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路⿇醉奠基⼈桃李满天下精神永长存怀念谢荣教授
1921—2021
谢荣教授⽣平
谢荣,主任医师,教授。1921年5⽉出⽣于云南腾冲。 1946年毕业于同济⼤学医学院。1947年赴美国留学学习⿇醉。1950年回国后在北京⼤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北⼤医院)和协和医院组建了⿇醉科并担任北⼤医院⿇醉科主任,1959年被聘为⿇醉学硕⼠研究⽣导师,1979年被聘为⿇醉学教授,1980年担任北京医学院临床医学研究所副所长,1981年被聘为博⼠⽣导师。1981年起担任《中华⿇醉学杂志》⼀、⼆、三、四届主编,1979-1984任中华医学会⿇醉学分会第⼀届副主任委员,1984-1994年担任中华医学会⿇醉学分会第⼆、三、四届主任委员。1983-1993年当选北京市第⼋届、第九届⼈民代表⼤会常委,1988-1998年担任全国政协第七届第⼋届全国委员。1991年起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2021年6⽉3⽇16点30分因病去世,享年100岁。世界上最壮的人
谢荣教授是新中国临床⿇醉医学的先驱
谢荣教授于1950 年回国,1951年在北⼤医院和协和医院率先组建了⿇醉科。50年代初,我国的⿇醉学专业⼏乎是空⽩。为了培养专业⼈才,发展壮⼤队伍,谢荣教授于1951年在云南昆明举办地区性⿇醉学习班,1953年举办了第⼀个全国⿇醉学习班,为学科发展奠定基础。当年来⾃全国各地的⼗余名学员,都⼰成为知名专家和学科带头⼈。
1956年后全国各⼤医院都先后组建了⿇醉科(组),⿇醉专业迅速发展壮⼤起来,谢荣教授⼜积极组织召开北京⿇醉学术会议,筹备全国性⿇醉学术会议,加强学术交流,倡导组建⿇醉专业学会,规范从业⼈员的培训。1979年谢荣教授与尚德延教授、吴珏教授、谭蕙英教授等⽼⼀辈⿇醉专家筹备成⽴了中华医学会⿇醉学分会,并担任第⼀届⿇醉学分会的副主任委员。1984年后连续担任了第⼆届、第三届、第四届⿇醉学分会的主任委员。1981年组织创办了第⼀本⿇醉学术刊物《中华⿇醉学杂志》并担任总编。谢荣教授任学会主委期间,⿇醉学科从医技科室成长成为临床⼆级学科,1989年实现了学科独⽴。谢荣教授积极加强对外学术交流以及海峡两岸的⿇醉界往来,1990年获得英国皇家⿇醉学院名誉院⼠,带领中国⿇醉界申请加⼊世界⿇醉医师协会联盟(WFSA),为中国⿇醉学界跻⾝国际前沿打下基础,成为中国现代⿇醉学的奠基者和引领者。
⿇醉学先驱:左起王源昶、尚德延、吴珏、谭蕙英、谢荣(1981年,徐州)
1990年谢荣教授当选英国皇家荣誉院⼠
1993年谢荣教授带领中华⿇醉学会实现海峡两岸学术互访
谢荣教授是功底深厚的临床医学家
谢荣教授将西⽅先进的⿇醉技术引进中国,同时因地制宜开发中国特⾊的⿇醉⽅法。50年代医疗条件匮乏,他最早将静脉普鲁卡因复合全⿇技术应⽤于临床,开创静脉全⿇的先河,实现了相对于⼄醚⿇醉更平稳舒适的全⿇过程;他提出了⼩⼉肌注硫贲妥钠的基础⿇醉⽅法,解决母⼉在术前“⽣离死别”的问题,普遍应⽤于⼩⼉外科⼿术患⼉;他在国内率先改进和应⽤连续硬膜外阻滞技术,扩⼤适应证并提⾼了安全性,在全国⿇醉学术会议上推⼴普及。这三种⿇醉⽅法,⼀直到⼋⼗年代都是我国临床⿇醉⽅法的主体,为我国外科医学事业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论是解放初期还是改⾰开放后,谢荣教授始终站在⿇醉临床和科研的前沿,引导⿇醉专业发展。上世纪70年代就重视呼吸功能监测;80年代预见到重症医学的重要性,积极培养重症医学⼈才并筹办重症监护室,他活跃在各种重症和急救现场,成为指导救治的核⼼。谢荣教授以他卓越的临床⿇醉和重症监护经验,参与了重要的中央保健⼯作。
1993年谢荣教授在⿇醉研究室
谢荣教授是治学严谨的医学教育家
谢荣教授于50 年代即开始为医学本科⽣讲授⿇醉学。他亲⾃编写讲义,在教学中即注重理论学习,更通过病例讨论培养实际⼯作能⼒。由他创办的全国⿇醉进修班⾄今仍在北⼤医院举办,⾄今已培养⿇醉专业⼈员800多名。他撰写了⼗多部专著。1956年主编的《⿇醉学》中许多内容都是⾃⼰多年临床实践的总结,获1979 年全国科学⼤会奖。1994年《⿇醉学》(第三版)再版发⾏,获1997年卫⽣部科技进步⼆等奖。他主编了《医学百科全书》⿇醉学分卷、《⾼等医药院校⿇醉学专业教材》、《现代⿇醉和重症监测⼿册》及多种⿇醉学教材。由谢荣教授亲⾃建⽴的北⼤医院⿇醉科,于1981年批准为全国第⼀个博⼠学位授权学科,1989年批准为国家重点学科。谢荣教授桃李满天下,共培养博⼠和硕⼠⽣30多名;1992年获得北京医科⼤学授予的桃李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