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双减”政策推行背景下,我国小学语文教学也迎来巨大改革。小学语文课外阅读能力的提高逐渐成为老师和家长们所关心的问题。“双减”背景下如何有效提高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能力对于小学语文教师来说无疑是一个亟需思考的问题,阅读不仅仅存在于课堂当中,在课外也都存在阅读,可以说阅读一直伴随着学生的整个生涯,语文课外阅读能力不论是对学生的学习还是生活都起着重要的铺垫作用。本文基于“双减”背景下的小学语文课外阅读如何发展与提高进行分析,以此来完善当下一些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
关键词:“双减”政策;小学语文;课外阅读
引言:“双减”政策推行以来,提出了给学生减负的要求,我国教育新标准对学生的阅读能力的培养也给予了高度的重视,作为一名语文教师,特别是小学语文教师,在需要为学生阅读能力打下坚实基础的关键时期,在这种背景下要想提高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能力,还需要从阅读本身出发,科学选择阅读材料,传授学生阅读方法,培养学生阅读习惯,不断提升自我的教学水平。所以教师们要积极改变教学策略,严格按照“双减”政策所提倡的教学要求,让学生能够主动学习,以学习为乐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长足进步,真正意义上实现全面阅读。
一、科学选择阅读材料,提升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从古至今,国内外的名著典籍浩如烟海,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但这些名著典籍却不都一定适合小学生阅读,我们不能要求小学生一定要去读文言文典籍,因为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身心特点决定了他们更容易对语言生动有趣且简洁的课外读物产生兴趣。因此教师应当结合教学实际以及教学大纲来选择适合小学生阅读的书籍,以语文课本为依托,向课外延伸,小学四年级作为小学的中间阶段,这个时期的学生有一定的课文理解能力,从课文内容出发可以很好地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去延伸课外阅读知识,例如在学习了统编版小学四年级课文《一个豆荚的五粒豆》后,基于学生对童话的喜爱,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安徒生,在课后阅读《安徒生童话》,“双减”政策推行初衷就是为了给学生减负,而能够被称之为是“负”的主要是一些学生不愿意完成的作业、任务,但如果是学生愿意并且乐意去完成的学习任务对于学生来说则是兴趣,因此应对“双减”政策最恰当的方法应该是让学生在兴趣中学习,以学习为乐趣。
二、适当拓展课外阅读内容,教会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
作为教师,在拓展课外阅读内容时,应当时刻谨记让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
更多的语文知识,因此在进行课外阅读教学时重要的并不是课外阅读的量,而是课外阅读的“质”,量多并不能说明质优,质优的关键就在于让学生掌握课外阅读的方法,只有在掌握课外阅读的方法之后再进行阅读,学生才能够真正学到语文知识,反之只是增加了学生的课外读物,除此之外没有任何益处,久而久之,学生就容易产生厌倦心理。会阅读才能阅读,才能够喜欢阅读,以阅读为乐趣。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大多还比较喜欢阅读绘本和故事书,像散文、说明文这类的书籍可能难以吸引学生,因此教师在学生的阅读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工作。对于故事类阅读作品例如《观潮》,可以鼓励学生在课后通过查阅钱塘江的地点、涨潮的时间、涨潮的过程等资料,拓宽学生视野的同时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增强学生的课外资料提取能力以及理解能力。还可以引导学生在图书馆查阅与所学课文相关的图书读物,让学生在实际的操作体验中领会到读懂一篇文章或者书籍应当了解书籍的背景,阅读本就是一个横向延伸加纵向延伸的过程,由一本书能够挖掘出多本书的内涵,让学生能够对所阅读的内容有一个更加深入的理解。
三、合理布置课外阅读任务,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习惯
除了合理科学选择阅读材料和适当拓展阅读内容外,教师在提升小学生课外阅读能力时还要
注意合理布置课外阅读的任务。过多的课外阅读任务会增加学生的课后负担,这与“双减”政策所提倡的减负背道而驰,这是小学语文教师在提升小学生课外阅读能力时应当予以高度重视的。合理布置课外阅读任务,在平时的阅读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从课堂教学做起,以课本为依托,例如在学习像《爬天都峰》这类故事类的课文时,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要素来理清故事发展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在进行阅读的过程中,让学生能够更加清楚故事发生的脉络,由此更进一步地得出故事所要表达的道理。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提升学生对于故事类文章信息的获取能力;而像说明文这类理论性较强的文章例如《蝙蝠和雷达》就可以通过设疑的方法引入学生的思考:蝙蝠是什么时候出来活动的?蝙蝠会叫吗?雷达是什么?让学生带着疑问去阅读,在阅读过程中引导学生出答案。此外对于这类文章,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在课后观看相关科技类的影片或者参观当地的一些科技展览馆,让学生产生对科技的兴趣,从而培养学生对于科技类的文章的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科技文的内容与特点。
四、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提升教师自身课外阅读教学能力
小学课外阅读指导课在对现有的课文内容进行拓展延伸时,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提高自身的课外阅读教学
能力,采取全面的教学模式,不局限于课本,引导学生利用互联网、图书馆等公共资源进行课外阅读拓展,促进学生个性化阅读。首先在教学时,教师就要充分利用教室多媒体放映相关影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例如在学习《女娲补天》、《盘古开天地》、《精卫填海》等神话故事时就可以在网上搜寻相关的视频来引入教学,提升学生的课堂体验感,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视频教学可以给学生带来更加强烈的感官感受,这是传统的阅读教学方式难以做到的。小学生对于动画的记忆是强于文字记忆的,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引入视频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记住课文梗概,让学生在阅读其他神话类故事时也可以通过联想和想象来进行记忆与理解。此外,教师还应当提升教学的智能化水平,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课堂互动来活跃氛围,促进教学活动有效开展,在开展过程中学生能够有效地参与进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的同时加深学生对课文的全方位理解。例如在学习小学四年级课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时就可以采取情景剧的方式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查阅相关背景资料,在演绎时将自身代入到课文当中,更加真实地领会到课文中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坚定信念,让学生能够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从历史的角度去理解当时的人物,再让学生结合自身实际,思考自己读书的目的,提高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结束语:阅读贯穿语文教学的始终,对提高学生多方面的能力有着很大的影响作用,教师在
进行课外阅读教学时,不能以提高学生课外阅读量为目的,严格遵守“双减”政策,在不增加学生额外负担的前提下,让学生自主地进行阅读。正确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有助于“双减”政策的落实,改善学生课外学习的方式,在选择学生的课外阅读材料时遵守既要适应学生身心发展,又要有实际的阅读意义的选择标准,在课堂教学中传授学生阅读方法,让学生在其日常生活中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参考文献:
[1]黄元凤,李正大.“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外阅读优化策略研究[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2(08):168-170.
[2]梁丽华.“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策略[J].师道,2022(04):33-34.
[3]陈敏.“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外阅读实践活动的实施途径[J].语文新读写,2022(04):39-40.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