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能德育激发道德力:理念、架构与实践
作者:林红明
来源:《江苏教育研究》2017年第30
        摘要: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积极心理学与潜能发展心理学说,江苏省扬州旅游商贸学校与时俱进提出了潜能德育的育人理念。潜能德育以梅文化为依托,以激发学生道德发展的内在潜能为工作核心,从文化、行为、活动、技能、评价的不同视角,构建了育人工作体系,成就学生梅品人生,取得了显著的德育成效。
        关键词:潜能德育;道德力;德育体系;中职生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710C-0047-05
        德国哲学家康德认为,德性就是一种道德力。教育视野中的道德力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影响下,不断学习、实践、内化,将社会道德转化为自己的道德准则,形成道德品质,产生道德情感,并转化为主体自觉的道德行为的能力。[1]由此可见,德育就是对人的道德能力的培养与激发。当前,中职生存在道德认知、道德判断、道德选择等能力发展不足的问题,而中职学校德育存在内容空洞、方法简单、流于形式等现象,导致德育缺乏实效与魅力。
        一、潜能德育的理念与架构
        (一)潜能德育的理念依据
        在国外,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的智能是彼此相互独立、以多元的方式存在。多元智能理论之父霍华德·加德纳强调智能的多元性、同位性、差异性、实践性和可开发性,认为每个人都有优势领域,都存在巨大的潜能。[2] 积极心理学是研究人类的力量和优秀品质等积极方面的一个心理学思潮,它的奠基人马丁·塞格利曼要求心理学家用一种更加开放的、欣赏性的眼光去看待人类的潜能、动机和能力等。[3]
        在我国,程跃博士提出了潜能发展学说,强调天赋潜能论,即差异是在天赋潜能的范围内由后天的环境教育影响形成的。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林崇德教授认为,潜能发展学说终结了天赋归因的思想,建立了全新的科学心理学的体系,并在此基础上重塑了教育观、发展观、儿童(含青少年)观,在一定意义上说,他用他的实践和理论走出了教育的困境,建立了全新的潜能发展心理学的体系。”[4]
        (二)潜能德育的德育内涵
        “所谓潜能意指潜在的能量,具有发展的潜在可能性和倾向性。”[5]“潜能的含义不仅是指潜在的智力、能力,而且应该指个性发展的潜在可能性。”[6]从这个角度来理解潜能的含义,避免了对潜能开发的狭隘理解,使得潜能的开发突破了智力、能力的思维定势,同人格与道德发展、素质教育、创新人才培养等联系了起来。
        中职生不仅存在知识和能力的巨大潜质,也存在道德和人格发展的巨大潜能。发展中职生的核心素养,不仅要挖掘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的潜质,更要激发学生的道德发展的潜能。潜能德育是以人为本,旨在激发学生的潜在道德力,即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充分利用学生向上、向善、可塑性强的特点,通过正面的、积极的、合适的教育,在知、情、意、行上培养、开发、挖掘学生的道德修养力、道德实践力和道德影响力,促进学生德性的持续提升。
        (三)潜能德育的体系架构
        江苏省扬州旅游商贸学校的前身可追溯到明清时期的梅花书院,书院内有仁字碑、礼字碑,倡导入礼门、树仁心、走义路的德育理念。清朝著名桐城派文学家姚鼐执任掌院时,提出了与时俱进的校训。针对中职生的体特征和个性特点,学校传承了梅花精神,提出了与时俱进、自强不息的校训,并以梅品树人,激发学生的道德发展潜能,构建了潜能德
育人体系,培养学生五自(自信、自律、自觉、自立、自强)优秀品质。
        “潜能德育激发学生道德潜能,做有品味的梅苑人为德育工作核心,从树立学生自信为起点,不断强化自律,促使学生走向自觉,并在成长过程中持续推动学生从自立走向自强。围绕德育潜能,学校从校园文化、行为规范、特活动、技能训练和评价机制五个方面构建了育人体系。即:浓厚的校园文化培养德育潜能——“文化潜能养德;严格的行为规范挖掘德育潜能——“行为潜能铸德;丰富的特活动激发德育潜能——“活动潜能育德;艰苦的技能训练发掘德育潜能——“技能潜能砺德;科学的评价机制唤醒德育潜能——“评价潜能明德
        二、潜能德育的校本实践
        (一)文化潜能养德
        文化是学校存在和发展的根和魂。校园文化建设深刻影响着学生的成长。学校立足梅花书院深厚的梅文化底蕴,针对职业教育的特点和中职生体的特征,开发特的校园梅文化,以梅的精神品质,激发学生道德发展潜能,激励学生争做五自品质的梅苑人。
        1. 精神文化。学校弘扬梅花不屈不挠、顽强不息的精神,传承了明清时期梅花书院的校训——与时俱进, 提出了与时俱进、自强不息的校训,并形成了博学、善导、立德、树人的教风和勤奋、进取、修身、强技的学风。谱写了校歌《我爱梅苑的花》,设计了梅花形校徽和梅花标识的校服,建设了梅苑校史馆,让师生每日浸润在梅花精神的世界里。
        2. 环境文化。各大教学楼、宿舍楼、食堂、花圃等都设置了梅苑心语(古今中外以及师生的名言警句),漫步校园中,移步赏心语,形成了浓厚的梅文化氛围,仿佛置身于梅花的世界里,又仿佛身处梅品的海洋中。学校的梅苑文化长廊梅之先、梅之潜、梅之砺、梅之正四个板块,展示咏梅诗句、梅花图,介绍梅的品性、意蕴及具有梅花精神的历史名人。教学楼之间的军校有哪些学校梅苑,种植着数十种梅花,梅花中矗立着梅花书院掌院——姚鼐先生的塑像。
