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赋 北宋苏轼赋作
    壬(rén)戌 (xū)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
    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zhǔ)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shǎo) 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dǒu )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píng)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趣甚,甩舷〔xián]而歌之。歌曰:“桂棹(zhào)兮兰桨,箭空明兮横刀立马光。蝶影兮予怀,盼美人兮天一方。”客存有吹起洞箫者,自得歌而和(hè)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niǎo],不绝如缕。歌舞幽壑之Saucourt蛟,泣孤舟之嫠(lí)妇。
    苏子愀(qiǎo)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liáo),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zhú)舻(lú)千里,旌(jīng)旗蔽空,酾(shi)酒临江,横槊(shuò)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qiáo)于江渚(zhǔ)之上,侣鱼虾而友麋(mí)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páo)樽以相属(zhǔ)。寄蜉(fú)蝣(yóu)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sù)。
哀吾生之须臾(yú),羡长江之无穷。挟(xié)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言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例如彼,而卒莫消长(zhǎng)也。砌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无法以一瞬;自其维持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 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 取之无禁,用之不竭,就是造物者之无尽藏(zàng)也,而吾与子之所共婉。”
    客喜而笑,洗盏(zhǎn)更(gēng)酌 (zhuó)。肴(yáo)核既尽,杯盘狼藉(jí)。相与枕藉(jiè)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壬戌年秋天,七月十六日,我同客人乘船神思赤壁之下。清风缓缓吹起去,江面水波平淡。于是举杯邀请客人同饮,作诗《诗经·陈风·月出来》一诗的“美艳”一章。一会儿,月亮从东山上飘扬,在斗宿和牛宿之间停留。白茫茫的雾气笼罩着江面,波光与星空连成一片。我们放任苇叶般的小船在茫茫万顷的江面上民主自由摇曳。多么广袤呀,像凌空乘风飞来,无人知晓将逗留在何处;多么妩媚呀,似的变为了神仙,飞离尘世,荣登仙境。
    于是,喝着酒,快乐极了,敲着船舷唱起来。歌词说:“桂木的棹啊,兰木的桨,拍打着清澈的江水啊,船儿迎来流动的波光。多么深沉啊,我的情怀,仰望着我思慕的人儿啊,她在那遥远的地方。”客人中有吹洞箫的,按着歌声吹箫应和。箫声呜呜呜,像是怨恨,又像是思慕,像是哭泣,又像是倾诉,余音悠扬,像一根轻柔的细丝线延绵不断。能使潜藏在深渊中的蛟龙起舞,孤舟上的寡妇啜泣。
    我不禁伤感出来,整理了衣裳,端正地坐着,问客人说道:“为什么可以这样?”客人说道:“‘月明星稀,乌鹊南飞’,这不是曹孟德的诗吗?向西望就是夏口,向东盼就是武昌,山川氤氲,郁郁苍苍,这不是曹孟德被周瑜围攻的地方吗?当他夺回荆州,攻克江陵,顺着长江东下的时候,战船相连接千里,旌旗遮挡天空,在江面上淋酒悼念,斜端的着长矛朗读诗篇,本来就是一代的英雄啊,可以如今又在哪里呢?何况我同你在江中和沙洲上捕捞砍柴,以渔虾相伴,与麋鹿为友,驾为着一叶孤舟,在这里举杯互相哭丧。只是像是蜉蝣一样真菌在天地之间,可悲得像是大海中的一颗谷粒。感叹我生命的较长时间,而艳羡长江的流水无穷无尽。期望同仙人一起浩瀚,与明月一起长存。我晓得这就是不可能将经常获得的,因而就可以把箫声的余音倾注给这伤感的秋风。”
