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课外阅读指导策略(最是书香能致远)
最是书香能致远
——小学课外阅读指导策略
今天我们主要谈谈课外阅读指导的有关问题。
一、课外阅读形态的认识。
有两种认识:课外阅读就是泛泛的读;课外阅读就是课堂之外的独立阅读。
怎么看,
对于课外,大家会有两个概念:课堂之外和教材之外。
关于阅读,我们也有许多分类。有人把它分为精读和略读,有人把它分为精读和泛读。精略之分源自教学和学习的考虑,精泛之分源自生活化阅读的需要考虑。
关于精读、 略读、 泛读。我们先从字面上理解它们的区别和联系。 小学课外阅读指导课
精(完美的,最好的;细致地;熟练地)文章语言精美,结构精巧,是选文中的精华,教师指导阅读要精致精练,学生学习要精通,精益求精。
略(简单;粗略;大略;略微)学生阅读要抓文章要略,阅读方法要讲策略,教师指导要粗略,文章的语言结构相比精读的文章大概略低一筹。
泛(普遍,一般;肤浅,不深入)教师的指导不拘一格,很宽泛,学生的阅读很广泛,泛泛而读,不细致,学生读后泛泛而谈。
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是补充,泛读是延伸。
就读书的方法而言,精读是学习揣摩,略读是尝试应用,泛读是熟中生巧。
就读书指导形式,精略在课上,泛读可在课上,但多在课下。
这就是说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常常以精读为主,适当补充略读,泛读的教学得不到关注。而精读与略读的文章基本来自教材,教材之外的补充材料少之又少。
概念的界定有许多模糊,且不去讨论。我们以《课程标准》提到的课外阅读总量来谈,就是
如何加强学生课本之外的阅读指导,使学生完成阅读量,增加阅读积累,提高语文素养。
今天我们要谈的课外阅读就阅读材料是教材之外的阅读,就阅读形式以略读和泛读居多,适当精读,就阅读时间多以课时之外,间或利用专设的读书课或活动课时间交流汇报。
二、课外阅读的意义。
课外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的延续与拓展。
课外阅读是课外语文教育中最重要、最普通、最常见的形式,它是课堂阅读的继续与扩展,对于开拓学生视野,发展学生智力,提高学生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语文课程标准》建议教师在教学中要“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选择教学策略”、“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新课标还规定了每个小学生小学阶段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背诵古诗文160篇。要实现这一目标任务光靠课堂阅读教学是不行的。为此,我们必须打开课堂教学的大门,打破课内外的界限,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使课内学习与课外实践进行互动,指导学生在课外进行广泛地阅读。
新课程倡导阅读积累,加强课外阅读就是一条有效途径。课外阅读是指学生在课外的各种独立的阅读活动。它是课外语文活动中最重要、最普遍、最经常的形式,是课堂阅读的继续和扩展,是阅读能力训练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尔基说:富有真理的书是万能的钥匙,什么幸福的门用它都可以打开。张志公说:回忆自己的学习经验,得之于老师课堂上讲的占的少,得之于课外阅读的占的多,大概是三七开吧,也就是说,百分之七十是得之于课外阅读。课外阅读对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打好学生人生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语文学习不能局限在小课堂里,只有树立大语文观,构建课内外结合、校内外沟通的语文教育体系,给学生创造一个广阔的语文学习空间,才能有效地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
学生在课外的大量泛读可以扩大知识量和知识面,使对浏览过的材料有了大致印象等以后需要时,再根据印象查阅各种资料,使以后的学习活动更有目的性;通过浏览还可以网罗知识,待以后一一整理,建
立广泛的知识联系。为以后的学习活动和解决问题打下基础。泛读和精读结合,能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
课外泛读让我们不孤陋寡闻,课堂精读让我们不肤浅。
三、课外阅读的现状。
长期以来,小学生的课外阅读一直处于“自流”状态, “难读”、“厌读”的现象较为普遍。调查显示:教师陈旧的教育教学理念、“满堂灌”的课堂教学策略、课外作业的“题海战役”挤去了学生大量的读书时间,使学生饱尝语文学习的乏味与无趣。虽然老师有时也要求学生多看课外书,但对学生缺乏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方法的指导,为应付方方面面的考试,强迫学生死记硬背,把学生当作接受知识的容器,直接扼杀了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况且不少学生家长也认为“读书不如做题”,家庭藏书少甚至无藏书,缺乏良好的读书氛围,学生对有限的图书也仅仅是囫囵吞枣,受益不深,因而感受不到课外阅读给他们带来的快乐,而是变成了一种沉重的负担。
孩子们的课外阅读面临的问题:
1、没有书。
由于知识需求的暴涨,除了不断发展的各种功能、版本的“纸质”书外,以光、磁等为质料的
电子书刊也很快走进了人们的阅读视野,并得到了广泛地认同和喜爱。这样,依托于纸质材料的“传统”书刊锐气不减,凭借于电子技术和高科技的网络读物方兴未艾,于是,各类读物的种类和数量就形成了前所未有的规模。读物多了,信息大了,往往要一本自己喜欢的、适合自己阅读的书会花去大量的宝贵时间。其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低级趣味的内容,臻于儿童的鉴别能力和抵制能力较弱,不良读物的流传对儿童的精神有不良作用。再加上一些对教育比较重视的家长只给孩子买教辅用书,造成孩子们面对势如洪水、规模空前的各种读物只能迷茫了,只能“没书”看了。
学生的书包里最常见的是:教辅资料、作文选。
2、没时间
虽然一直都在减负,但负担并不轻多少。调查显示,有22.3%的学生认为不看课外书是因为作业多,没时间看。很多家长望子成龙,让孩子参加了各种培训班,占用大量时间。
3、没兴趣
电视几乎已经普及到家家户户,还有不少家庭拥有了电脑。电视、网络上多的是有声有的
活动图象,其吸引力远大于书籍,这对低年级孩子来说,诱惑力就更强了。有人预言,随着多媒体的使用,对学生的阅读训练必将废退。事实上,的确有不少学生放学一回家就坐在电视机前看个没完,哪还会对读课外书感兴趣呢,看电视、玩游戏挤掉了孩子课外阅读的时间,这对孩子的发展无疑是不利的。
4、没方法。
在课堂上学到的阅读方法较少,且不能自如地迁移到课外阅读中来。如:有该精读细品的地方不知如何玩味欣赏,就此草草读过,不求甚解;而只需略读粗看的段落却迟迟不肯放手,浪费感情浪费光阴。有一些孩子则因识字量少、理解力弱、阅读速度慢而缺乏耐心,读书只看图画不看文字,厚厚的一本书,三两下就 “读”完了,阅读效果可想而知;还有些孩子则太过于依赖家长,没有家长的陪读、导读,自己就完全不会读书了。这些都会妨碍孩子的阅读发展。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