        3. 制度文化。为了塑造学生从自信到自强梅花品质,学校借鉴军校管理和育人经验,进行了潜能德育的育人理念设计,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制度文化。根据《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中职生日常行为规范》和《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公约》等精神,结合本校实际,出台了《一日常规条例》《仪容仪表条例》《一人一责劳动条例》《阳光跑操条例》和《
梅苑之星评选办法》等一系列制度。通过对制度的学习,实现行为的约束与激励,将梅花品质化于学生内心,显于学生外表。
        (二)行为潜能铸德
        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对接企业用人需求,学校深度挖掘学生日常行为德育潜能,通过思想教育引导并严格落实规章制度,让学生在学习、生活、劳动和活动中经历丰富的道德体验,产生道德情感,进而转化成学生内在的行为品质。中职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在生产、服务一线的高素质劳动者。针对某些中职生的劳动意识淡薄、劳动行为不当、劳动能力不足,学校创新研发了六位管理规范和一人一责卫生劳动制度。
        1. “六位管理规范行为。学校根据学生一日学习与生活的不同岗位,即学位、(实训)工位餐位床位(实习)岗位,统称为六位,又称“6W”“6W”根据不同岗位制定了管理细则,要求学生每天严格对照细则执行,并在学生会、自管会等学生团体的自我管理和教育下,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2. “一人一责塑造行为。学校把包干区划分到班,再细划分到人,每天师生同劳动,这
就是一人一责劳动制度。制度规定劳动有组织,卫生工具使用和摆放有要求,劳动结果有检查和评比。对于校园包干区,要求各班排长带领班级学生整队去、排队回,在来回的路上统一右手拿扫把,左手拿畚箕。使用后的卫生工具要有序摆放在教室卫生角。劳动过程中不得追逐打闹或做其他无关之事,学生会督察部随机检查,结果会评比、公布。对于教室瓷砖地板的卫生打扫,一律用抹布,抹布抹地有规定(只能手用抹布,不得脚踩抹布抹地)。日复一日的一人一责劳动,让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劳动行为习惯,并提升了责任意识。
        (三)活动潜能育德
        “没有活动,就没有教育。活动是德育的载体,是学生实现自主教育、自我成长的有效途径。近年来,学校德育以激发学生道德发展潜能为工作核心,创立了一批制度化、特化、品牌化潜能德育活动,有力地挖掘了德育潜能。
        1. 活动制度化。学校不断建立和完善德育活动制度,对活动的顺利开展保驾护航,让制度管理活动,做好对活动制度落实的检查、督促、评价和评比。如七彩社团是学生实现自主活动、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的活动平台。制度规定活动要有方案,过程要有记录,学生会督察部对活动要有检查和反馈,团委每周对活动要评比,并在期末评选出梅苑十佳社团
如此,活动制度化管好了活动,管住了人,进而真正让活动制度活起来,让活动主体动起来,激发出活动潜能。
        2. 活动特化。要提升德育活动的实效性,就务必把脉学生的特点研发特的活动,提升活动的针对性和教育性。如针对自控能力不足,每天下午安排一节15分钟的习字课,通过静心练字,陶冶学生的思想道德情操,培养冷静处事、沉着处世的习惯,也有效地锻炼毅力和自制力。又如针对文化素养不足,每天早上进行15分钟的激情早读,要求拿好书、坐端正、大声读,内容涉及《弟子规》、经典诗文、企业文化等,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再如针对自我教育能力不足,研发每日一省活动。依据《学生一日常规条例》编制手册(自省内容从早上按时起床到晚上按时就寝共计30多项),学生每天晚上对照标准进行反省、自我评价,发现亮点,改正不足。
        3. 活动品牌化。近年来,学校对德育活动进行了深入实践与研究,构建并实施了以情境体验、生活参与、明辨自律、游艺筑梦、魅力文化、青春旅行等类别的潜能德育校本活动课程,研发和完善了一系列的德育活动,如激情早读阳光跑操潜能班会一人一责三规教育、七彩社团、校友讲坛、师生双杯赛、动力特训营、快乐女生节、校园梦
想秀梅苑艺术节梅苑十佳评选等活动,做到了常规化、课程化、科学化、优质化、序列化,成为激发学生道德发展潜能、塑造优秀品质的一个个经典活动品牌。活动品牌化推动了学生品质的提升和素养的持续发展,促进了潜能德育的品牌优化和学校的内涵建设。
        (四)技能潜能砺德
        到职校学技能,已经成为社会的共识。职校专业技能课程安排和时间分配远超文化课程,为此专业技能成了学生学习的主战场。长期以来,职校高度重视技能教育,却忽略了技能学习中的德育教育,导致了重技轻德的畸形局面。潜能德育注重在技能训练中激发学生的道德行为能力。
        1. 技能劳动磨砺道德品质。以平台为契机,以评比为抓手,为学生搭建各种平台,提供各种技能展示的机会,如师生双杯赛校园梦想秀、各级技能大赛等,开展小组技能竞赛、班级技能评比、系部技能评先,通过艰苦的技能劳动训练,培养学生不怕苦、不怕累、不怕脏、埋头苦干、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的优良品质,在让学生长技的同时推动其德性的成长,让每个学生在实现德技双馨的道路上奔跑。
        2. “五常法则培育职业素养。五常法则“5S”,它起源于日本企业,用于企业员工的培训管理。“5S”代表了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五个方面的培训与管理要求。学校引进“5S”企业目标管理,根据不同专业技能实训要求,制定实训室“5S”管理细则,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如模拟礼仪实训室“5S”管理细则(见下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