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CD和刻录CD的区别
盗版碟与正版碟的音质到底有没有差异?这是很多发
烧友很关心的问题,因为假设没有什么差异或差异可以忽略不计的话,我们多花近十倍的价钱去买所谓的正版、特别是买老外的正版就显得太愚蠢了。
有些烧友们也许会不服气:我们玩电脑,装的Windows 98和其他软件全都是盗版的,而所用的CDROM档次也一般,为什么效果和装正版软件的效果是一样的,也没有看见电脑经常死机啊!假设正碟和盗版相差很大的话,一个0或1不同就有可能导致执行动作完全不一样的软件岂不要乱套?作为计算机工程师的我,可以告诉你其中奥秘:电脑光碟的数据格式与CD上的音乐数据格式是不同的。电脑光碟的数据中夹带着大量的冗余纠错码和扇区定位信息,因此光驱在读盘时,发现定位不对,就会在空转过程中反复调整光头使之适应〔你经常可听到光驱在作这种调整时异常声音〕,假设发现数据中有错误,可利用其中的冗余纠错码来自动修正错误的数据。假设错误太多,无法自动修正错误的话,电脑就只好罢工,告诉你它无能为力。因此对电脑光碟来说,只存在能不能读得出的问题,而很少出现会读错的问题。这样,光驱的好坏只表如今速度的快慢和读片才能的强弱,而不可能像CD转盘那样,价格可以差几十倍甚至上百倍。而CD格式是在还没有创造个人电脑时确定的,当时的技术局
限就使得CD数据格式先天缺乏,CD数据中冗余纠错码比CD-ROM中的要少得多, 一部分纠错码甚至与音
乐数据放在不同的光道上,最要命的是CD没有扇区标记。CD机光头读取0或1的数字音乐讯号是以恒定线速度进展的,沿螺线的信息线路由内圈向外部读取,一旦它开播就只能这么均速走下去,不能停顿不能等待〔否那么由于没有扇区它就再回不到那个停顿点〕,一旦出现电压等其它电气环境的波动、CD机转盘稳定性稍差点或CD碟的质量差一点的话,CD 机就会读到错误的数据〔在正确的时刻读到的错误数据,或在错误时刻读到的正确数据对CD重放说都是错误数据〕,这时它绝对不会停下来反复读某一段,也不会因为无法修正错误而罢工〔你用电脑光驱听CD时更能感受这一点〕,只能采取插值算法蒙混过关,因此从CD上读到的数据是什么,与CD机转盘的质量和原碟本身的制作质量都有很大的关系;从光盘上读出的软件数据是先放入电脑内存后再来执行的,因此所有的0和1迟一点早一点读出没有关系,而CD就不同了,0和1的读出必须严格按照时间顺序进展,时间不同步将严重影响音质〔亦即“在错误时刻读到的正确数据〞〕,这就是所谓的“时基误差〞〔JITTER〕。所有这一切,导致了一张CD上数据是不可能像电脑光盘上的一样完全被复制,也导致了CD转盘的优劣对最后播放的声音至关重要,而CD转盘和解码器的优劣和配合决定了时基误差的
多少,这样才造成了如今CD机价格可以相差几百倍的现实。说来可悲,这全是由于CD的创造者一手造成的!假设当初创造的CD格式像如今的CD-ROM一样加进了大量的纠错码和定位信息,同时参加更多的时间同步信息消除时基误差,如今就不可能有几万元甚至几十万元的CD机出现,我们如今用三四百元的CD机听到的声音与用几千元CD机听到的声音也会完全一样,盗版碟就像如今的盗版软件一样完全与正版无异。
当然,这里所说的正版碟不包括国内CD厂商的产品,更不包括所谓的引进版。国内的所谓正版碟是败坏正版碟声誉的罪魁祸首,他们才是真正的牟取暴利。许多烧友认为正版碟与盗版碟音质没差异,主要是从这些所谓的正版和它们的盗版相比较来得出的结论。
音频CD的复杂化,有一点原因是在于它的纠错机制,没有数据CD那么完善,但最主要的,是因为他的目的在于播放,也就是必然存在一个数模转换的过程,假设不存在这个过程,他就毫无神秘性可言。对于数据CD来说,只有彻头彻尾的外行才会以为一张正版压制的WINDOWS,和刻录出的这张盘有什么不同,甚至以为正版盘安装以后效果更好。撇开版权问题不谈,这种观点纯粹是个笑话。同理,即使对于音频CD,在数字的阶段,也是可以完美复制的,即使经过APE压缩,也完全无损。只有计算机的门外汉,才
会以为在压缩复原过程中丧失了什么。抓取的WAV文件,在计算机中被认为和任何文件一样,都只是二进制数字的集合,没有任何特殊性。同样WINRAR也可以压缩WAV文件,是否你也会失去对WINRAR的信心?要知道在压缩中,很多类型的文件,只要一个字节的偏向,就会有彻地灾难性的后果,对于计算机处理二进制数字的本领,你应该绝对放心。
通过适宜的抓轨软件,目前是EAC最为优秀,经过适当设置,特别是关于光驱和刻录机偏移的设置,作出的镜像,经刻录机刻录复原,完全可以做出在数字层面上,也就是内容上和原版100%完全一样的复
制品,这个说法可以通过第二次抓轨,用最严格的二进制比较方式来比较复制品和原版的差异,结果是完全一样,而且不管你是用了50元一张的最好的AUDIO专用刻录盘,还是1.x一张的低价盘〔前提是没有质量问题〕,数字的比较仍旧是一样的。
所以,在拷贝和复制过程中,音频CD所包含的数字信息,可以做到完全没有损失,可以通过科学来验证。有些人抱着人不可两次踏入一条河流的哲学思想,总是认为差异不可防止,但实际上这种猜想完全不适用于数字领域。甚至有人认为同一张盘一首歌,两次抓轨生成的硬盘上的WAV文件(说到文件,其含义是完全摆脱介质影响,不要争论硬盘的不同位置声音是否不同的无聊问题〕,经过数字比较完全一致的,也仍旧是不同的,会有不同听感,这种想法极其荒唐,
实际上就是在说耳朵能听到不存在的声音,分辨不存在的差异,不知道这算是虚无主义还是传统玄学。
数字完了就要播放,可惜人的耳朵是没有方法欣赏0,1的二进制数字的,假设可以进化到如此程度,倒是省却了太多费事,此时无声胜有声了。因为人体的构造,实际上我们无法直接感知一切数字的东西,你的所有感觉: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都只能感受模拟化的东西,这些感觉都只能辨识程度,而不能绝对准确化,这就是模拟的和数字化的区别。话归原题,我们想要听到数字化的CD发出声音,就必须把数字的CD转化为模拟的电流,再通过电流推动扬声器,发出我们听到的声音。这期间经过多重复杂转换,优美的声音或者劣化的声音,由此产生。
电脑光驱不读盘
模拟的世界,就是一个不确定的世界。在这个概念里,只有尽可能而没有绝对。想要完美复原一把小提琴的声音,只有再次到这把小提琴〔这里完全没有考虑人的因素,地理环境因素及时间因素〕,正是因为完全准确是不可能做到的,所以对于听感的概念,有太多歧义。想想一把小提琴的构成,再想想音响单元的振膜构成,就可以知道所谓复原是不可能的任务,而听过现场古典音乐会的朋友,都知道现场和CD完全是两种声音。
话归原题,说说为什么刻录盘和原版的声音不一样,关于这个技术问题,早前已经有了精辟的推论,引用如下: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