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阅读练习及答案(锦集10篇)
篇1:《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阅读练习及答案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①黄鹤楼:旧址在今湖北武昌黄鹄矶,背靠蛇山,俯临长江,雄伟壮观。②之:往,到……去。③广陵:扬州的旧名。④故人:老朋友(指孟浩然)。⑤西辞:黄鹤楼在广陵的西面,在黄鹤楼辞别去广陵,所以说“西辞”。⑥烟花:指柳如烟、花似锦的明媚春光。⑦下:沿江顺流而下。⑧尽:消失。⑨唯见:只能见到。⑩天际:天边。
   
    春光灿烂,知心朋友扬帆启程,我站在楼上,凝望孤帆渐渐远去,直到它完全隐没在青天绿水之中。最后只见滚滚江水流向天边,我的感情也随着江流而起伏。
   
    (1)这是一首_____(填诗的种类),寓离情于写景之中。(送别诗)
    (2)首句点出了送别的_____:黄鹤楼;第二句写送别的时间和去向:______的春和东南形胜的'“扬州”。(地点 烟花三月)
    (3)三、四句,写送别的_______:目送孤帆远去,眼前只留下一江春水向着远处的天空流去。(场景)
    (4)《唐诗三百首》编选者,清朝的蘅塘退士评价“烟花三月下扬州”是“千古丽句”。请用你自己的语言,解释这个评价。
    {千年以来最美丽(艳丽、亮丽)的诗句。}
    篇2: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阅读答案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惟见长江天际流。
    1.解释下列词语。
    (1)故人:________
    (2)下:__________
    (3)尽:__________
    (4)惟:__________
    2.首句点明送别的时间是_______,地点是_______。
    3.这是一首送别诗,但诗中只字未提送别,诗中最能表现诗人对朋友的深情厚谊、依依不舍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古人写送别的诗很多,请你再写出两句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1)老朋友
    (2)到……去
    (3)消失
    (4)只
    2.三月 黄鹤楼
    3.孤帆远影碧空尽 惟见长江天际流
    4.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篇3:《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评析
    作者: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1、黄鹤楼:中国著名的名胜古迹,故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蛇山的黄鹄矶上,背靠蛇山,俯临长江,雄伟壮观。传说三国时期的费祎于此登仙乘黄鹤而去,故称黄鹤楼。
    2、之:往,去。
    3、广陵:扬州的旧名。
    4、故人:老朋友,这里指孟浩然。其年龄比李白大,在诗坛上享有盛名。李白对他很敬
佩,彼此感情深厚,因此称之为“故人”。
    5、西辞:黄鹤楼在广陵的西面,在黄鹤楼辞别去广陵,所以说“西辞”。
    6、烟花:指柳如烟、花似锦的明媚春光。
    7、碧空尽:在碧蓝的天际消失。尽:没了,消失了。 碧空:一作“碧山”。陆游的《 入蜀记》云:“八月二十八日访黄鹤楼故址,太白登此楼送孟浩然诗云:‘孤帆远映碧山尽,惟见长江天际流。’盖帆樯映远,山尤可观,非江行久不能知也。”
    8、下:沿江顺流而下。
    9、尽:消失。
    10、唯见:只能见到。
    11、天际:天边。
   
    老朋友孟浩然,辞别西楚的黄鹤楼;阳春三月烟花如海,他去游历扬州。
    一叶孤舟,远远地消失在碧空尽头;只见浩浩荡荡的长江,向天际奔流!
   
孤帆远影碧空尽的下一句    春光灿烂,知心朋友扬帆启程,诗人站在楼上,凝望孤帆渐渐远去,直到它完全隐没在青天绿水之中。最后只见滚滚江水流向天边,诗人的感情也随着江流而起伏。
   
