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加强课外阅读指导,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课外阅读,是指学生在课外的各种独立的阅读活动。课外阅读是语文课程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学生进行语文实践的重要途径。大量的课外阅读本身就是智力开发活动,是自我教育过程,是一种美的情感陶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中也明确指出:“要加强课外阅读的指导,课外阅读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怎样加强课外阅读指导,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成为教师必须研究的课题。本人按照新课程标准和大纲的要求,结合自己的班级工作实际和学生心理情况,开展了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课外阅读活动。
一、把课外阅读的指导和课内的教学结合起来
语文教学没有捷径可行,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只有脚踏实地精心指导好每一篇文章,
注重学校课内外教学相结合。所谓的课外与课内结合,就是使课外读的与课堂上教的尽可能统一起来,以达到“课内”的辅导和推动“课外”,“课外”加深和补充“课内”的目的。例如:在教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课时,为了使同学们更多地了解鲁迅先生,就向他们推荐了《鲁迅的故事》、《心向陕北》、《鲁迅与方志敏》等课外读物,要求学生学生通过课外阅读都能讲出鲁迅先生三、四个爱人民、恨敌人的故事。读了这几本书以后举行一次“学习鲁迅”故事会。同学们纷纷登台有声有地讲述了鲁迅先生爱憎分明的事,抒发了自己热爱鲁迅、学习鲁迅的思想感情。后来又以《我所知道的鲁迅先生》为题,写篇习作。要求学生将自己所了解的鲁迅先生,用语言文字表达出来,由于学生在课堂上学习了运用典型事例表现主题的写作方法,课后又阅读了有关介绍鲁迅的书籍,因此,作文内容比较充实,大多数同学能写到六百字以上。从而,也达到了我们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积累写作素材的目的,真正做到将课外阅读和课内阅读有机结合起来。
二、教给阅读方法,使学生会读。
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有重点地指导学生精读。课外阅读浩如烟海,学生的爱好、兴趣和特长也各不相同。因此,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我们既放手让学生广泛猎取,又重视教师有重点
地指导精读。在教学学生阅读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阅读,懂得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表达方式。懂得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小学课外阅读指导课一般地说,凡是用来扩大知识面,与课堂教学不甚密切的书刊,只要求学生泛读,教师不作过多的指导。但泛读有利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有利于培养学生读的兴趣。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想办法让学生热爱阅读,喜欢阅读,这种效果要比教师和家长强迫学生阅读的效果好。怎样才能做到这点呢?我认为可以采用朗读课文精彩片断、结合课文插图朗读、教师介绍故事梗概学生读、读课文的开头和文章的末尾等第。除了泛读之外,我们注意在教师的指导下,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学生精读一些书刊和文章。课外要求精读的书刊和文章有两种情况:一是为了提高读书能力,掌握一定的协作技巧,指导学生阅读一些与读写有关,有一定特点的文章。例如教了《桂林山水》这篇课文后,教师从《文汇报》上选了一篇《漓江情深》的抒情散文,作为精读的课外读物。教师指导学生把两篇文章对照,出两篇文章各用了那些字词句描述桂林山水的,从而使学生了解描述同一事物的两篇文章,各有各的词汇,各有各的写法。以后,教书又要求每个学生搜集写山、写水、写田野、写花草的词语各十个。这样丰富了儿童的词汇,提高了读和写的能力。二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欣赏能力,指导学生读一些名著和优秀作品。三年
级以上的同学对要求精读的文章都备有好词好句录和读书笔记。摘抄优美词语,文章片段,名人警句,科学趣文和读书一得等,借以积累资料,锻炼文笔。
此外,我认为还应指导让学生自主阅读,把在课堂内学到阅读方法合理地运用到课外阅读中去,从而达到掌握阅读课文的方法。,还是以教学《桂林山水》为例,当教师在教学整篇课文之前,可以要求学生分自然段朗读,然后概括自然段的主要意思;或者教师指导学生抓住“桂林山水甲天下”这句中心句来读;这样一来在语文课堂学到的抓住中心句朗读、分段落概括大意朗读等方法就可以运用到课外阅读当中去;同时当教师在教学漓江的水这片断时,可以先指导学生精读相关的语句,在师生共同明确漓江水“静、清、绿”三个特点之后,教师可以事先质疑后,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桂林的山这一部分内容,要求学生归纳出桂林山“奇、秀、险”的特点。这样一来,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