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打白骨精”浅析悟空性格
摘要:孙悟空作为《西游记》的主要人物之一,一向以矛盾复杂的性格,成为众多学者的研究对象。本文,主要从“三打白骨精”之难浅析悟空性格。而在这一难中,他表现出的性格是双向的,既有其“人性”的一面,但也有改不了的“猴性”。
关键词:悟空  浅析 性格
在吴承恩的作品《西游记》中,有那样一个形象总是游走在书中的每一个情节,哪里有不平,哪里就有他;他是救苦英雄,也是造难好手;他善良仗义,却也心狠手辣……。他就是齐天大圣孙悟空,他的性格是复杂多变的。在“三打白骨精”之难中,我们不难看出他复杂的性格特征。
桀骜不驯的野猴子
“江山易改,禀性难移”。他是一只天地石猴,他的天性就是“野”的,他受不了束缚与管制,所以总是要求师傅学松箍咒,好让他随心所欲地做自己想做的事。尽管他已经皈依佛门,但他本性中那种桀骜不驯的性格总会不时地表现出来,在“三打白骨精”这一难中表现得也是非常突出
的。由于师傅“肉眼凡胎”,错将妖精当菩萨,悟空火眼金睛识破,并一棍将其打死,师傅责怪悟空是在错杀好人家女子,再加上八戒的撺掇,要赶走悟空,不过幸好猴子伶牙俐齿,将师傅说服让自己留下,并承诺“再不敢了”。但猴子终究是猴子,师傅不让我打,我偏要打,不然师傅被抓去了又得费劲力气去救了,因此第二次、第三次,他一样照打不误。我想这都是情理之中的,不然,孙猴子也就不能称其为猴子了。很多学者认为,自从孙悟空踏上取经之路,就在一步步丧失他的本性,但我觉得这是他成熟的过程,他不在是那只完全没有负担的猴子了,也不再只是注重个人享受的猴子了,他身上也担负起了神圣的职责——取经救苦救难。因此,他那桀骜难驯的性格只是有了收敛,他本性中还是有着那一股子野性的,且贯穿全过程。
坚持真理的美猴王
其实,“三打白骨精”在显示悟空桀骜不驯的同时,还透漏着他坚持真理的执着精神。他充分相信自己的火眼金睛,并怀着不把妖精消灭誓不为猴的决心,即使遭到师傅和师兄弟的误解,他仍然坚持——祸害东西一定得消灭。所以,他宁愿顶着被念紧箍咒的疼痛及被师傅逐出师门的危险也要将妖孽彻底击败。这样一种难得的坚持就是这样在一只猴子身上上演的。
重情重义的好徒弟
孙悟空的性格特征
“ 三打”之后,唐僧终于大怒,将悟空逐出师门,并放下狠话“如再与你相见,我就堕了阿鼻地狱!”悟空于是黯然离去。可巧的是悟空刚离开,剩下的师徒三人在黑松林又遇上了妖魔,将沙和尚和唐僧掳去了,连白龙马也为救二人受伤了。呆子猪悟能在白龙马的指点下才来到花果山请悟空出山相救。其实悟空“身在曹营心在汉”,他在花果山享乐的同时,也在惦念着唐僧的安危,所以,面对八戒“虚情假意”的问候,他便骂道:“你个好打的夯货,你怎么还要嚣?我老孙身回花果山,心逐取经僧……”我想,他此时已是忘记自己被师傅逐出师门了,他不恨师傅不相信自己,也不怪师傅不识妖精,只是担心他的安危,所以,我相信就算八戒不激他,他一样会挺身而出,搭救唐僧的。在他心中,师傅于五指山的搭救之恩是永不能报的,他已经将师傅视为自己的再生父母,并打算一直保护他,直至功德圆满。悟空就是这样一个重情重义、以德报怨之人。
好强冲动的孙大圣
不可否认,一向呆头呆脑的猪悟能的一招“激将法”的确更坚定了悟空前去搭救师傅的决心。悟能也就正是抓住了悟空好强冲动的性格,才用此法的。悟空一听到八戒胡诌说妖精要“剥了
他的皮,抽了他的筋,啃了他的骨头,吃了他的心!——饶他猴子瘦,我也打他剁鲊着油烹”,悟空这下就再也按捺不住了,气得抓耳挠腮,暴跳如雷,恨不得马上将妖怪撕个粉碎。再想当年大闹天宫啊,十万天兵天将都奈何不了他,最后被抓去炼丹,出来之后还一怒之下打翻炼丹炉,造就了八百里火焰山,结果是为自己取经之途增添挫折罢了,我想这就是“冲动的惩罚”吧。我在想:难不成“猴急”就是由此而来?不管怎样,悟空将他猴急的本领是发挥得淋漓尽致的,也是表现得有声有的。
总之,仅从“三打白骨精”这一章中,我们就看到了悟空善良温顺的一面,也看到了他好强冲动、野性难驯的一面。但其实这些都还只是他性格的一小部分,他矛盾复杂的性格在整部作品中描绘得更加具体生动,我们这里就不做具体研究了。
参考文献:吴承恩《西游记》,人民文学出版社2007年