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题基础天天练38
一、语言文字运用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与枯萎破败的残荷相比,我更加喜欢夏日的新荷,光鲜洁净,绿意盎然,看上去就很赏心悦目,勃发着无穷的生机。中午或是傍晚,会有一些或红或绿的蜻蜓、豆娘前来参观,它们或许是被这荷塘满目的绿迷住了,绕着圈不停地飞,迟迟不肯离去,飞累了,就在新冒出的小荷尖上歇歇脚;身上穿着黑黄条纹套衫的小青蛙,也从水里冒出头来,双腿一蹬,用它那著名的蛙跳,一下子便跃上了荷叶的表面,随之溅起的一串水滴,滴溜溜地汇聚到荷叶的中心,凝成一颗又圆又亮的大水珠,映着太阳的光辉,像是一颗耀眼的明珠,它们许是把这一张荷叶当成了运动场,鼓着大腮帮咕咕呱呱不停地叫,呼朋引类;还有一些黑脊背的鱼,在荷叶撑起的太阳伞下悠闲自在地游来游去,间或举起大尾巴,在平静的水面上使劲一击,发出“泼剌剌”的一声响,溅起一朵大水花,旋即一头扎进水底,再也不见了。
这样的季节,最快乐的自然还是孩子,从第一朵荷花在水面上升起,绽开它美丽的笑脸时起,就会不断有孩子顺着塘埂悄悄滑下水去,学着在水面上那嬉戏的鸭仔的样子,把鼻子一捏,头往下一低,便潜进了水底,上来的时候,手里总会多出一截细嫩甜香的花香藕,临了上岸,还不会忘记摘一片荷叶顶在头顶。有时候也玩打水仗游戏,学着电影里白洋淀民兵打鬼子的模样,顶着一片荷叶,手里端根树枝,一只眼闭着,煞有介事地一瞄,手指一勾,嘴里同时还要发出“叭”的一声伴响。
1.下列各句中的双引号,和文中双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凤娇好像是大家有意分配给“北京话”的,每次都是她提着篮子去他。
B.今晚若是有“采莲人”,这儿的莲花也算得“过人头”了。
C.“呀……”听他言,吓得我浑身是汗,原来是杨家将把名姓改换。
春季卫生小常识D.芒种前后,几乎昼夜都能听到那洪亮又有点凄凉的叫声“布谷布谷……”。
2.比喻具有生动性,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比喻进行简要分析。
答: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捏着鼻子低着头潜入水底。”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原文的表达效果更好?
答: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 ① ,体内肝气逐渐达到最旺,要以“生发阳气,调肝健脾”为养生要点。在起居上,应晚睡早起,以使阳气生发舒畅,但是晚睡并不是熬夜。早起后可穿着宽松衣服,多到空气清新之处,如公园等地慢走、打拳、做操,选择动作柔和的锻炼方式活动,使阳气增长。
随着气温升高, ② ,虽然春季养生以“生发阳气”为特点,但《素问·评热病论》云“汗者,精气也”,要注意运动时“勿大汗,以养肝脏”。可多晒太阳,活动筋骨,增加抵抗力。需要注
意的是,不宜做运动量太大的活动。特别是平时活动较少的人,做运动, ③ ,运动量不宜过大。
清明时节,多食清淡新鲜的蔬菜水果以清补肝脾,如芹菜、木耳、荠菜、香椿、苦菊等应季的野菜。有些地方,清明时节还保留着禁火吃冷食的习惯,但是脾胃弱的人不宜吃冷食。
4.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8个字。
答:
5.请使用“宜”字,分别用一个肯定句概括上文各段“清明时节”应注意的问题。每句不超过6个字。
答:
二、名篇名句默写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源中人幸福生活的语句是 “ , ”。
(2)《离骚》中表明作者宁可死去,也不会和世俗小人一样媚俗取巧的两句是“ , 。”
(3)苏轼《赤壁赋》中“ , ”两句,借客人之口来感慨生命的短暂,羡慕江水的长流不息。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小石潭记》中写潭中鱼游来游去,非常活跃的语句是“ , ”。
(2)《爱莲说》中描写莲洁身自好、质朴庄重的句子是“ , ”。
(3)陶渊明的《饮酒》中表明作者本想说明白,却又不可言传的诗句是“ ,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师说》一文中,阐述人不是一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谁都会有疑惑的观点的句子是: ,孰能无惑。
(2)《诗经·氓》中“ , ”体现了女主人公自嫁氓为妻后,多年来一直早起晚睡,忙碌操劳。
(3)苏轼在《赤壁赋》中感慨“人生短促,人很渺小”的句子是:寄蜉蝣于天地, 。
(4)《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中借助比喻抒写离愁的名句是:剪不断,理还乱, , 。
三、文化常识
9.下列对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宋代著名的四大书院是:江西庐山的白鹿洞书院、湖南长沙的岳麓书院、湖南衡阳的石鼓书院和河南商丘的应天府书院。
B.“三都”在东汉和唐代所指的内容是不同的:东汉的“三都”指东都洛阳、北都晋阳和京都长安;唐代的“三都”指东都洛阳、西都长安、南都宛。
C.在古代官职任免升降术语中,“擢”“陟”“升”都是指提升官职。
D.在古代谦辞中,“愚”谦称自己不聪明,也可单独用“愚”谦称自己,“鄙”谦称自己学识浅薄。
10.下列对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弟”,唐以前指同曾祖父不同父亲而年幼于己的同辈男性;唐以后指同祖父不同父亲而年幼于己的同辈男性,同今之“堂弟”。
B.“诸生”,是古代中国对读书人的一种称呼,明清后又指经考试录取而进入府、州、县各级学校学习的生员。
C.“陛下”,本指站在台阶下的侍者,臣子进言天子时须先呼台下侍者而告之,后成为与帝王面对面时对帝王的敬称。
D.“崩”,古代对死的一种讳称,专指皇帝的死亡,意义相同的词语还有“崩殂、驾崩、仙逝、薨、不禄”等等。
11.下列对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同光,是年号。年号,是我国历代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历代帝王凡遇到“天降祥瑞”或内讧外忧,遇到大事、要事,往往要更改一下年号。
C.夷,我国古代对南部各民族的统称,古代有“东羌、南夷、西狄、北蛮”的说法,后来用“夷”蔑指中原以外的各族。
D.籓镇,即藩镇,亦称方镇,是唐朝中、后期设立的军镇。藩是“保卫”之意,镇是指军镇;唐代朝廷设置军镇,本为保卫自身安全,唐玄宗为防止边陲各异族的进犯,大量扩充防戍军镇。
四、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13题。
秦州杂诗①(其十七)
杜甫
边秋阴易久,不复辨晨光。
檐雨乱淋幔,山云低度墙。
鸬鹚窥浅井②,蚯蚓上深堂③。
车马何萧索,门前百草长。
【注】 ①唐肃宗乾元二年(759)秋天,杜甫流落到秦州。其间,他先后写了二十首诗篇,统题为《秦州杂诗》。②窥浅井:求食。③深堂:内堂,屋宇深处的厅堂。
12.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边”指秦州,这两句诗是说秦州秋日因久雨而给人阴沉昏暗之感。
B.用“乱”字写檐下雨水乱溅、淋湿帐幔,暗写风向不定,寄寓飘摇之感。
C.用“度”字来写山头乌云急速行进的状态,暗示此地很快就能雨过天晴。
D.尾联使用以景结情的手法,深刻表现诗人境遇的凄冷,而又含蓄隽永。
13.请从明写和暗写的角度对诗歌怎样写雨进行简要赏析。
答: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