的大通桥入钱塘江。始称江南河。
后来历经各朝代修缮和拓浚,主要有唐元和年间,湖州刺史范传正曾疏浚平望官河;宋代有乾兴元年(1022年)、元符三年(1100年)对苏州至嘉兴段运河进行浚治;明代嘉靖、万历、崇祯年间对松陵、八坼、平望等运河段疏浚;清代康熙、雍正、乾隆期间对吴江、震泽二县运河进行疏浚;民国十三、十四年对平望市河进行疏浚等。
大话西游名字冰汽时代解放以来,交通部门非常重视对运河的整治和管理。主要有:1967~1968年平望新运河改道,在此之前,运河一直从平望市河到莺脰湖沿嘉兴塘至王江泾。新运河改道后从草荡、澜溪塘到乌镇、练市、塘栖至杭州三堡船闸;1993~1998年国家对苏南运河(我市瓜泾口至鸭子坝)进行四级航道整治,整治后被评为第一条国家级文明样板航道;1998~1999年对鸭子坝至乌镇(江苏侧)16.2千米进行四级航道整治。经截弯取直、疏浚航道、修筑驳岸、美化两岸的工程建设后,航行条件大为改善。整治期间为了解决文物保护和航行的矛盾,在三里桥东侧陆地上开挖了1千米的新航道;2009年国家开始对苏南运河吴江段进行三级航道整治,整治后可通行1000吨级的驳船。
九里石塘的由来
说到运河不得不提到吴江塘路,秦汉时期及隋朝用开挖运河的泥土,堆在运河两侧,形成道路。但由于地处东太湖下游,泄洪要冲,在“风涛冲击,日夜无休”的情况下,是很难持久的。虽然这条道路后来逐渐消失了,但为日后吴江塘路的形成,奠定了初步基础,积累了经验。
至唐代时这里还是“舟行不能挽牵,驿递不通”。苏州刺史王仲舒为便漕利驿,于唐元和五年(810年)“堤淞江为路”,在这片水域中修建长堤,即松陵堤,并建宝带桥,沟通了苏州与吴江之间的陆道。北宋天圣元年(1023年),在“市泾(今王江泾)以北,赤门(今苏州葑门)之南,筑土石堤九十里,起桥梁十有八,计工七十万”。这个工程一直到北宋庆历二年(1042年)完工,历时二十年,自此,太湖东沿形成一条南北贯通、水陆俱利的湖堤,史称“吴江塘路”。是为石塘之始。
吴江塘路修筑后,大都在水中筑堤,两面临水,在风涛日夜冲击下,时有崩塌,以后修建工程不断。至元天历二年(1326年),由于原石塘石块较小,常被水冲走,这次修筑采用巨石砌成两道石墙,中间填小块石加固,并建泄水涵百余,以泄太湖之水。“石塘小则有窦,大则有桥,内外浦泾纵横贯穿,皆为泄水计”。元至正六年,再修吴江石塘,用“巨石
垒之,长一千八百丈”,同时在石塘下“开水窦百三十只,以疏横流”,建桥九座,三孔、五孔、七孔不等,自北而南名三江桥、三山桥、定海桥、万顷桥、仙槎桥、甘泉桥、七星桥、彻浦桥、白龙桥,全长约九里,这一段名为石塘,又名“九里石塘”或“至正石塘”。塘路的建成,解决了驿道和航船的风涛之险,为南来北往的舟船提供了纤道,所以后来又称为古纤道或古驿道。
明清期间又多次对吴江塘路进行修建,其中最大的一次在明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自长洲县(现吴中区)至秀水县(现嘉兴)共长88里,除土塘坚固不用石者10里,原有石塘坍塌扶砌者9里,实际筑塘路65里。皆用巨石,长阔四面如一,计用巨石8万块,石皆四层,高6.5尺。又修桥9座,水窦28处,里塘8398丈。史料记载吴江塘路频繁修筑,足以说明吴江塘路工程的艰巨。吴江塘路不但是运河史上人与洪水斗争的最好见证,也是吴江古代人民的伟大创造,其价值不可估量。
然而这一段久经历史风浪的古纤道,经过千百年来的风风雨雨,大都不存,剩下的也已经残缺不全。一直到1984年,在吴江航道站原站长王鑫钰的对上积极争取下,省市交通部门
下拨经费对古纤道驳岸进行维修。
榛子怎么读 开工建设时,工程队伍嫌巨石太大,搬运困难,因此将其凿小,当凿到第十六块时,时任苏州市交通局副局长兼苏州市航道管理处主任孙文淇正好来视察工地,看到这种情况后马上制止,他认为这些大青石是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不能凿小,要保持原样。王鑫钰站长在上级领导的支持下,改变了施工方案,改装了两艘打捞船专门用来吊装大青石,把散落在松陵至平望这段运河边、水里、泥里的巨石一块块清理出来,集中运到一起,然后按照古代的原样再安装到事先打好的梅花桩上,恢复原来古纤道的样子,当时修复的长度为1316米。1998年四级航道整治时又对这段古纤道进行了修缮。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