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信息传递教学设计
1、语言与信号
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
知道语言是人类传递信息的基本方式。
知道在较远距离的情况下,可以采用烟、光、旗帜等传递特定的信息。2.科学探究
在语言交流活动中,归纳出语言交流传递信息具有及时性、丰富性。在较远距离的信息传递活动中,了解光、烟等可以较远距离传递特定的信息,但也存在难以传递复杂信息等局限性。
3.科学态度、STSE
体验语言是传递复杂信息的强大工具。
意识到光信号技术可以较远距离传递信息,懂得人们总能根据需求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红旗、气球、哨子、教学课件。
学生准备:记录笔、活动手册。
教学时间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 教学导入
(1) 看图说话:课件展示教材P56 的上方四幅图,说一说:人们是如何互相表达交流、传递信息的?
(2)提问引入:你还知道哪些传递信息的方式?
(二) 新课学习
1,了解语言的交流
(1) 简介: 语言的最早使用,发生在距今10万-5 万年前。使用语言交谈是我们传递信息的重要方式。
(2) 体验活动:课件展示教材P56 的下方两幅图。模仿图中场景由近及远地进行语言交流。
(3) 讨论:用语言交谈的方式传递信息有哪些优缺点?
(4) 小结:面对面的语言交流,直接方便,传递信息具有及时性、丰富性但随着人类活动的区域越来越大,单靠用语言交流的方式传递信息已经无法满足需要了。
2.体会信号的传递
(1) 介绍器材:哨子、旗帜、气球等。
(2) 明确任务:想办法向500 米外的人传递信号,使他能做出相应的反应。
(3) 分组制定方案。
(4) 方案汇报交流。例如: 我摇动红旗时就表示要集合了;我吹响哨子......
(5) 分组实施: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信号的传递。
(6) 实施后汇报交流: 说一说传递效果。
(7) 课件展示教材P57 下方四幅图。说一说: 不同的信号传递效果如何? 各有什么优缺点?哪些方式至今仍然在使用?
(8)小结:在较远距离的情况下,可以采用烟、光、旗帜等传递特定的信息,但也存在难以传递复杂信息等局限性
(9) 查阅资料,了解古今更多的用信号传递信息的方式。
(三)整理,下课
教学反思:
2、符号与文字
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
知道符号和文字也是人类创造的记录、传递信息的基本方式。
知道雕版印刷、活字印刷的基本工作流程。
认识常见的高压、易燃、易爆、剧毒、放射性、生物安全等危险标识,知道要远离危险源。
2.科学探究
了解象形字到会意字的发展,从传递大量文字信息的需求角度了解印刷术的发明。亲历雕版印刷、活字印刷的简要流程,了解印刷技术的特点。
了解安全标识所传递的信息,掌握自我保护、求助、避险与逃生的基本技能。3.科学态度、STSE
愿意合作完成印刷体验的任务。
了解社会的需求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动力,了解中国印刷术的传播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陶泥、木质刻刀、印泥、墨水、纸、教学课件。
学生准备:记录笔、活动手册。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1)谈话引入:随着社会的发展,需要传递的信息越来越多,而人类的记忆能力有限。于是产生了用岩画、符号、文字记录传递信息的方法。
(2)课件展示教材P58上方图。
(3)你知道中国最早具有完整体系的文字是什么吗?(甲骨文)
古代传递信息的方式
(4)讲解:中国的汉字是现存世上为数不多的仍在使用的象形文字系统之一。中国早期的甲骨文、石刻文和金文,都是从原始社会最简单的图画和“表意符号”产生出来的。
(二)新课学习
1. 解读象形字
(1)猜一猜图中古代中国汉字的意思:课件展示教材P58下方图。
(2)小结:图中文字依次是——人、木、月、山、鸟、羊、牛、鹿。
(3)搜集更多的资料,将你喜欢的几个象形文字记录在学生活动手册中。
(4)拓展:介绍文字传播工具。
大约在公元前3500年人类发明了文字。我国最开始的文字是刻在动物的骨头(龟板)上,后来又书写在青铜器、帛绢、羊皮、竹简上。东汉时期,我国的蔡伦改进了造纸术,使人们可以将更多的信息方便地书写在纸上。中国的造纸术极大地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
2. 我是小小印刷匠
(1)讨论:很早的时候,文化传播主要靠手抄的书籍。说一说:这有什么缺点?该如何改进?
(2)学生自由发言。
(3)介绍:7世纪初的唐朝时期,人们从印章、石刻中得到启示,发明了雕版印刷术。
(4)想一想,印章上刻的字有什么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