    唐玄宗开元十三年(公元7年),李白乘船从四川沿长江东下,一路游览了不少地方。在襄阳(今湖北襄樊),他听说前辈诗人孟浩然隐居在城东南的鹿门山中,特地去拜访他。孟浩然看了李白的诗,大加称赞,两人很快成了挚友。孟浩然热情地款待李白,并留他住了10多天。
    公元7年阳春三月,李白得知孟浩然要去广陵(今江苏扬州),便托人带信,约孟浩然在江夏(今武汉市武昌)相会。这天,他们在江夏的黄鹤楼愉快地重逢,各诉思念之情 。几天后,孟浩然乘船东下,李白亲自送到江边。船开走了,李白伫立江岸,望着那孤帆渐渐远去 ,惆怅
之情油然而生,便挥就了这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首句点明送别之地是黄鹤楼,次句点明送别的时间是花开似锦的暮春三月,也暗示了这烟花美景将伴随友人一路直到扬州。扬州当时是繁华之都,这时节肯定也是花团锦簇,春光烂漫。后两句传情达意,诗人将离别之情寄托在碧空与江水之间,言虽尽而意未尽,令人回味无穷,堪称送别佳作。
    孟浩然是李白非常称赏的诗界名士。在十年后,李白写下“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的赠诗称誉之。漫游天下名山名城,本是性格开放的盛唐文人的风尚,寓居湖北安陆的青年李白,早就有一番“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南穷苍梧,东涉溟海”的旅游经历。因此他在武昌名楼——黄鹤楼,送别诗界名士——孟浩然,去游历江左名城——扬州(古时称为广陵),面对着把名楼、名士、名城联系在一起的“三名兼备”的旅游盛事,他诗情勃发,对世界的感觉是彩明丽的,浑无丝毫感伤。
   
    这首送别诗有它特殊的感情调。它不同于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那种少年刚肠的离别,也不同于王维《渭城曲》那种深情体贴的离别。这首诗,表现的是一种充满诗意的离别。其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这是两位风流潇洒的诗人的离别,还因为这次离别跟一个繁华的
时代、繁华的季节、繁华的地区相联系,在愉快的分手中还带着诗人李白的向往,这就使得这次离别有着无比的诗意。
    李白与孟浩然的交往,是在他刚出四川不久,正当年轻快意的时候,他眼里的世界,还几乎像黄金一般美好。比李白大十多岁的孟浩然,这时已经诗名满天下。他给李白的印象是陶醉在山水之间,自由而愉快,所以李白在《赠孟浩然》诗中说:“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这次离别正是开元盛世,太平而又繁荣,季节是烟花三月、春意最浓的`时候,从黄鹤楼到扬州,这一路都是繁花似锦。而扬州,更是当时整个东南地区最繁华的都会。李白是那样一个浪漫、爱好游览的人,所以这次离别完全是在很浓郁的畅想曲和抒情诗的气氛里进行的。李白心里没有什么忧伤和不愉快,相反地认为孟浩然这趟旅行快乐得很,他向往扬州,又向往孟浩然,所以一边送别,一边心也就跟着飞翔,胸中有无穷的诗意随着江水荡漾。在一片美景之中送别友人,真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美景令人悦目,送别却令人伤怀,以景见情,含蓄深厚,有如弦外之音,达到使人神往,低徊遐想的艺术效果。
    “故人西辞黄鹤楼”,这一句不光是为了点题,更因为黄鹤楼是天下名胜,可能是两位诗人
经常流连聚会之所。因此一提到黄鹤楼,就带出种种与此处有关的富于诗意的生活内容。而黄鹤楼本身,又是传说仙人飞上天空去的地方,这和李白心目中这次孟浩然愉快地去扬州,又构成一种联想,增加了那种愉快的、畅想曲的气氛。 。
    “烟花三月下扬州”,在“三月”上加“烟花”二字,把送别环境中那种诗的气氛涂抹得尤为浓郁。烟花,指烟雾迷蒙,繁花似锦。给读者的感觉绝不是一片地、一朵花,而是看不尽、看不透的大片阳春烟景。烟花在扬州的另一种解释为柳絮。三月是烟花之时,而开元时代繁华的长江下游,又正是烟花之地。“烟花三月”,不仅再现了那暮春时节、繁华之地的迷人景,而且也透露了时代气氛。此句意境优美,文字绮丽,清人孙洙誉为“千古丽句”。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诗的后两句看起来似乎是写景,但在写景中包含着一个充满诗意的细节。“孤帆远影碧空尽”李白一直把朋友送上船,船已经扬帆而去,而他还在江边目送远去的风帆。李白的目光望着帆影,一直看到帆影逐渐模糊,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可见目送时间之长。帆影已经消逝了,然而李白还在翘首凝望,这才注意到一江春水,在浩浩荡荡地流向远远的水天交接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