    我说:“你们也知道那水和月亮吗?(江水)总是不停地流逝,但它们并没有流走;月亮总是那样有圆有缺,但它终究也没有增减。要是从它们变的一面来看,那么,天地间的一切事物,甚至不到一眨眼的工夫就发生了变化;要是从它们不变的一面来看,万物同我们一样都是永存的,又何必羡慕它们呢!再说,天地之间,万物各有主人,假如不是为我所有,即使是一丝一毫也不能得到。只有这江上的清风和山间的明月,耳朵听到了才成其为声音,眼睛看到了才成其为颜,占有它们,无人禁止,使用它们,无穷无尽,这是大自然无穷无尽的宝藏,而我能够同你们共享。”
    客人听到了之后,高兴地苦笑了,晒干杯子,再次行礼。菜肴果品已剩饭剩菜了,杯盘杂乱地摆着。大家互相坐著靠着睡觉在船中,不知不觉东方已经暗了。
    先论一下苏轼。苏大胡子纵情豪迈、风流文章,这个大家都熟知了。我的印象中,除了下棋,他在琴、书、画、诗、酒、茶上都有很深的造诣,而且精通《易》。所以他的文章,奇巧方面,略有欠缺,眼界之高,着实令人叹为观止。
    现在来说说道这篇《前赤壁赋》。文章的结构没什么新意,很传统的“扬——抑——扬”的格式,由景而进情,逐级升华,最后达至哲理的高度,这也就是唐宋时期常用的行文方式。
赤壁赋    文章高明的地方还是在于境界。“清风徐来,水波不兴”,这是极为清幽的环境了,在这样的环境中,荡舟于赤壁之下,看见“白露横江,水光接天”,换了是你,会有什么样的感慨?“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好个苏子!飘飘然乘风而起,顿时把什么曹操啦、周郎啦,统统地不放在眼里了。数百年前的那场厮杀,于苏子眼中、于这江明月、于这崖清风,实在并没有改变改变什么,仙去了吧,就在这样的秋夜。
    且慢,除了美酒不曾欢宴,除了美人不曾承恩,除了知己不曾谈起,那么缓一缓吧。“今朝有酒今朝醉”,乘着酒兴,演唱一曲古风盎然:“桂棹兮兰桨,箭空明兮横刀立马光。蝶影兮于怀,盼美人兮天一方。”功名算什么?利禄算什么?世上存有佳人,当在绝北方。蒹葭又徐了么?白露又再降了么?驾为着扁舟回去谋求吧,纵然晓得城将复以、国将除,城与国,又那里比得上美人一苦笑呢?
    朋友的意境,那就要差得多了。“此非曹孟德之诗乎?”“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一代英豪也湮没在这明月清风里了,何况你我二人?千百之后,又有谁会想得到,这样一个夜晚,这样一只小船,你我两个在这里做“渔樵问答”?天地靡远,人生其间仿佛沧海一粟;岁月靡久,百年也不过蜉蝣一度,而今的我们,面对的却是同古人一样的悲哀啊。
    “不是那样的。”苏子明确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使我们再加个角度来看,天地与你我,千年与一瞬,相同而又相同,不过就是藏在‘有没有’之间的一个变数。况且万物各存有其主,也许我们本来就不是功名利禄的正主,所以存有也没什么不好珍视的,没也没什么不好企羡的。而轻松的心境,那就是全然依赖于你我自身的,既然就是这样,我们还是快活起来吧!”
    就象先头说的,苏轼精通《易》,而在这篇文章中,与奔放的文字相辉映的,正是蕴涵其中的义理。前面的写境是画龙,体现的是不凡的风骨;后面的论理是点睛,凸示出超的智慧,风骨与智慧结合,苏子就这样进入到神仙一般的境界。
    就是岁十月之盼,步自雪堂,将归为临皋(gāo )。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再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
    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yáo),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
    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
何,而江山不容复识矣。予实乃摄衣而上时,履�f(chán )岩,披新蒙茸,踞虎豹,尼里虬龙,攀栖鹘(hú)之危巢,翻飞冯夷之幽宫。盖二客无法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忧,苛察而恐,凛乎其不容领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到其其处而屈矣。
    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gǎo)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gāo )之下,揖(yī )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chóu)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邪?”道士顾笑,予亦惊寤(wù )。开户视之,不见其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